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人,曾经的事

曾经的人,曾经的事

偶然间想起十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2007年的暑假,是我过得比较悲催的一段时间。

那时候身边的同学,有的在忙着考研,有的在忙着找工作,还有的在继续迷茫、不知所措。

我那时候满脑子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除了找了份家教做之外,其他时间就是写各种各样的策划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汇总一下,然后去找自己认为可以帮自己实现那些的人去谈,找过学校里的老师、找过安阳师范的某些教授、还找过安阳某些大网站的负责人,事实上那些都是赵高会见李莲英——无稽之谈。

当然了,这些不是重点。

去追寻一些无稽之谈的事,自然是四处碰壁,大多时候我的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那段时间,我们大学生中间流行一个网站平台,叫校内网。我那时候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泡在上面,发发文章,传个图片之类的。

但凡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想到一些比较激动人心的想法,也都会记录到校内网上。

不过关注的人很少。

真正去欣赏的人更少。

某天,我发现校内网上的留言增加了不少,主要是对我所发的那些文章的留言,而且都是来自本班的一个同学,暂时用W来标记他吧。

W的很多留言,大多是“你的观点很让我受启发”、“你很有想法”等溢美之词。虽然是溢美之词,但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却是给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尽管那之前,我和这位W同学,其实并没有太多交集。

有时候,W还会对我发的文章进行些许点评,相比于很多文章无人问津或者说被别人调侃,W的某些点评颇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临近开学的时候,W给我发了个短信,大致意思是同学了这么久,刚刚发现我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想找机会和我好好聊聊,探讨一下。

我也欣然同意。

某个下课后的中午,他找到我,说请我吃顿饭,边吃边聊。

在去往吃饭地方的时候,他继续说道,看了我写的那些文章后,他认为我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将来也一定会很成功。

刚刚经历了暑假悲催的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顺耳之话,也有点飘飘然,仿佛所谓的成功已经在我面前一步之遥。

我们来到三里屯宿舍那边的一个面馆。

他点了两碗面,在等待上面的过程中。我们正式打开了话匣子。

我以为他会继续承接我写的那些文章中提到的某些话题或者观点,然后展开思路,深入地探讨一下。事实上却发现并不是那回事。

比如那时候文章中写的比较多的是当时IT界比较成功的像任正非、柳传志以及搜狐的张朝阳(2007年张朝阳和他的搜狐的确是风光要盖过BATJ)的创业经历,还有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之类的,以及分析一些热映的电影、电视剧的文章。

我试着和他去畅聊这些,却发现他对这些完全是置若罔闻,完全不在线,或者说聊不出什么有见解的观点。

反倒是他接下来聊的关于自己的一些经历,令我暗暗吃了一惊。

他首先聊起他自己本家一个叔叔的经历,说早年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ZF曾经给群众提供无期无息的贷款,鼓励人们去创业。他叔叔当年想去尝试一下,结果没那个勇气,每每回想起这事,总是扼腕叹息,甚至痛哭流涕。

紧接着,他告诉我他去到了湖北某个地方,在那里他见到了他认为的一群追寻梦想的人,那群人告诉他,他们正在提前抓住ZF的一项政策,干一些大的事情等等,如今他说他自己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一如他那个叔叔当年所面临的抉择。

当然了,他的原话绝不会如我所写得这般思路清晰。他在讲那些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会突然卡壳、有的地方会情绪不到位,俨然是强行在迫使自己进入情绪和状态。

我听他讲这些的时候,已经隐隐约约猜测到他见到的那群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只不过出于礼貌,我没有打断他的讲话。

他又晃了晃手里的一个破旧的诺基亚直板手机,说那个团队的人对他很好,给他购买了往返的路费,还送给了他那个手机。

这时候,两碗面端了上来。

他放下那个破手机,拿出桌子上的一次性筷子,开始大口吃了起来。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次面谈充满了期待。

原本以为会和这个W畅聊那些IT牛人的创业经历、畅聊一些文化现象、畅聊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些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等等,会找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那种感觉。

谁想到实际情况却急转直下。

那碗面我没吃几口,又听他掰扯了几句,就匆匆散了。

随后,他又联系我,我没再理他。

晚上,我从图书馆回来,结果又在宿舍门口遇到了他。

他主动和我说,可能你对我聊的那些不感兴趣,能不能帮我个忙。我知道你是个有想法的人,能不能和我一起去一趟那边,我也想借你的眼光,看看我追求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看了看他的目光,那种神色我无法判断那到底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期待,还是笼罩着一层冷漠。

潜意识里,我感觉到这个W身上正在有一种危险品在燃烧,而且即将烧到我身上。

也许那一刻,我在他眼里,就是个猎物罢了。

简单寒暄了几句,我匆匆走了。

回到宿舍,我觉得有必要好好查一下他说的那个湖北某地,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结果在网上一查不要紧,果然是我隐约猜测到的那个答案:CX基地。

后来我又在校内网上向一些湖北那边比较熟识的大学生打听这些,得到的答案也是同样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听到班里乃至整个专业不少同学都在议论,这个W在找很多同学谈话、聊天,所聊的内容和我接触到的大同小异。

也就是说,可以确定这个W是加入了CX组织,他回来学校就是来拉人头、发展下线的。

一瞬间我心里五味陈杂,既感叹这个W居然误入歧途。他平日里成绩很不错,学习也非常用功。

而且误入歧途的他,竟然将来自CX的罪恶对准了身边的同学。

我直接在班级的QQ群里留言,说W同学很可能有涉嫌CX的嫌疑,希望各位同学警惕一下,也希望W能改过自新。

那些天我已经从原来的宿舍搬离到另一栋楼,因此很少能撞见W。

随后,便陆续接到W发给我的短信,语气已经不再那么友好:

“你懂什么?我们的***项目是国家有明文规定的,这是真正的机遇。”

“实话跟你说吧,公安、工商部门都上我们那边查过几次了,也没发现任何问题,谁说我们是CX,谁说我们是违法犯罪?”

“原以为你是个有想法的人,想不到你和其他人都一样。”

后来不堪其扰,我直接将他的QQ和手机号统统删除、拉黑。

再后来,校园里已经见不到他,班级群里好像也没了他的踪影。

据他们宿舍的人说他呆了几天后,就走了,不知所踪。

一直到2008年毕业,都未曾见他出现在学校。

至于他讲的他那个本家叔叔的那个故事,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间,我曾经听过很多个大同小异的版本,只不过主人公换成了舅舅、伯父、表哥、堂哥甚至爸爸。

正如前文所说,除了这个小风波外,我和W没有太多交集。

如果说迄今为止还能回想起和W有关的别的事情的话,我只记得大一入学那年冬天,学校给班里家境贫困的同学一人发了一件棉袄,男生是米黄色的、女生是粉色的。

那年冬天,这个W身穿那件米黄色的棉袄、手冻得通红的情景我到现在还有点印象。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安阳   溢美之词   米黄色   误入歧途   本家   湖北   校内   叔叔   想法   宿舍   同学   留言   发现   地方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