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代新颖叙事,《再见,那一天》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心中有光,脚下必定有路。

当一个与社会脱节20年的人重新归来,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日新月异的世界。他的迷惘、惶恐是掩饰不住的。他可能自己在心里不断地问:“我该去向何方?”在这种无助的时候,如果有个人为他指明道路,等于给对方带来了一束黑暗中的光。

跨年代新颖叙事,《再见,那一天》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黄伟执导,金璐编剧,李光洁、蒋欣、胡军领衔主演的剧集《再见,那一天》近日开播上线,作为今年爱奇艺迷雾剧场的先导片,该剧讲述了人民社区民警全党愿(胡军 饰),用温暖与关怀帮助回归社会人群重新踏上新生活的正能量故事。从回归社会人员胡广来的视角,展现了民警全党愿无私的奉献,以及传递信仰力量、关注回归社会人群的主题。

从迷失到新生,细描回归社会人员心理


导演黄伟表示:“这部剧的核心是重生。一句话,‘重生’就是关怀回归社会人员,让他们能寻找曾经逝去的理想。”

剧中,李光洁饰演的回归社会人员胡广来,之前因为冲动犯错而入狱,时隔20年终于迎来了释放。面对陌生的社会,胡广来显得格格不入。更令他寝食难安的是,多年来一直关心照顾他的民警全党愿已经去世,嫌疑人是一个名叫武磊的年轻小伙,胡广来出狱不久就开始寻找嫌疑人。

跨年代新颖叙事,《再见,那一天》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从胡广来迈出第一步回归社会开始,他对新事物的每一次接触都会触发不同的心理变化。譬如进餐厅不会用二维码点餐,到了网吧不知道身份证已经迭代,甚至连家都没有了,此时的胡广来对外面的世界显得很惶恐。之后全党愿的养女梅湘(蒋欣 饰)主动帮助胡广来。同样是回归社会人员,她知道胡广来的内心世界其实很敏感,她懂得如何去沟通,渐渐融化了胡广来冰冷的内心。梅湘温暖举动的背后,是全党愿的身影。

跨年代新颖叙事,《再见,那一天》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紧扣生活,深度表现回归社会人员的心理,可以让观众产生同理心。观众虽然不会经历胡广来的人生,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回归社会的艰辛过程。导演也说过:“回归社会人员虽然能够得到社会的帮助,但真正能敞开心扉的不多,因为少有人关注他们的心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警全党愿,在剧集开场没多久就因病逝世了,他的故事基本都是回忆的部分。那么他又该如何影响剧情走向?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回忆的部分就能找到答案。

剧中的三位主人公胡广来、梅湘、武磊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那就是回归社会人员。对于有前科的人,社会上很难找到工作,但是全党愿不仅开导他们,而且是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即使在弥留之际,全党愿还要立下遗嘱,把自己的房子留给胡广来,让他有个落脚之地。这不是雪中送炭那么简单,而是给胡广来一行人重生的机会。

跨年代新颖叙事,《再见,那一天》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全党愿就像一盏灯塔,始终在为别人照亮回家的路。有关灯塔的暗喻,在剧集中也出现过,武磊在小学时上课就学过灯塔的知识,他也明确指出灯塔的作用。后来不慎走上弯路,全党愿的出现就像灯塔照亮他的人生,并把他带回正途。

剧中,梅湘帮助胡广来,是因为她受到了全党愿的嘱托;胡广来帮助武磊,是因为她受到全党愿和梅湘的正能量影响。这是一种传承的精神,也是信仰传递的力量,全党愿为回归社会人员照亮了前路。

致敬人民警察,传递信仰力量


全党愿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们可以把他看做是基层民警的一个缩影。全党愿的工作非常细腻,他需要和回归社会人员、片区居民成为朋友,这样才能逐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就像第一集中,胡广来还是一名热血的摇滚青年,因为排练声音太大,和周围居民发生冲突。全党愿主动去了解胡广来乐队的排练问题,热心地帮助他们找到了合适的排练场所,切实解决问题。本来这不是全党愿的工作范畴,但他仍然伸出援手。因为他看到胡广来是一个有音乐梦想的年轻人,他希望胡广来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跨年代新颖叙事,《再见,那一天》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再见,那一天》在人物塑造方面无限趋近于真实。全党愿做得很多工作都不能算是通常意义上的“大事”,但却治愈到了很多人的心,让他们感觉到全党愿犹如亲人一般的温暖。从梅湘口中我们了解到,全党愿无儿无女,但却有大批“一面之缘”的社区居民来参加他的送别仪式。这也侧面映衬出全党愿已经将勤恳为民的精神,融入了工作和生活的日常。

剧集对人民警察的致敬,并不局限于全党愿个体。在全党愿离世之后,他的同事也给予了梅湘、胡广来很多帮助和支持。即使胡广来去了相邻的城市,当地的民警也同样关心他的住处和去向,甚至要给他安排住处。大家都很担心胡广来再次犯错。这些年轻的警察们,都有着全党愿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跨年代新颖叙事,《再见,那一天》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胡军饰演的全党愿犹如全剧的“定海神针”,这个人物拥有成熟稳重、心思细腻、热情善良等品质。他就像是胡广来的大哥、梅湘的父亲、武磊的爷爷一样,给予了他们无限的温暖和关怀。在表演过程中,胡军抓住了人物内敛的气质。相比胡广来、梅湘等角色性格的张扬,全党愿始终处于心平气和的状态,无论遇见什么状况,都能够保持镇定地去化解对方的怨气,这种宽厚温和的气质也逐渐影响到胡广来。

可以说,全党愿就是一道冬日里的暖阳,在逐渐融化寒冰。更为重要的是,全党愿为他人点亮前路,帮助他人找到理想,这种信仰的力量一直被传递下去,有更多的人会得到帮助,这就是全党愿和他代表的社区民警的温暖力量。

跨年代新颖叙事在岁月变迁中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再见,那一天》的导演黄伟,之前曾经执导过热播剧集《大江大河》,对于处理年代剧和大时代中的人物命运,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

从年代感来说,《再见,那一天》几乎可以让观众秒回九十年代,剧集开篇的故事就是发生在1990年代初的东北,摇滚乐、牛仔裤、二八大杠自行车、冰天雪地、热火朝天的炼钢厂……这是属于那个时代东北特有的生活景象。镜头切换到当下时代,KTV、网吧又构成了新的生活景象。

跨年代新颖叙事,《再见,那一天》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这种年代感并不是能轻松营造的,导演必须是精益求精才能做到事无巨细、贴近时代。在拍摄现场,一台录音机、一块桌布、一件衣服都要经过仔细调整,甚至是女演员扎头发的方式都要把控,稍微出现偏差,可能就会让观众出戏和挑错。这样严谨的态度,成就了《再见,那一天》的精致年代感。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演员的尽心尽力成就了角色的出彩。胡军、李光洁两位演员都要从青年饰演到中老年,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都要有渐进的变化。

观众看到的是一个个生动且富有内涵的角色。李光洁饰演的胡广来,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眼睛里透着的都是倔强。20多年后出狱,满脸写着沧桑,从一开始的迷惘到后来找到了希望,从两眼无神到后来眼里透着光,这些形神兼备的演出增强了观众对人物的代入和共情。

跨年代新颖叙事,《再见,那一天》描摹不变的光明底色

故事抓人,制作考究,角色塑造丰满。作为今年迷雾剧场的先导片,《再见,那一天》有着光明底色和人文关怀,立足于现实的社会议题,这部剧集面向的是全年龄段的观众。中老年观众可以在剧集中看到过去的岁月,对剧中人物产生同理心,了解回归社会人员的内心世界。青少年观众可以在剧中看到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中的歧路和陷阱,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和警示意义。

文艺作品的四大功能,第一教育作用,第二认识作用,第三审美作用,第四是娱乐作用。《再见,那一天》成功将这四大功能融会贯通。作为今年“迷雾剧场”的作品,《再见,那一天》突出的是迷雾深处有光明。点亮心灯,找到希望,这就是剧集的主旨。

【文/崔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灯塔   年代   剧集   全党   人民警察   光明   底色   迷雾   剧中   民警   新颖   观众   温暖   作用   力量   人物   人员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