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拿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

最近看《三十而已》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本着“一集一个热搜”,多年不出现的火爆现象,我还对这部剧充满了期待,毕竟能够有力的反应现实、呈现当下女性困境的优质电视剧并不多。

《三十而已》:拿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

其是,剧中的三位女主,顾佳、王漫妮、钟晓芹,这三位女性,可以代表当下绝大多数现代中国女性,她们都是现实中的你我他。这足够充分吊起我的胃口了,相信很多喜欢这部剧的人都是如此。

但是,看到现在我发现该剧的味道变了。因为我发现大家现在讨论不再是女性的“现实困境”,诸如家庭、事业、教育、婚姻等给女性带来的困境,反而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渣男”、“渣女”的问题,大家还乐此不疲,有人甚至给渣男徐幻山取名“徐放炮”,给林有有取名“史诗级小三”,给渣男们画了“渣男图鉴”,呵呵。

《三十而已》:拿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

这最终导致这部剧给我一种错觉:顾佳、王漫妮的困境,仿佛就是这些渣男、渣女导致的结果。比如,该剧中顾佳的惨状,好像就是渣男徐幻山和渣女林有有导致的。还有王漫妮的惨状,好像是因为梁正贤有一个七年的女友。

真的是这样吗?

我后来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三十而已》这部剧中的女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种种困境,我认为还是中国当下那个无法打破的父权体系,女性依然是弱势群体。顾佳、王漫妮无论多么有自我、有个性,最终还是屈服在男性之下。这里因为种种原因,我不做深入探。我想大家也都能想明白,毕竟这事一直都存在。

《三十而已》:拿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

当然,我看到有人说,当下女性的困境,是阶级固化导致的结果,他们认为低级阶层(如顾佳、王漫妮等)试图打破阶层壁垒,进入“上流社会”,这种做法显然是困难重重,所以他们陷入困境也是必然。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上面这两个原因才是根源,那么《三十而已》的导演和编剧,为什么却有意无意把这个原因引导向“渣男”、“渣女”?而不是深入的去探讨根本原因呢?

《三十而已》:拿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

难道是为了附和观众的口味,让大家纷纷扮演键盘侠,口诛笔伐“渣男”、“渣女”,好好过把瘾,好消解疫情给人们带来的愤懑?同时自己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如果是这个原因,也无可厚非,赚钱嘛!

我最担心的是,他们也屈服于“父权”、“阶层壁垒”这一体系之下,他们深知顾佳、王漫妮的惨状是因为什么,但是却不明说,因为说出来,电视剧会缺少了让观众“集体高潮”的话题,毕竟“渣男”、“渣女”,比“阶层壁垒”、“父权体系”更容易上热搜。

《三十而已》:拿到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三十而已》对现实女性困境的探讨已经流于表面,口碑下滑也是必然。

《三十而已》:拿到一副好牌,却打的稀巴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父权   口诛笔伐   惨状   愤懑   壁垒   剧中   中国   阶层   困境   观众   现实   体系   电视剧   原因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