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我们来谈论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的话题,那就是——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以及如何获得更高的收入?

阅读本文之前,不妨拿出一张纸,写下你的答案。

我猜,你写的可能有:

学历、公司、老板、能力......

在你罗列的所有要素中,你认为哪个最关键?

看完了今天的文章,再回过头看看你写的答案,一定会有全新的启发。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一、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他就是有“通俗经济学鼻祖”之称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罗伯特·弗兰克。

他在他的书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女模特挣的比男模特多?

下面一组数据,让你切实感受下——

在美国,时装模特海蒂·克鲁姆年薪750万美元;

国际名模吉赛尔·邦辰的年薪更是高达1500万美元;

福布斯杂志年度富人百强榜中有5位是女模特,而男模特一个都没有。

在看重颜值和身材的模特圈,难道是女模特长得比男模特好看、身材更标准吗?

显然不是。

弗兰克教授解释说:之所以女模特收入高,是因为女装市场比男装大了太多。

以美国为例,女性每年买衣服花的钱,是男性的两倍多。

还没算上化妆品等周边物品。

而不论是广告还是时尚杂志上的女模特的美照,更是直接决定了当季的畅销款。

也就意味着,女模特的展示效果,能够直接带动产品的销量。

相比之下,由于男性服装的消费量本身就有限,加上绝大多数的男性对时装并不关注,更别说看到男模特的展示直接下单了,所以男模特带来的经济效益真心有限。

所以,你明白了吗?

女模特的收入普遍比男模特高,真的是因为女模特勤奋努力能力有多强吗?

真正的答案是,决定收入高低的,是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这个原理放到职场中就是:能力强并不能直接给你带来高收入,你要想获得高收入,还取决于这份能力是否被需要,以及被需要的程度是怎样的。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二、

在工资这个维度上,普遍存在的情况无外乎以下三种:

1、假设你的能力在市场上很普遍(供大于求),那么你的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决定了用人单位是否愿意给你开出高于同行标准的薪资待遇;

2、假设你的能力在市场上很稀缺(供不应求),恭喜你,你就是用人单位的重点人才,只要你的要求不过分,薪资都是可以谈的;

3、假设你的能力太偏门,更像是为公司“量身定做”的,就好像一枚刻有某人名字的钻戒一样,市场流通性和适用性极低;

如果这个人不要了,别的人也不会买,这枚钻戒则一文不值;

如果这家公司出了变故,其他公司并没有匹配这项能力的环境或者基础,这个能力的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情况3是很多大公司技术员人到中年的尴尬处境根源:

很多大公司的技术员,他们这么多年辛辛苦苦打磨的能力,是源于大公司在某个阶段需要上马某个项目、或者研发某款产品等需求,一旦这些项目或者产品黄了,这些技术员的技术在市场上不具备流通性,意味着这名技术员多年的辛劳打了水漂,一切都要重头开始。

情况2是很多高精尖人才的职业路径:

比如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知名的投行和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各大专业领域内颇具盛名的事务所等等,这些地方汇集了各领域智商颇高的一群人,他们从事的项目引领行业潮流,所处理的问题较为高端前沿,更是拿着让人咋舌的薪资。

然而问题是,这条路很多人挤不进去啊,毕竟天赋异禀、智商优异的人是极少数。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职场人而言,唯有立足于情况1,想办法提高能力的“稀缺性”,才是提升工资的根本路径。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三、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具备的工作能力在市场上都是供大于求的。

这个时候常见的思路有两个:

一是留意行业和市场信息,看看用人单位到底缺怎样的人才;

二是不要局限于某个维度的某个能力上,让自己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稀缺性”才是重点。

在能力的“稀缺性”上,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策略。

1、同等知识技能上,比谁更专业;

这个阶段一般是职场人成长的第一阶段,新手期。

别小看这一阶段,光是工作技能的磨练上,就能刷下大部分不合格的“混日子”的人。

这里面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人不清楚这份工作能够给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并且固执地认为,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但问题是,当事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这是不少咨询者共同的思维模式。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曾经有个90后的姑娘阿宁(化名)找我做过咨询,后来觉得有必要深入挖掘下,就跑来参加线下训练营,按照她的话说,两天的训练营下来,给她带来的改变可谓“天翻地覆”。

阿宁过去的职场经历颇为坎坷,她认为坎坷的根源是源于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导致的,在她看来,如果能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干的不错,但问题是,自己苦苦找不到喜欢的工作。

毕业后的阿宁先是在创业公司尝试过市场推广及活动策划类的工作,后来发现自己性格内向,同时特别讨厌功利性强的销售工作,但觉得自己有耐心,就跳槽到一家公司做客户服务和管理工作,但真正做下来又发现,自己挺害怕面对人际冲突的......

于是她就希望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既能发挥她耐心的特点,又不需要面对人际冲突。

在探讨的过程中,她觉得自己可能适合技术类工作,但又担心自己受不了技术类工作的枯燥繁杂,况且自己逻辑分析能力并不好,面对冰冷的数字、机械等等都不是她的强项;

她又想到了幼教工作,但又觉得自己虽然有耐心,可是还没有足够的耐心,所以如果真的要应付一群孩子,又担心扛不下来,况且还要和一帮家长打交道,想想就头疼......

我提示阿宁:“不知你发现没有,你最大的问题或许在于,什么能力好像都有那么一点点,但都没有做到足够专业精通的地步?”

阿宁若有所思。

在训练营中,通过组内讨论和练习,阿宁发现,这些年来,让自己受限的并不是她之前认为的行业或者公司,而是她自己不论做什么工作,好像永远只停留在60分上下的水平,从来不曾往上精进再精进一点。

很多时候,个人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去思考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真正价值,容易受外在的因素影响,比如很多人都希望从事一份不要太操劳、环境要舒适、工资也要说得过去的工作。

只根据外在因素选择职业的人,往往是各大行业“滥竽充数”之辈。

因为任何行业的真相就是,能够赚钱的永远是能做到80分甚至90分以上的少数人(没错,足够专业自然就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大部分人都维持在应付手头工作的阶段,虽说有点能力,但永远都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永远是“门外汉”。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2、同等专业能力上,比谁的附加值更大;

这个阶段的较量常常出现了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熟手期。

在这个阶段,工作内容对你而言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了,你开始或多或少出现了“职业倦怠”,再也不复刚开始的热情和动力,收入也达到了一定水平。

你虽然心有不甘,但真让你离开现在的岗位,有太多是你无法割舍的部分。

——如果你到了这个阶段,更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如果在这个阶段,你不去提升或增加你的工作附加值,随着年龄的递增,你的性价比渐渐衰退,你今天拿的较为满意的薪酬,可能就是你此生的“工资巅峰”了。

对于很多度过了新手期到达了熟手期的职场人而言,不妨比对下面的标准自我评估下:

1)、你目前的工作中有哪些是高价值部分呢?如果换做一个新人,掌握这些内容大约需要几年的时间?

2)、对于工作及项目的推进,你是否能做到几个电话就能摆平这些事情?

3)、如果今天老板想要了解行业的最新政策和动态,你是否能对答如流,或者能够找到相关的专家,牵个线搭个桥,做个引荐呢?

......

这些都是“附加值”的主要表现。

在这个阶段,光做好眼前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你是否能在岗位之外给老板提供一些附加值,这才是未来升职加薪的重点所在。

也就意味着,在这个阶段,“专业性+社会化”才能让你如虎添翼,走的更远。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3、同等专业及附加值之外,比的是影响力;

这是从熟手期到高手期的重要分水岭。

比如——

你在过往的工作经验中,有没有把这些工作方法和思路进行整理归集,发表出专业论著?

你在你的行业里是否具备一定的知名度?

有没有人慕名而来,主动找你请教问题?

......

如果你的能力只有你的老板买单,又如何有议价的底气和资本呢?

但如果你的能力远近闻名,你的客户、你的竞争对手的老板、猎头顾问、甚至媒体平台天天像苍蝇一样在你身边挥之不去,天天找你谈未来的合作机会......

恭喜你,你的职场跃迁之路指日可待,因为每个行业或领域具备知名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足够稀缺。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四、

让我们一起回顾下本文的思路和重点内容。

在经济学的解释里,工资高低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结合供需关系视角,对于很多人而言,如果你现在的工资迟迟无法提升,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你的能力在市场上实在太普遍了,并且供大于求。

两条路,要么换一个市场供求大的领域或行业,要么提高自己能力的“稀缺性”。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在能力的稀缺性层面,不同阶段我们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1、新手期阶段,重点在于专业,同等知识技能比谁更专业;

记住,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

2、熟手期阶段,重点在于附加值,同等专业能力上比谁更能提供附加值;

别忘了,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会走的更远。

3、高手期阶段,重点在于影响力,同等专业及附加值上,比谁在业内更具有威望......

任何危机,对行业内的顶尖高手而言都不足以构成威胁,因为足够专业,又拥有优质资源,同时还具备知名度......

——这样的人,本身就是“稀缺人才”。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最后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专业—附加值—影响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跨越。

比如,如果你做任何事都不深入不专业,靠四处吃吃喝喝认识了些人,你以为自己“人脉广阔”,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如果你没有相应的实力,这些所谓的“人脉”在关键时刻可能一点用都没有;而所谓的建立个人品牌,对你而言无异于“纸上谈兵”。

人贵在一份自知之明。

分清楚自己处在哪个阶段,找到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做出明智的决定,方能行动有效,走出当前的困境。

以上。

还在苦苦熬资历?经济学家告诉你,想要提高工资,得从这一点入手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工资   熟手   供大于求   这一点   附加值   资历   技术员   经济学家   女模特   阶段   收入   重点   能力   行业   工作   专业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