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眼里藏“黑泥”,孩子越看越想抠,宝妈:放大1000倍给你看

本文由兜妈爱叨叨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众所周知,小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总是充满好奇,闲暇时,他们无处安放的小手总会在身上摸一摸,抠一抠。

如果只是无关紧要的触碰自然没什么,可一旦孩子将手放进了自己的肚脐眼里,就立马会引来家长的训斥:肚脐眼可不能抠啊,会发炎的!

肚脐眼里藏“黑泥”,孩子越看越想抠,宝妈:放大1000倍给你看

孩子抠肚脐眼在家长的眼中可谓是最危险的举动之一,偏偏很多孩子还就对抠肚脐眼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肚脐眼里藏着“黑泥”一样的脏东西,不抠出来实在很不爽!

孩子爱抠肚脐眼,但显微镜放大1000倍后,这些“黑泥”露出真面目

不久前,一位宝妈曾在社交平台吐槽儿子爱抠肚脐眼。

男孩子今年7岁,已经可以独立洗澡,但每次洗澡的时间都很长,经了解宝妈才知道儿子洗完澡之后总是要对着镜子抠一会肚脐才肯出来。

在宝妈的批评教育中,儿子委屈地表示自己的肚脐眼好脏,里面都是“黑泥”,味道也臭臭的,他才不要让这些脏东西留在身上。

肚脐眼里藏“黑泥”,孩子越看越想抠,宝妈:放大1000倍给你看

宝妈想到抠肚脐眼的危险性,于是苦口婆心地告诉儿子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最终,当儿子听到“可能危及生命”时,吓得表示自己再也不乱抠肚脐眼了。

评论区,不少家长都表示家有同款熊孩子,还有人留言其实有时候不仅孩子爱抠肚脐,自己也会忍不住去将肚脐里的“黑泥”清理掉。

@ 喵喵爱打架:女儿青春期,跟我说抠肚脐是为了美,但真的很担心这种行为,万一发炎了后悔都来不及。

@ 大时代:儿子小时候特爱抠肚脐,后来都养成习惯了,奶奶看了之后就把我们一顿凶,说肚脐眼连着肠子,会抠得肚子疼。

@ 红山果果:明知道抠肚脐是坏习惯,但害羞地说,我一个人成年人有时候还会忍不住去搓泥。

肚脐眼里藏“黑泥”,孩子越看越想抠,宝妈:放大1000倍给你看

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大家抠肚脐眼的目的大多数都是为了“清洁”,那么肚脐眼里藏着的“黑泥”究竟是什么呢?

有科学就曾做了相关实验,他们将肚脐眼里的“小泥团”放到了高倍显微镜下,试图来了解这些物质被放大1000倍后是什么样的状态。

实验中,当这些物质从200倍增加到500倍,最终被放大高达1000倍时,它们的状态也由透明状发展到絮状物,再到会动的“游动物”了。

此时,这些藏在肚脐眼里的黑泥被科学家断定附着了大量的微生物。

肚脐眼里藏“黑泥”,孩子越看越想抠,宝妈:放大1000倍给你看

既然肚脐眼的里藏着大量细菌,为什么家长担心孩子“抠肚脐”呢?

事实上,肚脐眼里的这些“污垢”并非有害菌,而是有益菌,它们的存在是维持着肚脐环境的均衡。

而小孩子下手总是没轻没重,一旦抠肚脐造成了细菌失衡,就可能会破坏有益菌,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

除此之外,肚脐处的组织非常稀薄,它们没有肌肉做保护,且 接近身体内脏,如此一来,孩子一旦“抠肚脐”过猛,就会牵连内脏,造成身体不适,例如肚子疼等。

因此,当孩子还小时,家长要尽量要阻止他们“抠肚脐”的行为,以防感染、发炎。

肚脐眼里藏“黑泥”,孩子越看越想抠,宝妈:放大1000倍给你看

宝宝肚脐“脏”,家长可以帮忙科学护理

虽然我们知道肚脐里的脏东西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但很多家长还是希望能够帮孩子清理干净身体,其实只要科学护理,“抠肚脐”也没家长想象的那样可怕。

对于小宝宝来说,家长可以用棉签或纱布蘸温水进行肚脐清洁,清洁时动作要轻柔,期间千万不要用手接触皮肤,护理前后也要及时洗手消毒。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告诫孩子不要私自去抠肚脐,如果发现肚脐红肿,一定要及时就医。

肚脐眼里藏“黑泥”,孩子越看越想抠,宝妈:放大1000倍给你看

兜妈寄语

肚脐里藏灰,孩子总是越看越想抠,对此,家长要明白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并及时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肚脐护理,千万别让孩子抠肚脐变成一种戒不掉的习惯。

你家孩子平常有“抠肚脐”的习惯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兜妈,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关注我,随时获取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欢迎留言或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肚脐   没轻没重   眼里   孩子   肚脐眼   危险性   内脏   细菌   清洁   儿子   家长   习惯   身体   东西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