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来源:国馆


最近,PUA这个词很火。


它原本的含义,是指一套渣男对女人进行打压,精神控制的方法。


后来,慢慢引申到职场上的PUA,老板、领导对员工的压榨。


但你有想过,连最亲近的人也会对你PUA吗?


前两天在知乎,看到这么一个家长。


只因孩子犯了点错误,就惩罚她面壁思过3个小时。


想想都觉得狠心。


要知道,大学生军训站1个小时军姿,都累的要死。


更何况一个10岁出头的孩子,竟然要站3倍的时间。


这不是简单体罚,而是一种折磨。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izumi_ ©


一直以来,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听话,中国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用尽各种手段。


他们乐于听到别人夸赞“你家孩子真听话!”


好像“听话”就是一种多么优秀的品格。


在我看来,每件事都顺从父母的孩子,会逐渐无法摆脱对大人的依赖。


所谓的听话,不过是以情感之名,行PUA之事,对孩子实行精神操控。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izumi_ ©


打压式教育,摧毁自尊心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就是个废物”


PUA里有一招,通过打压让对方陷入自卑,从而被驯服。


中国的父母也有类似的教育,叫“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人家为什么奥数学得那么好?”


“你啊,你啊,笨死了,看看别人钢琴都过10级了。”


“我怎么生了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看看别人家孩子,学习好,还听话,不让家人操心。”


你看看你看看……


还有好多的“你看看”。


就像魔咒一样在他们生命里如影随形。


父母的各种指责、评判,尤其是比较,都会让孩子陷入不自信的境地。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coji_n ©


前不久,综艺《少年说》有一幕让我十分痛心。


一个女孩哭着大声控诉自己的妈妈:


“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结果,她妈妈冷冷地回应说:


“其实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以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当女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击的时候。


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女儿发现,无论自己再怎么说,都无法劝服妈妈,于是哭着走下了台。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coji_n ©


这段对话很快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表示:


“在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多少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


也许父母的初衷只是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激励奋发努力。


但肆无忌惮的打击、嘲讽甚至谩骂,终究只会使自己满目狰狞,让孩子懦弱自卑。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告诉我们:


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即便成年后批判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这种批判态度还会保留在心里,时常苛责自己,久久无法解脱。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izumi_ ©


以爱之名,模糊行为对错

——“我都是为了你好”


在PUA的套路里,打压通常要以爱的名义施行。


因为这样会让接受者无力反抗。


很多父母都曾对孩子说过:


“我都是为你好!”


“你不要按照自己喜欢来选专业,这个出来是找不到工作的,你选个靠谱的,什么会计,计算机这些,你听我的没错!”


“你现在就把该考的证都给考了,不要老是想着出去玩,以后可以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铁饭碗,多稳定!我这么说都是为你好!”


“跟你说了,不要老是跑出去玩,现在不好好读书,以后你就等着辛苦,不听我的话,看你未来后悔去!”


这么多“为你好”,都是满满的束缚和压力。


卡伦·霍妮曾说:


“爱,就是施虐者的伪装!”


这种“情感暴力”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变成他们的奴隶。


整个成长过程都会很沉重,不知所措。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izumi_ ©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9岁的孩子,在游戏《我的世界》里建造了一座很宏伟的城堡。


他非常自豪地向爸爸展示过。


最近因为疫情,学校停课,孩子早上总是赖床,本来上学要7点钟起床,现在一般都睡到9点多。


在警告了几次没有什么效果后,爸爸把他电脑上最喜欢的《我的世界》一年的存档删掉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孩子又哭又叫,非常难过。


相信这位爸爸的本意也是为了纠正习惯,为了孩子好。


但这样的行为却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虽然只是游戏,但毕竟也是1整年付出的结晶啊。


试想你做了一年的项目被瞬间清空,心里是什么感觉。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izumi_ ©


在有些家庭里,家是牢笼,爱是枷锁,血亲成了刽子手。


一味塞给孩子所谓好的,却不愿倾听孩子的心,这其实是家长的一种自我满足而已。


在心理学上,这种“单方面施与”被称为“非爱行为”。


对最亲近的人只有掠夺,却没有平等和尊重。


听到“我都是为你好”这样的话,孩子内心会特别纠结,觉得自己没被尊重,同时又不能法表达愤怒。


毕竟父母是为了自己好,公然反抗岂不是大逆不道。


所以,除了乖乖听话,似乎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izumi_ ©


夸大付出,道德绑架

——“你知道我有多难吗?”


在PUA过程中,要说最不可或缺的一环,非苦情式绑架莫属。


“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我放弃了多少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每天早起,给你做早餐,送你上学,我容易吗?”


其实,苦情教育的本质,就是控制欲。


为的就是使孩子听话、顺从、便于管理,不允许他走出画好的圈圈。


背后的潜台词是:


“其他的事情我控制不了,我能做到的,只有控制你。”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izumi_ ©


在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中,莎莎的父母把她送去国外留学。


刚出国门那段时间,莎莎很不适应,一肚子的委屈和难处。


晚上睡不着觉,和父母视频电话,一边说一边哭了起来:


莎莎:“我连英文都说不好,谁想和我交朋友啊!”


妈妈:“你都到国外那么长时间了,英文还说不好,这说明啊你不用功!”


莎莎:“太难了!功课也难,融入更难。我真的都快抑郁了。”


妈妈:“你还抑郁!我跟你爸才都快抑郁了。你要记住一点,我们全家靠你来改变命运呢,你得给我坚持住,听见没有?”


爸爸:“我和你妈妈送你出国不容易,知道吗?你要理解爸爸妈妈。”


妈妈:“行了,赶紧睡觉。哭什么哭,哭有个屁用啊!记住我们的话,好好学习啊!”


说完这句话,妈妈直接把视频关掉了,留莎莎在大洋彼岸一个人痛哭。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izumi_ ©


这个片段很多人看了都伤心落泪。


面对女儿在国外的不适应、各种挑战和困难,从头到尾,父母没有一句安慰鼓励和关心,有的只是抒发自己的难处,然后责备和命令。


我们不禁思考:很多父母努力上班挣钱,把孩子送出国读书,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曾经,豆瓣上有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小组,里面很多网友都经历过来自父母的苦情压迫。


“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不听话就是没良心!”


他们经常用道德绑架来激发负罪感,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这样的情感绑架,比“为你好”更难挣脱。


甚至很多人到了中年,仍然心生愧疚。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izumi_ ©


子女私有化,精神捆绑

——“老公老婆,都不如爸妈亲”


有人说,PUA的终极目的,就是把对方私有化、宠物化。


不让其他任何人染指。


曾经有段时间,网络上关于“妈宝男”的话题引起了很大反响。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奋斗》中饰演过“华子”的朱雨辰。


朱雨辰妈妈令人窒息的爱,可以说牢牢包裹着儿子。


她表示,自己每天凌晨4点起来帮儿子熬梨汁,坚持了十多年。


儿子在北京工作,她就搬到北京陪着。


儿子想自己做饭,她说太辛苦,宁愿自己累点也要帮儿子做好饭。


朱妈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跟在儿子身边。


她只有一个理念,就是 “儿子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coji_n ©


然而,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朱雨辰,过得并不幸福。


今年41岁的他,还过着单身生活。


他不是自愿单身,而是因为有个要求超高的妈妈。


朱妈妈说儿子的每一段感情她都清楚,每一段感情她都有干涉。


“女方必须是贤妻良母,既然进了这个家门,就必须担起责任。”


虽然朱雨辰也试图反抗过,但最后都拗不过妈妈,被一步步同化变成妈宝。


在朱妈妈眼里,儿子就是自己的私人财产,这辈子怎么活应该由她来决定。


多少父母就像朱妈妈一样,从来不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只按照自己的意愿一味地控制。


让孩子没有自我空间,甚至失去了自我。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coji_n ©


李爱玲说过:


“多少中国式家庭,是一张床上睡了六个人。”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里,家中爱的排序往往是:孩子>父母>配偶。


这就注定了夫妻关系不和谐,只从孩子身上寻求满足感。


在他身上疯狂PUA,以榨取情感补偿价值。


所以很多时候,中国式PUA家庭的困境,往往源于害怕与孩子分离。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coji_n ©


最好的家庭关系,是把孩子当“外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托马斯曾说:


“有的父母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分离。”


他们的爱太过沉重,没有了自我,死死缠绕在儿女身上,剥夺儿女的生活空间。


直到最后吸干儿女,还觉得自己无私伟大。


但其实,父母带给了孩子生命,养育了他,并不代表可以支配他的人生。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说过:


“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分离不代表断绝关系,而是一边给予爱,一边坚定地告诉孩子,你是你,我是我。


这样一来,关系仍然亲密,但两个人都拥有健康的自己。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从来都是一场得体而不失温暖的退出。


中国式PUA家庭,还要毁掉多少人

图|滨田英明 ©


所以,远离家庭PUA,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当“外人”,夫妻才是亲人。


想想对待外人的时候,是不是有一定的界限感,会倾听对方的感受和理由。


对待孩子,也要用这个态度。


从他们的角度去看他的世界,从他的行为背后,去了解他的想法和动机。


只有这样,才能够走进他的内心,建立可以真心交流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地引导他,帮助他。


请记住,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让别人看我们做得多好,孩子多乖,多听话。


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他能够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独立应对生命中各种各样的人与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家庭   目的   苦情   外人   听话   你好   爸爸   儿子   身上   父母   自我   妈妈   关系   孩子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