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终于出硬招了!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很多家长,都有深切体会。


有很多家长反映,自己上中学甚至小学的孩子,本来成绩不错。

自从迷上了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媒体曾经报道了这样一个事例:

张女士的儿子小刚,原本就读于知名的北京人大附中,父亲是一名科研人员,一条光明大路已经在孩子面前展开。

但是,小刚在初二时,迷上了一款网络游戏。

张女士认为,正是这款游戏让儿子陷入了无底深渊。


接触这款游戏以后,小刚逐渐出现严重幻觉。

经常自言自语打打杀杀,还把一些游戏里的场景搬进生活,完全沉沦其中不能自拔。


为了充值玩这款游戏,小刚曾在一天内就花掉7500元。

如家人拒绝提供资金支持,小刚还会对父母使用暴力。

最后,甚至放火烧了外公外婆的房子,被警方刑事拘留。


张女士的噩梦并没有结束。

在看守所,警方对小刚做了精神鉴定,结果竟然为二级精神残疾!


小刚的案例,是否仅仅是个案?

我们还看到,很多孩子沉迷游戏的报道。

有人甚至在连续几天几夜在网吧打游戏后,突然猝死!


玩网络游戏,甚至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群体,到底有多大?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曾经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该报告显示的数字,触目惊心!

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当中,有62.5%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4%。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

深度访谈的对象,是全国各地向该中心反映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家长。


调研组成员介绍:

在访谈过程中,家长们大多以“全天、通宵、没日没夜”等词汇,来描述孩子们每日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时长。


“全天、通宵、没日没夜”,到底有多长?

调研组经过梳理后发现:

调研报告中,约有65%的孩子,每天打游戏超过10个小时。

其中8%的孩子,超过15小时。

这次调研访谈中,发现的连续玩游戏时间最长的,竟然到了38小时!


38小时!

一天一夜没合眼,还得再加上14小时!


长时间玩游戏,危害巨大。

该调查报告中,孩子因长期玩手机游戏,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的,占比高达42%。

饮食不规律,导致未成年人过早患有肠胃疾病。

个别家长表示,孩子因为连续长时间打游戏,多次出现突发疾病等情况。

因为打游戏,耽误学业,就更不用提了。


也许,也会有一小部分人为游戏从业人员辩护。

他们会说,游戏没有错,让孩子沉迷游戏,才是错。

孩子沉迷游戏,不是游戏的错,而是家长的监护、管理职责没有履行好。


但是,目前的游戏开发、游戏设置,都是对未成年人的极大诱惑。

因为,很多游戏就是针对人的心理弱点设计的,就是为了增加用户黏性,让人上瘾。

一旦孩子“触网”,接触上游戏,非常容易管不住自己。

而十几岁的孩子,正好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家长根本管不住这些沉迷网络的孩子。


这些孩子频繁偷用父母的钱,在游戏中购买皮肤道具。

将父母给的生活费,节省下来进行游戏充值。

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家长管控玩游戏,与家人发生严重的语言、肢体冲突!


为什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能够收到那么多的家长来信,反映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

就是因为,家长对沉迷网络的孩子,也无能为力!


近日,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也对网络游戏进行了报道。

报道指出:

当前,我国有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

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

网络游戏的过度投入,已对我国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面影响。

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常常用“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指代。


文章痛心疾首地表示:

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终于出硬招了!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应该怎么办?

受访家长中,有70%希望关闭网络游戏。

一些家长建议:

限制游戏时长、进行人脸识别验证、提升游戏内容及品质、根据年龄进行游戏分级、加强对游戏短视频和直播的监管。


现在,家长们的呼吁,得到了官方的正面、积极回应!

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这个通知最为可贵的,是对如何严格限制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

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先不考虑法定节假日,只要是未成年人,每星期最多能玩3小时的游戏!

并且,限定在每周五、六、日的晚上1个小时!


为了确保这个制度能够真正落地实施,通知还规定了具体措施:

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这个通知一出,广大家长、广大网友,纷纷拍案叫好!

人民日报发布的一条抖音,900多万人在看,238万人点赞!

这是什么?

这就是人民的呼声!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终于出硬招了!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其中一条网友的留言,被3.6万人点赞!

内容是:

“太好了!终于不用和娃斗智斗勇了!”

这句话和点赞背后,藏着多少家长的苦和泪啊!


制度出台了。

红线划定了。

后面,就看执行了!


人脸识别登录等,都是可以采用的办法。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游戏企业有没有动力去完善提高技术和真正地去鉴别。

游戏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动力,那么,技术永远也成熟不了。

执行,也是永远都有困难。


要严格执行,必须做到一条:

逾越红线的,必须严惩!

阳奉阴违的,游戏下架、公司受罚!


没有霹雳手段,难显菩萨心肠!

对毒害、危害孩子的行为,必须零容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新闻出版署   未成年人   菩萨心肠   游戏   没日没夜   法律援助   红线   北京   霹雳   青少年   手段   家长   父母   小时   精神   孩子   通知   网络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