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谁在为万元房价买单?

三四线城市,谁在为万元房价买单?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应该算是我国古往今来普世大同的理想。


为什么说是古往今来呢?


想想当代国人买房的心态跟唐朝老杜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为什么说是普世大同呢?


不止一线城市房子买不起,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均价已悄然破万(国家统计局数据),如果再结合本地的平均收入......


我们会发现买房的理想,就像头顶那轮明月。

每晚都挂在头顶,一场大梦后又消失不见。


问题来了,是谁这么不讲武德?


一边嘴里喊着“房子买不起,工资太低了”;

房价一回落就高呼维权“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问题又出在哪呢?你看这房价泡沫又大又圆,你瞅着这个楼盘广告它可甜可咸......


究竟又是谁在为三四线城市万元房价买单呢?


01 公务员


这次我出差去了一个真四线城市,是真的穷,也是真的破败。


有多穷呢,我专门查了下,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大截。


把全市900多万人口都算上的话,人均可支配只有全国的一半……


这么穷的地方,你猜房价多少?


市区房价破万!县城均价也过了6k!


我惊呆了,当地人能买得起吗?


酒后,聊到这个话题,接待我的公务员开始抱怨待遇低,哭穷哭到最后,我开始怀疑真实性了。


你好歹是个小领导,正经大学生,你都这么惨,你身边一线基层公务员怎么办?


我直接用他单位同事的例子,准备打脸:


昨天那个年轻小伙子,按你这么说,月薪不过3千,应该挺穷的吧?


他老婆也是你们单位的,应该也挺穷的吧?


老婆家条件也不好,肯定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这TM是一家子贫困户啊!


简单估算就知道,你们公司的基层职工,待遇还不如餐厅服务员,不如理发店托尼老师呢。


可是人家市区有房,有车,两个娃,日子过得比我在北京还有滋有味的,压根不是你说的生活啊。


你别跟我说个例,你们单位双职工家庭,谁在市区没房子?


我看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没觉得哪里穷了啊。


夫妻俩收入都两千多,凭什么在均价一万多的地方买房?还开小轿车?


小领导沉吟片刻,开始跟我算账:


夫妻俩,一个月加起来有个五千块钱吧。


当地消费低,自己做饭一个月花不了多少钱,下馆子都便宜,三千多养小俩口加俩娃绰绰有余了。


考虑到当时我们两个人豪华烧烤餐+10瓶啤酒一共170rmb,我暂且同意了他的说法。


逢年过节就算没加班,不发过节费,全家四个人,起码也是8袋米,8桶油。


吃不完,卖出去也值好几百了。


端午中秋国庆三个节一过完,米油把家都堆满了。


老俩口帮忙带孩子,开销更低,还能补贴年轻人一点,养个车怎么了?


我被忽悠的晕头转向,转念一想,可QNM的吧。


你这个算法,都快月光了!


房子呢?房子天上掉下来?


一个月两千五六百,养两个娃,买一万多一平米的房子?


夫妻俩加起来一个月五千,一年6万,不吃不喝还得10年才能买房子。

你这一个月能攒一千不?拿头去买房子?


喝多的小领导直接说了真话:


别买最贵的啊,一百万的房子谁买得起?


好点的房子,八十万,首付不到30万,老俩口公积金提出来,再加上全家积蓄,凑凑也就够了。


贷款呢?


一个月也就还四千多啊,四个人的公积金还呗。


说到此处,他鬼魅一笑,“砰”又开了一瓶啤酒,说“还有年终奖。”


后来经我侧面打听,当地一般先来4个月工资当年终奖压压惊(不扣税)。


我被怼了回去,很不甘心,开始怀疑,就你这托尼老师的工资,夫妻俩公积金就能还30多万的贷款了?


于是掏手机算了下——


一个月3300,扣完五险一金到手2600,扣公积金400;


夫妻俩一共一个月1600,如果是公积金贷款,恐怕30万真够了;


也就是说,夫妻俩如果都在该国企工作,一个月到手才两千多,节俭点却可以买房。


看来小城市最好的岗位,都是体制内。


体制内的特点是,明面待遇很低,实际福利不差。


所以,平均工资低得可怜,但能买得起房,能安居乐业。


你看我校友,大部分体制外,单看收入真的高。(国内某211、985)


说出去,本科毕业2么年,随便年薪20万,惊天动地。


被老板杂七杂八扣掉点,一月一万五,自己交个社保到手一万三,除此以外再没有一分钱。


但大多数买房,都是要看机缘的。


体制内呢?


大部分公务员,说出来月薪勉强四千,也就赚别人一个零头。


年底先给你发6个月工资压压惊,加上乱七八糟奖,一年额外发三万多。

不说多宽裕,至少保你生活无忧。


等到买房时候,提个七八万公积金跟玩一样。


工作几年,每年收入进卡八万多,再加上公积金,平均下来,一个月也是一万块呢。


你看,一万三的996,节假日永远无休,其实只比四千的公务员多三千块。


如果父母也在体制内,就更是美滋滋了。


公积金一项,就等于老俩口一年帮孩子定存四五万,当地房价破万又如何?


150万的房子,在我老家算是极好了,算下来不过是六七十万的首付,四个老人随便就给了,还能帮你装潢呢。


小俩口买个车,还贷压力不大,没事就能出去吃喝玩乐。


吃喝玩乐也便宜,你带着老婆,请几个朋友,吃着火锅还唱着歌,一顿饭加个KTV,嗨到凌晨。


带个一千块钱,回家路上还能被麻匪抢五六百呢。


要是在一线……


我身边单身朋友自述的血泪史:


带女朋友吃顿快餐,散散步喝杯咖啡,一百多没了,晚上吃顿好的300+,看个电影200,白金VIP住酒店是400+,一个周末啥也没干一千多就烧完了。


总结一下:


小城市过的好,基本要啃父母老

小城要吃的香,公务员要早考上


三四线城市,谁在为万元房价买单?


说句题外话,往往有了第一套房,第二套改善性住房也就很快了,因为可以用第一套去做抵押贷款....


02 打工人,衣锦还乡


对于这帮人而言,在一线深耕10余年,没有暴富,但也算不错,辛辛苦苦攒下些家底。


但这点钱,在一线再降都买不起。


就算咬牙首付,后面的日子将累死自己,还得期盼国泰平安,顺顺利利几十年,一有点风吹草动,资金链说断就断。


这种情况下,不如归乡,尤其是考虑到下面几个因素:


1.父母,过去在外,陪伴老人的时间太少了,现在父母60过半,还能有几年陪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不能再耽误了。


2.孩子,分开太多年,再不弥补,往后余生恐怕亲情淡漠。


3.人际关系,外出那么多年,再不回,亲戚,朋友,同学,这些人脉还有吗?


再不回,就成了去陌生城市打工,将来再回到熟悉的陌生城市!


回去了又是什么状况呢?


还是以我出差的这座下城为例,最好的地段,精装修房子100多平,1万多一平,要多舒坦有多舒坦。


剩下的钱,可以买辆bbc代步。


多余的钱理财、投资,然后每天逛逛城市,没有早九晚五,陪陪父母家长里短,访访亲友缝补人脉,短途旅游补偿家庭。


另外我到的这个小地方交通其实也很便利,据说高铁3个小时就能到深圳、1个小时就能到南昌....


想到这里,他们还有理由留在一线城市吗?


当然是回家买房!


总结一下:


少小离家老大还,衣锦还乡去买房!


这或许是我们很多70、80的一个缩影,我们在一二线城市尚有工作优势,但无生活优势,最终还是要回到故乡,是“落叶归根”还是“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尽管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答案,但我有这种感觉,这个答案逐渐接近真相。


03 一些思考


90后,00后不会再像我们一样辛苦,要挣钱改变贫困;


70-80后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储备,不需要再背井离乡到一二线去做体农,脑农。


70-80后目前这批最有房产消费能力的人绝大部分都在回流,因为手里的钱不够在一二线幸福,回老家却能过上神仙日子(不是说啥也不干混吃等死就是神仙日子,幸福感来源于自我认可,比如有时间对家人的付出,对工作上取得的成就,人脉朋友的往来)。


另外90-00后这批年轻血液往一二线补充速度大幅下降,连租房需求都在降低。(还是国家统计局数字,城市流出率在逐年下降)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二线目前挂牌价格高,成交价格低,三四线目前挂牌价格低,成交价格高),三线以下怎么能不涨(资源型城市除外)。


这个情况从侧面证明了祖国这70年宏观调控的巨大成功,也印证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完成了内陆脱贫的胜利。


不信你看——


过去我们要做十几个小时绿皮车的路程,现在只要2,3个小时;


先富带动后富,更实际的体现是——


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在富裕城市实现了价值,挣到了钱,回乡消费又把财富留在了家乡。


关于脱贫,就更直观——


现在的高速,高铁,有几个县城没有高速链接,有几个城市没有高铁打通,江西三线内地小城市,居然有机场、有内陆港,可以直接报关,这些都是脱贫富起来的成果!


如果再结合方便,快捷,富裕,互联网时代的无信息差别,大部分小城人有什么理由用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去支持一二线的房产价格。


当然是回乡!


结语


综上所述,一二线城市房价缓慢上涨,三四线城市普遍涨,在目前是必然趋势,不存在什么接盘,这是国家宏观调控。


补充一句,经国家统计局显示,我国1——6月土地出让成本上涨15%。


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这篇文章题目或许改成——《论考公务员的必要性》更妥帖!!!


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讲真如果真要房价降下来,或许还得从公务员身上想办法。


否则,我们终会发现买房的理想,就像头顶那轮明月,每晚都挂在头顶,一场大梦后又消失不见。

三四线城市,谁在为万元房价买单?

三四线城市,谁在为万元房价买单?

三四线城市,谁在为万元房价买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国家统计局   人脉   房价   城市   首付   公积金   买单   头顶   体制   公务员   工资   父母   房子   收入   日子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