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冶镇三中毕业生的回忆录(十五)

一个水冶镇三中毕业生的回忆录(十五)

1999年,夏末初秋之际,我们正式开启了初二的学习生涯。

1999年,最后的这几个月,也是临近千禧年的最后几个月。

正式开学后,首先是任课老师进行了些许调整,比如政治课改为李五片先生教授。

这位李老师前后担任了我们整个初二的政治课老师。印象里他是一位非常严肃而又严厉的老教师,讲话中气十足、声若洪钟,平日里发型、衣服也非常考究,再加上写得一手非常苍劲有力的书法,尤其是黑板板书写得非常漂亮,因而李老师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充满儒雅气质的。

李老师讲话不急不慢,在讲授政治课的时候,遇到一些比较重要、深刻的课题,他还会结合一些国内外的新闻事件,给我们详细讲授。因此李老师的政治课其实还是非常吸引人的。

整个初二的政治课,主要学习的就是我国的法制体系,从基本的宪法再到民法、刑法等等。李老师虽然很严肃,但是在讲课过程中他还是会表现得平易近人,而且会尽量用一些非常幽默的表达方式。

另一个变化,则是数学中除了代数,还增开了一门几何,同样由张红老师为我们授课。

一个水冶镇三中毕业生的回忆录(十五)

如果说代数考验的是一个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和逻辑能力,那么毫无疑问,几何则是考验一个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融汇这两者更深层次的逻辑能力。在初次接触几何这门课的时候,几乎也是令我一头雾水。根据一个变化多端的三角图形,结合一些公式,经过一个复杂的推理过程,去实现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答案,中间的任何步骤都要求有理有据、经得住推敲,清晰明了。

在当时的学习过程来说,这是一个解题的过程。如果从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初解答那些几何题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那个过程其实是培养我们的一个逻辑思维能力,一个尊重事实、尊重可观,并从中探索出一条真正行之有效路径的能力。往深处讲,这才是真正的自然科学的精神。

而且,这种基于科学精神不断积淀、不断堆累的过程,才能真正地使人形成一个日趋完善、日趋牢固、日趋广博和精准的知识结构体系。

这个知识结构体系,才是任何人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基础。

在当今时代,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我认为就是源自人们这种不断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

可惜那时候远没有意识到这些,仅仅只是关注自己几何考试得了多少分数。

一个水冶镇三中毕业生的回忆录(十五)

至于我非常喜欢的历史课,则是从清朝历史开始学起。

大家知道,清朝在经历了康乾盛世后,整个国运江河日下,接连遭到列强的掳掠,中国进入了丧权辱国的百年历史进程。所以,在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内心里总是五味陈杂。有一种手持一只蜡烛,在风雨飘摇中,由黄昏逐步走入深夜的感觉。

至于地理、生物,还是由朱有志老师担当授课老师。地理好像是从国内的山脉、水系开始学起。生物好像是从自然界的动植物开始学起,比如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等,其他的想不起来多少了。

没有太多变化的,是我们的另外两门主课,英语和语文,仅仅只是课本内容难度略加调整了。

这个学期,受刚刚过去的暑假热播剧《还珠格格》还有动画片《足球小子》的影响,校园里到处都是男女同学哼唱《还珠格格》主题曲、插曲,校园里喜欢踢足球的人也日益增多了,体育课上,几乎会有一多半人围拢在球门前,模仿动画片里的踢球动作去射门。

电视剧也好、动画片也好,都是我们从电视内容中获得的。

除了这些现象之外,还有则是来自于港台的一些流行文化开始在校园里盛行,比如这个时候校园里听谢霆锋歌曲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还有三三两两的男生聚拢在一起,模仿香港古惑仔,崇拜他们所理解的那种“义气千秋”。

在这个阶段,随身听、磁带还有DVD这些电子产品,也在不断走进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则是上述那些流行文化,也在不断影响着我们。

一个水冶镇三中毕业生的回忆录(十五)

初二伊始,我们的课堂教室调整到了主教学楼二楼,原来的教室留给了新入学的初一的学弟学妹们。

每当站在二楼,看着楼下那些比我们更显稚气的学弟学妹喧嚣打闹,偶然的瞬间,还是会看到一年前我们新入学时候的影子。

看似漫长的初中生涯,原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三分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还珠格格   山脉   政治课   代数   回忆录   清朝   动画片   几何   逻辑   毕业生   教室   生涯   体系   过程   能力   老师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