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巴尔扎克说:“天才与美女,都注定要放出灿烂的光芒引人注目,惹人妒羡,招人毁谤的”,宁铂就是这样的天才。


头顶“中国第一神童”的光环,1978年年仅13岁的宁铂被中科大破格录取,一时间,洛阳纸贵,全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聚焦这位少年天才。


然而等到所有光环都褪去,38岁时宁铂却做出人生中重大决定:出家为僧,独坐菩提树下,参悟佛学真经。


从天才神童到落发为僧,从繁华喧闹到遁入空门,宁铂,一个天才的凡人,他经历了什么?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孔融4岁让梨,10岁创造了流传千古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宁铂的天才之举,却比孔融还要早。


1965年,宁铂出生于江西赣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因为忙于工作,对他的教育方式是那个年代最为普遍的放养,并没有多么重点的关注培养。


但天才毕竟是天才,即使没有父母的精心培养,宁铂也注定是要光芒万丈的。


当时的媒体对他的报道是这样的:宁铂,2岁半能背诵30多首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就学会了400多个汉字,5岁提前进入小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


而这一切,竟然还是在那场十年浩劫的特殊时期,宁铂因没有学可上闲待在家里“乱翻大人的书”翻来的。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终于,宁铂的父亲也意识到儿子智力超常,更为重要的是机缘巧合下,宁铂父亲的朋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发现了宁铂的天才。


正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宁铂的人生道路上,倪霖是他的第一个伯乐。1977年,倪霖亲笔写了一封长达10页的书信,向当时主管教育与科学的副总理方毅举荐了宁铂。


很快,方毅副总理将此信转给当时的中科院下属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并批示:“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那场十年浩劫,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在恢复重建,国家急需人才,并提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口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设少年班的气候初步形成,培养神童的热潮被悄然掀起。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时代需要人才,总理给予青睐。宁铂就这样凭着自己超常的天赋,在命运的裹挟下,被中科大1978级少年班破格录取。


之后不久,命运再次眷顾了宁铂。1978年初的某一天,宁铂非常幸运地被邀请与方毅副总理对弈,结果神童完胜总理,这件事情经过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报道,快速发酵,宁铂迅速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神童”人物,名声大噪,名扬天下。


当然,“中国第一神童”的桂冠也稳稳地戴在了宁铂的头上,只不过这个“神童”的美誉既是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宁铂未来的枷锁。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天才与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这更多探究的是生物学意义上天才到疯子的距离。


但不可否认的是,天才具有比普通人更活跃的思维、更丰富的想象力,接着便有了“想得越多,烦恼越多”的困扰。


宁铂就有这样的困扰。


顶着“第一神童”的光环,13岁少年宁铂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中科大,与此同时,他的第一个烦恼随之而来。


宁铂热爱天文学,喜欢研究星象、探索宇宙的奥秘,希望能成为一名天文学家,与“诸神”对话。


但在那个急需发展生产力的年代,国家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希望能把宁铂培养成为一名科学家,再加上中科大没有天文学系,所以宁铂只能被迫学习物理,很不幸物理恰好是宁铂最不喜欢又不擅长的专业。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让一个不喜欢吃肉的人去吃肉,也许他可以强忍着吃几口,但要想通过吃肉改变他的体质,比如让他尽快胖起来,那就很难了,因为他终究是想着怎么不吃肉或少吃肉的。


宁铂就是终日想着“不吃肉”的那个,他多次向学校申请转入南京大学学习天文学专业,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冷冰冰的六个字:既来之,则安之


这六个大字就如同如来佛的封印一样,把宁铂封印在了五指山下,他不得不去学习物理,但他却学得很费劲,可是他又顶着天才、神童的称号,自然又不能表现太差。就这样,他纠结着、苦闷着、烦恼着,也困扰着。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宁铂在忍受着学业带来的烦恼的同时,另一个烦恼也悄然而至。


这个烦恼或许可以叫做,青春期,荷尔蒙的忧伤。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


但天才就是天才,不仅智商不同,就连青春期都不同,与同龄人相比宁铂11岁就进入了青春期,到了16岁的时候,宁铂已经对女孩子非常感兴趣,他非常渴望与异性相处。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但是,摆在他面前的是三个赤裸裸的残酷现实:一是中科大的男女比例是11∶1,他渴望与女孩子接触,但女孩子太少,所以他能接触到女孩的概率太小了;二是他身材矮小,形象与白马王子的距离有点远,想要通过魅力获取爱情,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三是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似乎还有点不通人情,他的同学曾形容他“极端自尊,极端自卑”,所以跟女孩沟通也存在问题。


于是,宁铂就在极度渴望又极度失望的状态下煎熬着,但其实与前两个烦恼相比,第三个烦恼才是所有烦恼的集大成者,那就是媒体的过分渲染,外界的过分期待,让他倍感压力。


如同《楚门的世界》一般,大家似乎在观看一部《天才神童—宁铂》的电影,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所有的人都可以评头论足。


热爱的学科学不了,喜欢的女孩追不了,外界的眼光遮不了,种种烦恼、苦闷如同枷锁一般戴在宁铂的头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于是他开始叛逆、挣扎,甚至想要逃离。


要知道,宁铂虽然是“神童”,但归根结底也是个童,是个孩子而已。最终,逃离大行动开始上演。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考研究生,宁铂在逃离。


17岁,宁铂第一次报考研究生,但报名之后他就放弃了考试;第二次,他完成了体检,但还是放弃了;第三次,老师逼着他去考试,他已经领取了准考证,但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刻还是退缩了。


虽然之后,年仅19岁的他就成了全国最年轻的助教,又一次成为了各个媒体吹捧的焦点,但谁又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无奈呢。


学习,宁铂也在逃离。


在他不喜欢不擅长的物理学科上,他很吝啬他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


相反,他却很慷慨很大度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围棋、哲学和宗教上,更过分的是在物理课上,他竟然公然询问托福考试的情况,甚至连考3次托福。


生活,宁铂还在逃离。


23岁结婚之后,本应过着夫唱妇随的生活,但他却练起了气功,吃起了素斋,玩起了修行,夫妻之间一次小小的口角,都会让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正如推荐宁铂的倪霖所说,他虽然推荐了这位天才神童,但对他又有着深深地担忧,毕竟那时候的宁铂还只是个孩子,被捧得太高,也有可能跌得更惨。


一语成谶,被捧得过高、万众瞩目,被寄予厚望的“第一神童”,在经历了各种不适应和煎熬后,终究没有活成所谓神童该有的样子,倒是有了几分伤仲永的影子。


其实,宁铂最后的结局,也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终于2002年,宁铂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逃离,这一次他选择了逃离尘世,遁入空门,在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落发为僧皈依佛门。


但很快他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果然又一次逃离失败,不过他的逃离行动却没有终止,一年后宁铂再次跪拜在佛像前。


佛祖释迦牟尼参佛悟道时曾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也许,那时候一心要逃离的宁铂也发下过这样的誓愿吧,不然也无法解释他一心要出家的决心呀。


逃离尘世,追求心中所想的生活,天才神童就这样活成了一个逃离勇士。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2003年,再次遁入空门的宁铂在江西南昌一所佛寺出家为僧,并担任该寺佛学院的讲师,这一年宁铂不过也才38岁。


此时,宁铂已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取而代之的是圆脸、微胖、身高不到一米七,人到中年的僧人,这就是褪去神童光环后普通的宁铂。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宁铂不过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只是被众生捧为了神。


但一如当年的是,他依然有着天才的举动:过目不忘、记忆力惊人、讲课不看讲义、内容随手拈来,所讲内容在哪一章哪一页更是可以脱口而出……


此后,宁铂在佛门中求得宁静,仿佛从未来过人世间。当不少人慕名前去想要见一见这位曾经的神童时,总被告知“居士外出,但不知行踪”。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直至2011年,宁铂的同学发布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晒出他的近照,宁铂才被再次提起,但这时候大家已经平静很多,没有过多的期待,也没有谴责。


再后来,他又默默消失在了公众视眼,再一次关于宁铂的消息出现是2018年,这时候他已经还俗,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用佛经普度众生。


为什么会选择还俗?想必,十余年的修行,已让宁铂求得“真经”,也有了大隐隐于市的从容。


“还不错,做心甘情愿做的事情”,宁铂这样回应媒体对他近况的打探。心甘情愿,这又何尝不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理想生活。


对比宁铂的少年班同学,有大学教师、有集团总裁……成功者不在少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


事实上,2004年中科院公布的数据中就显示:中国科大少年班已毕业的942人中,85%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考入了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3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


所以,宁铂是大未必佳的失败者吗


4岁识400汉字,13岁上大学19岁成助教38岁出家,宁铂结局很唏嘘?


相比于其他少年神童,在事业上宁铂确实一塌糊涂,与世人所想所期待的相差太远。可以说,上天给了他天赋,想让他轻而易举地成功,他却满不在乎地将天赋封存,泯然众人矣。


但回看宁铂的经历,13岁成第一神童,19岁成全国最年轻助教,38岁又剃度出家皈依佛门,这何尝又不是另一个传奇?


在追求心甘情愿的路上,试问众人谁有这样的勇气?这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望尽长安花是成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又何尝不是一种潇洒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伯乐   岁出   遁入空门   汉字   助教   佛门   神童   副总理   少年班   青春期   光环   中国   天才   结局   烦恼   物理   少年   女孩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