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酒杯端得起,更得放得下!

提倡健康酒文化,不劝酒,量力而饮!


01

那些因为喝酒丢了性命的人!


前两天,大宝老师在翻阅手机时,看到一则#爸爸出去喝酒,女儿在家门口眼巴巴等两小时#的新闻。

视频中的小女孩言语神情委屈,祈求爸爸不要再出去喝酒了,她很担心!

哭得梨花带雨的小姑娘着实让人心疼,网友留言表示,小棉袄真是太贴心!这位爸爸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了!

该爸爸在醒酒后看到视频也表示,一定戒酒!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这个又可爱又让人心疼的小姑娘,触动了同样身为老父亲的大宝老师的心。

作为一名中年男子,工作上的交际应酬,亲朋邀约的宴席小聚,都成为不能完全推脱的生活部分,而喝酒,也俨然成了一项必备功课。

此前在一次应酬上喝高难受,迷迷糊糊回了家,床都没找着,就倒头“不省人事”。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宿醉后顶着沉闷欲裂的脑袋醒来时,面对的是妻子一整晚对我拖挪安置、端盆喂药诸多辛苦付出后的牢骚,和小宝怨念气愤,能挂住油瓶的撅着的嘴。

原来那天,我本答应了晚上回来带小宝去广场玩,可酒局上一个没收住,最后不仅失了亲子约定,还醉酒回来满嘴胡话,吐得满哪都是,丢了个人形象……

妻子后来给我复述,小宝当时委屈得不行,边哭边嫌弃拍打着爸爸,扬言不想要这样的爸爸了,要妈妈把爸爸丢去垃圾桶……

听得我是又好笑又后悔,和前面新闻中的父亲一样,“负罪感”满满。

小姑娘和我家大宝都是幸运的,即使父亲偶尔喝醉失态,但却还能陪在他们身边,可还有些孩子,却因为“酒”,永远失去了父亲。

此前,一则年会上喝酒死亡的新闻令我印象深刻。

抱着孩子的母亲无助痛哭,幼小的孩子迷茫地四下张望,他可能还不能意识到,他再也见不到爸爸了……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如果去查询相关的新闻事件及数据统计结果,会得到一些残忍又真实的信息……

“饮酒有害健康”,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意识。

但是你可知,每年有70万国人把命喝没?

2018年8月,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

数据分析显示,在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死去的3200多万人中,喝酒直接导致了全球280万人的死亡,是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
而中国是全球饮酒致死最多的国家,每年有70万国人把命喝没了(其中65万是男性)!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酒厂的宣传文案,或嗜酒的人经常会说一些给喝酒冠以正名的言论。

什么“少量饮酒有益健康”、“每天一杯红酒软化血管”等,试图通过一些养生的概念,将喝酒塑造的健康化。

但研究结果证明,少量饮酒可能会对 II 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就算是适量饮酒,酒精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整体危害也超过了这些益处。

少量常年饮酒即使短时间内没有明显伤害,但长时间的积累会导致严重的损伤。

尤其对于肝脏来说,一滴酒也会造成损伤,这是被证实的真相。

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02

中国人的民俗“酒文化”


可是喝酒这件事,好像已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即使不是自己嗜酒如命主动饮酒,也会有各式场合推着你去饮酒。

究其根本,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情,酒又与人情的关系密切,促成了“酒文化”风靡。

此前,外媒曾评出世界十大最爱喝酒的国家,中国排名第二。

尤其咱们国人爱喝白酒,而“白酒文化”的实质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

网络上的有才之人还编了段子,生动描述当下各大酒企的产品:

茅台卖“贵”;五粮液卖“尊”;剑南春卖“喜”;国窖1573卖“历史”;郎酒卖“红”;水井坊卖“高尚”;洋河卖“情怀”;金六福卖“福”;董酒卖“密”;古井贡酒卖“年份”;泸州老窖卖“老”;酒鬼酒卖“醉”;汾酒,卖“馆藏”。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这样的现象表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现下的“酒文化”,绝非只是单纯的饮酒作乐。

它已逐步成为一种我国特有的结合政治、人情、商业、公关等内涵特色的文化类型。

“酒文化”出现的每一种场合,都有它的功能性存在。


可随着我们生活形式的不断丰富流变,“酒文化”在每种场景中的表现和作用,开始容易脱离本意。


1、本想借酒识人判品行,却酒后乱象频发

老话说,酒后吐真言,酒品即人品。

酒成为我们和陌生人交流结识的捷径。


还可以用来测试对方的酒量、酒品如何——

有的人喝醉了爱耍酒疯,易怒暴戾的一面尽显;

有的人喝点酒就嘴没个把门,什么都往外说,一看就办事不牢靠;

还有的人一喝多就呜嗷喊叫热泪盈眶,一看就心气脆弱不稳定……

尤其是老丈人选女婿,更是要把男方邀过来灌大了,看看这人酒量酒品如何,值不值得托付。

你要说这些个说法有那么点在理吧,也是有的,毕竟人在被酒精操控,迷糊放松的状态下展现的一面,必定更加放松大胆,能窥见其某些特质。

但你要说必是这样,那还是存疑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算他是个千杯不倒,酒品极好,万一犯浑起来也依旧是个混蛋,就算他喝不了酒一杯就倒,也不能证明他就不是个好人……

硬生生的把人灌大,导致别人醉酒后丑态百出,引发事故纠纷不断,这酒喝的还有什么意思?


2、本想借酒在亲友宴席怡情助兴,却变斗酒攀比赛场

现如今婚丧嫁娶、生日派对、老友聚餐,都免不了凑成酒局。

人生大事的庆贺祝福、重要时间节点的纪念,亲朋老友许久未见的欣喜等,亲朋举杯,小饮几杯,热闹亲近,点到为止。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可就总是有那样的人,非要和别人争个酒量高下,喝得脸红脖子粗,还拉着别人硬灌……

有人边喝边高谈阔论、吹着牛逼、呵声划拳,惊扰四座;

还有的人,打量比对着谁家买的酒水高级上档次,谁家抠门寒酸……

这些现象估计大家都屡见不鲜……

将本该怡情欢聚的好事,硬生转变成令人反感的场面,岂不是和宴请的初衷本末倒置了……

老话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这样的聚会,不如拒绝的好。


3、本想借酒促成商务友好交流,却终成业务“杀伐”战场

都说商场如战场,“酒局就是生意,酒桌就是战场”。

酒可谓是当下谈拢客户、拉单定合作的重要“武器”。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一方面,酒量的大小挂钩个人能力和豪气,“海量”可以成为一个人展示自己的优秀简历,获得他人的称赞和认同,提升个人自信和对外形象。

另一方面,饭桌酒局好说话,几杯敬酒下肚,话匣子也敞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也拉近了,酒也就成了结识朋友、促成生意的工具。

尤其是销售人员,经常是为了签单,在各种酒局上连轴转。

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度,过犹不及,这样的商业酒桌文化,也导致了一些负面结局。

此前一则#男子喝醉后在地铁站里痛哭#的新闻,上了热搜,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这个选项,成年人的酒,也包含着苦涩和不易,甚至透支着健康。

身边的真实例子,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大宝老师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建筑行业做项目经理,前些年因为频繁的应酬喝酒,和不加节制的身体透支,终是在一次酒桌上喝到胃出血!

送急救后,人虽救回来但就剩下半口气,胃里抽出两塑料瓶的黄色液体,他还拍照发到同学群,看得我们触目惊心!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他本人刚从鬼门关上过来,还跟我们幽默呢,感叹着“我命大,老天可怜我还没娶媳妇呢!”

我们纷纷互相规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有了钱没命花啊……

此外,还出现了酒场侮辱霸凌事件。

近日一则关于酒桌文化的新闻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有年轻人因为不会喝酒,被领导掌掴辱骂,酒桌文化缘何就变成了职场霸凌?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所以说,如何合理有度地去使用“酒”至关重要,用得好,是促进成功的垫脚石,用不好,就是劳神伤心的慢性毒药。


03

莫要劝酒,量力而为


“酒”本是怡情助兴,点缀生活的饮品,但万事最怕“过犹不及”。


好事变成坏事,恶性循环,就是得不偿失!


1、劝酒需担责!

咱们的酒桌文化,向来存在的一大恶习,就是劝酒!

“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是不是瞧不起我……”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你搁这养金鱼呢?是男人就一口闷了!”

“来来,自罚三杯!”……

这些话语是不是特别熟悉!

但已经有太多,当事人喝酒死亡,同桌劝酒者担责的案例活生生摆在我们面前。

浙江金华,40多岁的建德人曾某,饮酒过量死亡。

曾某的家属认为曾某的死亡是因几位好友邀请聚餐喝酒造成的,双方就此产生矛盾。

经过民警多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参与聚餐的9人,因没有尽到劝阻义务,且没把醉酒的曾某安全护送回家,补偿曾某家属共计61万元。

饮酒人处于醉酒的危险状态时,其他共饮人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

这种义务不仅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定义务。


法律 · 科普

劝人喝酒,一般不涉及刑事犯罪,但是特殊情形下可能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危险驾驶罪等刑事犯罪。

在共同饮酒引发醉酒死亡案件在审理中,法院对于已尽注意义务的共饮人,一般不判定承担赔偿责任;

若经查明共饮人存在一定过失,未尽注意义务的,也将酌情判决承担责任。

其中“注意义务”存在两个阶段:

共饮时:宴请组织者负有提醒在场人适量喝酒的义务,其他共饮者亦不能强行劝酒、罚酒,还应当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人出现醉酒或其他身体不适状况。
共饮后:共饮人负有对过量饮酒者的救助义务,如劝阻酒驾、联系家属、送医就诊、安全护送等,若共饮人在饮酒时有强劝、逼迫、许诺等不当行为的,将负有更严苛的救助义务。若饮酒人系自身原因醉酒的,共饮人仅在具有重大过失时才承担责任。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要知道,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喝酒的,一种是不喜欢喝酒的。

不要劝酒,不要起哄,你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酒杯,拿得起就要放得下

既然选择了拿起酒杯,就要对得起自己,也不祸害他人。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①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喝酒致死要喝多少酒?

医生表示,这因人而异,每个人的酒精耐受度不一样,所以没有一定的值。

一般来说:黄酒、葡萄酒含酒精量为10%-15%,白酒40%-60%。成人中毒量70-80ml,致死量250-500ml;儿童致死量25ml;婴儿6m1以上亦可致死。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②要知晓与酒相关的禁忌!

一种是体质因素。

有些人天生就缺少酒精分解酶,这样的身体素质,你就更得悠着点。

一种是药物反应。

都说“头孢就酒,说走就走。”

对于一些正在服药的人,喝酒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除了头孢,吃这些药也别饮酒,严重会致死!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说在最后:

任何东西,都需要在“适度”的情况下,才能品尝到好滋味。

大宝老师在这里建议,一方面,咱们自己不要贪杯和逞强。

原贵州茅台酒厂董事长季克良先生,出于评酒品酒的工作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喝了不少酒。

“爸爸,求求你别死”:要“端得起,放得下”,提倡健康的酒文化

但他在采访中曾表示:

“我工作前是不喝酒的,我父亲的工作是煮酒但他不喝酒,我的子女也不喝。”

“请大家不要笑话我喝了多少酒,我喝酒是工作需要。做酒的不懂酒怎么行?我们品酒是为了工作。”

他虽然每天都喝酒,但是从不过量饮酒!

适量饮酒,不要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过犹不及,千万不能毫无节制的酗酒!

另一方面,我们都期待,某些酒桌文化能改一改,恶劣的部分渐渐消失,只留下越发和谐健康的氛围。

小酌怡情,多喝伤身,身体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大家饮酒请务必要适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头孢   爸爸   酒文化   过犹不及   健康   酒量   过失   酒杯   酒精   此前   义务   父亲   文化   工作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