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2020年4月湖南长沙开福区洪山路254号,一家名为品全仟味的快餐店热热闹闹地开业了,然而这并不是一家多么豪华的高档酒楼,只是一个开在社区的快餐店,但是创始人李途纯却放出豪言壮语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


这豪情壮志听着有些不现实,但如果深入了解李途纯之前三十年的经历,或是提到他的另一个标签“太子奶创始人”,似乎就能理解了他的远大抱负,毕竟他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最后又因一朝豪赌输得倾家荡产,锒铛入狱,15个月后又无罪释放。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李途纯是乘上改革开放游轮的60后一代,虽然家境贫困,但是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李途纯也不负众望,考上了株洲师范大学。

那个年代只要是个大学生,毕业国家就给分配工作,不是机关也是国企,父母看他未来有望,一颗心也算是落定了。

果然大学毕业之后,李途纯被顺利分配到了一家国企餐厅工作,因为是大学生,自然干的也不是端盘倒水的活。

所以李途纯就先跟大师傅学起了做菜,学后厨管理,很快他就晋升成了营销经理,后来还被领导派去财经学院进修,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中李途纯却越来越感到疑惑,无论酒店生意多好,自己的工资却没有任何涨幅。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在那个大锅饭的年代,国企发的是死工资,经营利润都是要上缴国家的,这样的工资机制和发展前途让李途纯陷入了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还要等多少年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于是30岁那年,李途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下海。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神州大地,也吹动了李途纯的雄心壮志,他揣着仅有的300块存款来到了深圳,以为自己肯定要经历一番困苦,比如睡大街,扫马路什么的,然后再等待机会,可事实上他的遭遇并没有这么惨。

他刚到深圳就成功在一家粮油公司找到了工作,老板很赏识他,但李途纯也只做了很短一段时间便离开了。

后来他曾开玩笑地说“那个老板太抠了,出差就给1000块钱,他要是大方点没准就没有太子奶了”。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李途纯在这个粮油公司一边工作一边等待机会,终于他发现了银行贷款的好处,于是他从几个银行拼凑了十万块钱,找了一家印刷厂印了10万套“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挂历,然后拿着这些挂历到毛主席故乡韶山景点门口去去卖,短短几天就被抢购一空,10万转手就变成了100万,至此李途纯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之后李途纯拿着在深圳捞到的这第一桶金开始大肆投资,餐饮、酒店、录像厅、书店,甚至是钢厂,可是广播种却没有深积粮,这些投资都没有赚到钱,李途纯一朝回到解放前。

但李途纯并没有泄气,反倒觉得这段经历非常珍贵,不仅看懂了市场,还尝到了用贷款发家致富的甜头。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奶制品行业开始蓬勃发展,李途纯也从中发现了新的商机,他在深圳做生意的时候无意中得知,当时很多外企富商都在喝一种活菌奶,能够活跃肠道菌群,对身体非常有益,于是他打起了做活菌奶的主意。

1996年他费尽心思地从一家同类产品生产厂挖到一名掌握配方的技术员,然后回到老家株洲创办了太子牛奶厂,启动资金依旧是银行贷款。

起初这只是一家地方小厂,然而仅仅经营了一年后,李途纯就控制不住自己的野心,要扩大生产挺近全国市场,为此他大胆开启了一场豪赌——投标央视广告。

1997年,李途纯又借了20万买了一张央视广告拍卖会的门票,然后在拍卖会上一举拿下8888万的标王,而此时的太子奶其实已经处于亏损,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不得不佩服李途纯的胆识,一举中标之后,李途纯拿到了8亿的订单,这一局算是他赌赢了。

订单有了,但是这广告标的钱要从何而来?其实李途纯早有打算,他中标之后拿着那8个亿的订单,迫使株洲政府给他巨额贷款,填补了这个窟窿,这个标王的广告非常奏效,相信很多80后90后都曾被这个广告洗过脑。

凭借这8个亿的订单,太子奶快速占领国内活菌奶市场,在全国250个城市铺开了一张硕大的销售网,并在成都、昆山、黄冈、密云、株洲建立五座研发基地,形成东西南北中技术研发加销售网络的大型产业布局,而李途纯实现这一切仅用了不到五年时间。

2001年到2004年,太子奶的营业收入就从5000万直接翻升到了30亿元,一跃成为乳酸菌奶制品的龙头老大,挺近全国十强液态奶企业,与伊利、蒙牛势均力敌,但是这依旧不能满足李途纯的野心。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太子奶的成功让李途纯更加野心勃勃,想要跟伊利、蒙牛一争高下,并放出十年要达到营业额1000亿的豪言壮语,妥妥一副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架势。

但是当年国家对乳酸奶的扶持热度并不算高,与此同时蒙牛伊利先后上市,仅在2006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就达到163.39亿元,蒙牛乳业销售额达162.46亿元,而太子奶却因为产品单一,很难突破百亿大关。

但李途纯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2007年太子奶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签下对赌协议:前三年业绩增长50%,之后三家风投降低持股比例,否则李途纯失去太子奶实际控股。

李途纯想要通过挤占市场份额将伊利和蒙牛赶下神坛,让太子奶成为中国奶业的龙头老大。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但是这一次豪赌,李途纯输得一败涂地。因为盲目地扩张和市场机制运转不畅等问题,2008年太子奶就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链断裂,自然李途纯没有完成协议约定的业绩增长,根据协议约定他交出了太子奶的股权。

与此同时,株洲市政府成立高科奶业以租赁的形式对太子奶进行托管,李途纯将手里60%的股份全部抵押给高科奶业。

事发之后李途纯极力想要拿回太子奶的实际控股权,于是再次启动贷款战略,期间还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仙山奶业,先后筹集5000多万,并对外承诺李途纯本人和太子奶公司将对欠下的21亿债务全权负责,并有信心能够度过危机,尽快偿债。

然而还没等到李途纯发力东山再起,一纸诉状将他送进了监狱。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2010年7月,李途纯被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逮捕,对此李途纯丝毫没有招架之力,任他如何喊冤也无济于事,检方只是一遍遍地提审。

这个过程中李途纯的家人和同事接连被带走问话,舅舅甚至因为怕给当公务员的女儿履历抹黑,在除夕夜选择了割腕自杀;太子奶的原总工程师不堪逼迫遭灌酒致死;因为舅舅的自杀,母亲终日以泪洗面,长期流泪导致失明。

弟弟李洁纯迫于现实压力在口供上签字,最后也因脑血管爆裂导致瘫痪;妹妹被无故羁押,在狱中得了偏瘫;办公室机要文员被长期威胁交出机密文件,最终不堪重负导致流产,李途纯自己也伤病累累。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当年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一时间沦为阶下囚,家破人亡。然而李途纯的非法集资案拖了一年多依旧没有丝毫进展,2012年1月,检方宣布李途纯案不再起诉。

李途纯在被拘禁15个月后,被无罪释放,这样的经历实属罕见,中间过程及各种隐情官方并未对外透露半句。

但是出狱之后李途纯却一直无法接受现实,他坚信当年是外资祸乱和腐败联手搞垮了太子奶,包括“三聚氰胺”也是阴谋的一部分。他也在他微博上写着“美国花旗银行的每一块同伴都浸透了中国人血迹”。

李途纯出狱之后开启了维权之路,他坚持太子奶的破产是一场阴谋,认为背后的操盘之人就是株洲市高层,国企高科奶业的董事长,以及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美国花旗银行。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当年美国花旗银行用一张空白贷款合同向太子奶借贷5亿元,之后爆发金融危机,花旗银行便以风险企业为由提前向太子奶追偿,这是太子奶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此后高科奶业乘虚而入,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李途纯羁押,逼他出局,让太子奶破产。

2013年李途纯实名举报一批高官以及幕后操控者人为制造了太子奶破产,无故羁押他本人及家属、企业工作人员,并对他们的身体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迫害,要求追究相关责任人,彻查当年事情的真实始末,但经多方查证并未得到确切回应。

背后是否有惊天阴谋暂且不论,但太子奶的盲目扩张也是崩盘的重要原因。太子奶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升级技术和规模以及调整市场战略,而是盲目采用了用钱生钱的粗放手段,投资、铺货、疯狂占领市场份额,这样盲目的扩张没有办法在市场站稳脚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动摇根基。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李途纯曾经是全国知名的成功企业家,做生意敢于冒险抢抓机遇并没有错,当年能用100套挂历起家的勇气和魄力着实让人佩服,能够以精准的眼光发掘奶液市场的巨大前景,并且从中找到新的出路,开创了中国自产乳酸菌饮品的先河,李途纯的创业经历实属精彩。

然而面对成功的时候,李途纯却不够清醒和镇定,在大方向和政策都不明朗的前提下,贸然激进地大肆扩张,把目标放在了干掉对手上,而不是先打牢基础,提高自己。

当年伊利和蒙牛都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企业,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发了多种多样的产品,例如冰激凌,奶糖等等,然而李途纯却一心想要用单一的乳酸菌奶饮料与之抗衡。


曾扬言要干掉伊利蒙牛的李途纯,为何锒铛入狱15月后又无罪释放?


在技术革新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前提下,盲目地拓展市场份额,以为能通过挤占空间压制对手,这种简单粗暴的竞争方式显然并不适合市场规律,于是李途纯和太子奶的破绽被有心之人利用,导致太子奶最终销声匿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标王   花旗银行   株洲   锒铛入狱   乳酸菌   美国   挂历   深圳   国企   无罪   中国   盲目   订单   当年   广告   市场   太子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