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之毛公鼎——赫赫宗周

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之毛公鼎——赫赫宗周

公元前843年的一个夜晚,年轻的周王朝王子姬静,在一群护卫的保护下,仓皇从王宫内逃了出来。

姬静的父亲——周厉王姬胡,早已经逃之夭夭,溜到了彘地(今天山西霍州)躲藏了起来。

此时,整个国都镐京正在发生大规模暴动,怒不可遏的老百姓已经冲破层层阻碍,涌入往日里令他们无比敬畏的王宫。

这一天,或许将成为令姬静刻骨铭心的一天。

如果此前他还是雍容华贵的周王朝王子的话,那么此刻,他无疑已经成了众矢之的。愤怒的百姓没能找到周厉王,便将满腔怒火倾泻在了他身上,正在四处找寻他的下落。

周王朝重臣召穆公暗地里将姬静藏在自己家中,并封锁了一切消息。

没过多久,暴乱逐渐平息。

姬静或许想不到,百姓之所以平息下来,并非是对周王朝的怒火消散了,而是因为召穆公用自己的儿子替换了他的身份——愤怒的百姓,将那个可怜的孩子处死了。

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之毛公鼎——赫赫宗周

此后,周王朝的政务暂时由召穆公、周定公一起主持,史称“共和行政”。

而姬静则在幽居中保全着自己的性命。

14年后的公元前829年,远在彘地的周厉王郁郁而亡。

这天,在召穆公、周定公的全力支持下,幽居多年的姬静终于回到了熟悉的王宫,并登上王位,成为后人所称的周宣王。

百感交集中,周宣王抬眼望去,一切都是自己当年仓皇出逃的情景。

旧日的恐惧、悔恨,令周宣王下定决心要痛改父亲周厉王遗留下来的弊病,要复兴赫赫宗周的盛景。

自继位之日起,周宣王先后任用了召穆公、毛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等贤臣。经过一番内外整顿,周王朝逐步从颓势中走了出来,国力逐渐恢复,被称为“宣王中兴”。

这天,周宣王对几位辅佐自己的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以表彰他们在复兴周王朝的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召穆公、毛公等人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如果论血缘关系,毛公是周宣王的叔叔辈。

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之毛公鼎——赫赫宗周

遥想当年周人先祖公刘、古公亶父,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率领周人艰难迁徙,建城都于岐山之下,为此后周族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而周文王、周武王父子顺应天下民心所向,率八百路诸侯,讨伐残暴的商纣王,最终定都镐京,建立了周王朝,可谓万民敬仰。继往开来的周成王、周康王将周王朝的统治推向最鼎盛,建立了史称“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空前盛世。

然而周懿王继位后,王朝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周厉王更是因为失德、失政,被国人驱逐,使得整个王朝陷入空前困境,险些葬送了王朝的命运。

如今,周宣王在众人的辅佐之下,奋发作为,王朝国力逐渐恢复,大家无不信心满满,满心期待重现昔日的辉煌盛世。

先祖创业的艰辛与荣耀,以及周王朝自我救赎的历程,令毛公感慨万千。为了纪念这段峥嵘岁月,毛公决定铸造一尊宝鼎,并铭文记之。

古人经常会将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字铸造在鼎等青铜器内,以示后人。《墨子-明鬼》就说过:鋳之盘盂,镂之金石

彼时周王朝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在商代原有工艺的基础之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都镐京,汇聚了天下最出色的工艺匠人。

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之毛公鼎——赫赫宗周

那必定是一个个充满热切期盼的日日夜夜,毛公满怀着恭敬的心情,审视着青铜宝鼎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尤为令他关注的,当是宝鼎之内所铸造的铭文。

这是一篇长达五百字的铭文,或许就是毛公本人亲自书写。

在铭文中,毛公满怀深情地记叙了周宣王对列祖列宗的崇敬与追思,并着重描述了宣王继位以来革除积弊,中兴周室的施政举措。

这篇铭文将和这尊宝鼎一样,流传后世。毛公希望以此后人进行诫勉,希望子孙后代要牢记先祖创业的艰辛,更要不断奋发努力。

然而,毛公之后没多久。周宣王逐渐开始重蹈周厉王的覆辙:独断专行、暴政无道。在他晚年之际,周王朝继续呈现出颓势。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在游猎时暴毙身亡。

继承他王位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周幽王。

毛公所期待的赫赫宗周重新复兴的梦想,再也没能重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之毛公鼎——赫赫宗周

毛公鼎

清道光年间,毛公所铸造的这尊宝鼎在今陕西岐山一带出土,那里曾经是周王朝的腹地。

自问世以来,宝鼎受到历史学家和金石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尤为值得人们惊叹的,莫过于鼎腹内壁那长篇铭文。因而这尊宝鼎成为迄今为止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毛公鼎作为2000多年前西周文明的见证,饱含了赫赫宗周传承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不仅显现出高超的书写艺术,更看到了周人积极治世、奋发努力的情怀。成为传播先秦时期文化、思想、理念、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之毛公鼎——赫赫宗周

毛公鼎内铭文

那些古朴的文字,与整个青铜宝鼎浑然一体,是今天人们研究西周文化最宝贵的文献资料,被人们誉为可以抵得上一篇《尚书》古文。

宝鼎因其铭文,被后人命名为毛公鼎。

一个伟大的文明,一定拥有伟大的文化。而一个伟大的文化,往往会有文字予以记载。就像商代文明由甲骨文所记录,金文则成为了周文明最好的注解。

西周的金文,和商代的甲骨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字形更为饱满,显现出更为流畅的书写方式。

这尊毛公鼎,其铭文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其书法线条饱满遒劲,体势沉雄庄重,布局妥贴,气度轩昂。更有深究者充分肯定,其文字是在“不规则”的载体上(钟鼎深腹内)表现,能处置得井然有序,和谐统一,且生动多姿,表现出高超的形式美感,与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已臻高度成熟和规范。实是难能可贵。

毛公鼎内的铭文,是展示我国金文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之毛公鼎——赫赫宗周

毛公鼎铭文拓片

清代文化大家李瑞清题跋毛公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毛公鼎在中国文化、艺术、书法界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郭沫若曾把《毛公鼎》铭文拓本收入《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有云:“此铭全体气势颇为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风烈。

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之毛公鼎——赫赫宗周

左为大盂鼎,右为大克鼎

如今,毛公鼎屹立在我国宝岛台湾,和它的诞生地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同为“海内三宝”的西周著名青铜礼器大盂鼎、大克鼎,分别陈列北京、上海。三件西周青铜宝鼎鼎立生辉,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灿烂文明。

毫无疑问,毛公鼎已经不单是一件青铜美器,它所展现的也不仅仅只是美轮美奂的青铜文化和雄浑古朴的文字艺术,作为一件承载了几千年前先民文化、智慧、技艺、思想和精神的载体,它更是成为了联系炎黄子孙血脉的重要纽带和图腾。

毛公鼎等华夏文明的瑰宝,必将继续见证我们中华文明再度复兴与腾飞!

我们的文明必将延续下去,永世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岐山   幽居   王朝   商代   铭文   先祖   西周   王宫   尚书   公元前   青铜   中国   后人   书法   时刻   文字   艺术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