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曾国藩,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后世称“曾文正”。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笨拙非重点,坚持不懈是精彩


1832年春,湖南省湘乡县的考场内,考生满堂,一对父子格外惹眼。


这对父子,老爹考了16次还没考中秀才,儿子拼搏了7次才勉强鲤鱼跃龙门。


这就是曾国藩和他的父亲。


虽然古代父子同进考场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像曾氏父子一样,屡挫屡败还坚持到底的真的不多见。


也就难怪这对资质平常的父子,成就了一个家族10代不衰,出200多个人才的奇迹。


而曾国藩本人,也因为成就最大,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永垂史册。


有人说,出身普通,相貌平平,智商一般,却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创造奇迹的人,往往更容易被大众膜拜。


“做人要学曾国藩”几乎是一种共识。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说: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主席也表白曾国藩: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被推崇到了“半个圣人”,“第一完人”的位置。


有人说:“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曾国藩“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的奋斗史,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史,书生上战场的担当史,承载着最经典的做人智慧,也带给了我们最具价值的精神承载。


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起点无所谓,奋斗不停是关键


曾国藩出生于嘉庆十六年,湖南长沙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个名副其实的笨孩子。


他记性差,忘性大,从三四岁就开始背诵四书五经,却因资质平平,所学了了。


幸运的是他有一位锲而不舍的祖父曾玉屏,经常拿家族的荣辱史来激励他。


曾氏家族世代为农,500年没有出过一个秀才,到了曾玉屏这一代,才略有田产积蓄,生活富足。


没想到因为富足,曾玉屏滋长了纨绔气,成了一个败家子。


他不但跟人赌博赛马,把产业输光了,还被心怀叵测的乡绅,谋夺了宅基地,吃了官司。


打官司要写诉状,乡绅掐准了曾玉屏不识字,暗中买通写诉状的老秀才,让曾家一败涂地,还奚落曾玉屏说:

“我的两个儿子都是秀才,你们家连秀才都供不起,就想打官司?”


这奇耻大辱,让曾玉屏痛不欲生。


痛定思痛他决定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励志让自己的后代一定要读书、考取功名,荣耀门楣。


所以即便曾国藩和他的父亲曾麟书没有读书天分,还是在曾玉屏的鼓励下,苦读书,以勤补拙,不停追梦。


这成为曾国藩一生人格塑造的起点,坚信付出超人的努力,就有超人的成绩,肯下苦功夫,永不放弃。


他认为“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坚持早起读书。


他自制闹铃,放个铜盆在床边,用香燃断带秤砣的绳子敲响铜盆,提醒自己。


有一次家里进了贼,碰巧曾国藩早起读书,贼没走脱,只好藏在房梁上。


结果曾国藩反复诵读一篇文章,直到再次天黑都没背下来,反而是困在房梁上的贼将文章背的滚瓜烂熟。


可见曾国藩读书的时间之长,但这种死磕的精神,让其受用一生。


凭借着考一次不行,就考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的锲而不舍精神,最终考了七次中了秀才。


而由这个台阶,随后他继续不停晋级,在28岁的时候,进入翰林院,成为天子门生,迈出了人生关键的一步。


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职位不重要,自醒自律是重点


人性都是有弱点的。


初入京城,进入翰林院,从底层登天,繁华和欲望,曾一度让曾国藩走偏。


虽然薪水还不是特别高,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却“四出征逐”,留恋酒宴,趾高气扬,自认才思敏捷,恃才傲物,言谈举止很是傲慢;


完全没有了在老家的踏实低调,逐渐变成一个“愤青”。


因为修养不佳,见到别人家貌美的小妾,他非常羡慕,经常邪念丛生,看看自己的老婆人老珠黄,不乏抱怨。


他学会了抽烟,经常烟熏火燎,吞云吐雾,烟瘾犯了就整日恍恍惚惚。


并且脾气火爆,看谁都不顺眼,连自己的同乡、刑部主事郑小珊一言不合也恶言相向,口无遮拦地谩骂。


久而久之,曾国藩的人际关系紧张,内心焦虑,精神颓废。


有一次父亲来看曾国藩,发现儿子飘了,就开始教导他说,是不是应该改变。


冷静下来,曾国藩开始制定自己的三十而立计划,师从理学大师唐鉴、倭仁学修身养德,“立言”、“立德”、“立功”、“日课十二条”。


主敬、早起、谨言、保身、养气、静坐、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夜不出门,沉稳自己的气性。


曾国藩开始停下来,坚持躬身自省,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做人,他善始善终。


进入翰林院多亏了穆彰阿提携,穆彰阿因事被贬,曾国藩却官运亨通。


他仍然对穆彰阿以“恩师”待之,经常探望,善待穆彰阿的后人。


做事,他诚实肯干。


曾国藩与匡正一起负责修缮文庙,他每买一个材料都找材料商列一张清单,收支认真周密,计算出入有据,得到了皇帝更大的信任。


为官,他不拿大,即便升了高官,依然做着自己的本色,不做绿呢大轿,低调隐忍。


他还给自己的家人写信,要求自己的弟弟、侄子戒骄戒躁,保持生活的简朴和勤勉。


从里到外的自律如果成了习惯,人生不想开挂都难。


从道光十八年(1838)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国藩先是外放四川学政,随后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钦定会试总裁,缔造了37岁升任正二品的传奇。


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成败没关系,永远担当是王道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席卷中国。


已经腐朽的清代军队,抵挡不了外国人的枪炮,也镇压不了国内的民众起义。


正在为母亲守制的曾国藩,临危受命,帮办团练,组建“湘军”自卫,也迎来了最大的人生转折。


书生带兵,真是太难了!


湘军的主力来源就是乡勇,聚集的是一群没有编制的“乌合之众”。


曾国藩不是武将,问题层出不穷。


他没有作战和训练军队的经验,军队又不是正式编制,也没有月俸银子,连吃饭也成了问题。


当时节制江南江北大营的是何桂清,与曾国藩很有嫌隙,一起作战很不协调。曾国藩的湘军屡战屡败。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父亲又去世了,几重痛苦,曾国藩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这个时候,因为守制他冷静下来,做出了影响整个战局的重大调整。


他采纳“集众人之长,补一已之短”的策略,启用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优秀军事人才,让他们独当一面。


后来左宗棠因湖南一战成名,组建了楚军,光复了杭州。


李鸿章在安徽招募淮军,肃清了淞沪。


他还创立了“层层招募”制度,让将军招募统领,统领招募分统,营官招募哨官,通过感化增加凝聚力,让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最大峰值。


此时曾国藩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他又提出了“借洋兵助剿”的战略,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到浙江,协同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法国人德克碑的“常捷军”,联合作战。


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忍别人不能忍的气,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才能担当得起别人不能担当的一切。


善于掌握机遇,调整状态,处理人事关系,让曾国藩最终赢得了对抗太平天国的胜利。


而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意识到洋务运动的重要性,审时度势让他的功业再添一笔精彩。


不但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属等等实业,还派遣了留学生前往外国学习。


美中不足的是,作为朝臣,曾国藩身不由己。


1870年6月,曾国藩奉命由保定到天津处理教案,面对洋人的咄咄逼人,他选择了后退,最终导致多人被杀。


曾国藩非常明白,自己将是历史的罪人。


但在没有力量抗争的情况下,和洋人硬碰硬导致的是更多的割地赔款,他更清楚的是妥协才是最好的成全。


看开了个人的荣辱,也站在了格局的巅峰,功过成败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是曾国藩最后的领悟。


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曾国藩:我是如何从30岁前的庸人,到后来位极人臣?

未来别高估,一生平心是主流


同治十一年(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署,享年62岁。


去世前的一天他还在写日记,处理政事。


面对这位四朝元老的离世,清廷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给了他最后的荣耀。


而曾国藩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即便是和他政见不一致的人,比如左宗棠等人,也对他的人品赞誉有加,对他的后人极其眷顾。


“修身之道莫于养心”,曾国藩一生都在践行。


平心让他不争、不怒、也不怨。


平心让他守静、守拙,也守初衷


“人而无恒,一事无成”,平心更让曾国藩一生都走在改变的路上,而随时调整的人生,谁又不说是最完美的?

曾国藩全12册 血祭野焚黑雨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全书 唐浩明版 ¥9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翰林院   太平天国   位极人臣   房梁   荣耀   乡绅   湘军   诉状   庸人   秀才   中国   父子   早起   军队   父亲   精神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