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工地少年获奖5万: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考上清华,工地少年获奖5万: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最近寒门学子孙川又刷屏了!

开学季即将收尾,各地学子陆续前往心仪的大学报道,开始了新的人生阶段。曾经以675分的高分考上清华的工地少年孙川,不但如愿走入了大学,又因为获得了冕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对高考成绩优秀学生的奖励金5万元,再次登上了热搜!

孙川来自四川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是一个代课老师,父亲在外地打零工,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体谅到父母养育三个小孩不容易,在高考结束后,孙川就到工地当小工,赚取生活费,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录取通知书送达的前几天,还在工地和水泥浆。

这位少年像大人一样在建筑工地劳作的视频,令很多人动容。

在接受采访时,孙川的母亲更是含泪说道:

"我们作为家长,一直对孩子亏欠太多,初中毕业那一年,他(孙川)本来考上了西昌一中的火箭班,但是我们家里条件比较艰苦,他说去西昌读书肯定要花更多的钱,就主动说在冕宁中学读书,放弃了去西昌。"

懂事听话,励志自强,在泥沼依然仰望星空,这样的信念,感染了很多网友。

在被全网点赞的同时,孙川在开学前夕,先后收到了因为成绩优异来自各方面的奖励:

冕宁县妇联以及西昌一家公司分别向孙川提供了5000元的助学金,冕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冕宁中学2020年高考成绩优秀者的褒奖5万元。

孙川不会因为学费上不起学,再次刷屏。生命中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开出了花,原来只要足够努力,即便出身寒门,未来依然可期。

考上清华,工地少年获奖5万: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1:永远不要低估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力量

孙川说:"小时候,就听别人说起过清华大学,这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在高中时,有一次清华大学的哥哥姐姐到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听说了他们在清华园的那些学习生活,我就特别向往,想考起这所大学。"

一个人可以贫穷、可以低微,可以困顿,但不能失去改变命运决心和勇气。学习成绩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品格的竞争。

孙川一边帮助父母劳动,带弟弟妹妹的基础上,学习非常刻苦,他的房间里非常简陋,却因为摆满了书籍,让人觉得非常富有。家庭条件不富裕,却不自暴自弃,还依然坚持追求心中的梦想,是一种优秀的品格。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孩子即便是大学毕业也未必有这一层的觉醒。

孔子说:"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晏子亦说"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体谅父母,具有责任感,愿意扎实工作,坚忍不拔,建立一些自我约束的规则,有担当,想要创造更多地社会价值,这都是品格的部分。

品格是最大的源动力。

"不品格,无未来"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前一段时间"后浪"一词大火,其中有一个讨论关于人力资本。有人指出,人力资本的三个要素为智力、健康、品格,并且分析说,智力、健康这两者,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极容易达到,真正拉开未来距离的是人的品格。未来那些坚忍不拔、持之以恒、肯吃苦,肯拼搏并且意志坚定的人,才是真正具备爆发力的后浪。

朱永新也曾在新浪的演讲中说:"教育要有人性、要尊重人,要让人成为一个真正有理性、有良知、有道德感、有理想、有追求、有生命的激情、能够不断成长的人,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可见品格的重要性。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品格的力量无法估量。没有品格兜底,很难持续输送奋斗的力量。有品格作为底气,就有到达人生的巅峰的信念与决心。

考上清华,工地少年获奖5万: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2:品格教育是关键,寒门依然出贵子

孙川之所以能够考上清华,与当下我们国家对教育生源的倾斜有关。自2011年开始清华大学开始实施自强计划,面向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倾斜招生政策,给予不同分值的降分录取优惠。孙川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在学校的名列第一,轻而易举的就接过了清华的橄榄枝,跳出了寒门。

跳出寒门,是一个有点古老的话题,在当下高考就是当下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越来越多的家庭关注到这一点,并把精力和财力投入了进去。孙川上热搜后,关于寒门,又引发了另一波讨论。大家列举了当时和孙川一起高考,并且成绩的几位寒门学霸,比如,湖南常德考出707分好成绩的,文科状元何润琪。这位何同学父亲是工地上扎钢筋的小工,勤劳但收入微薄,但靠着拼搏的精神,何同学还是考取了一流的大学。很多人据此认为,这个时代虽然阶层固化,寒门学子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很难享受到和物质条件丰厚的家庭相同的资源,但寒门同样出贵子。

历史上,寒门在魏晋隋唐时期,有过一段出身定义社会地位的专制,用"门第阀阅"来作为衡量标准,但是在李世民主政的时期,已经发现,这种标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因为他的很多臣子,都是寒门,所以他希望修改规则,后来在中唐时期以后,门第已经式微。

语文课本中《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年少的时候就很贫穷,连住的地方也没有。他和母亲寄居在叔叔家中,靠着亲戚接济过日子。没有钱买纸笔,他的母亲就用芦苇棒,画在地上来教他学习。欧阳修的悟性很高,学习勤奋,即便学习条件如此艰难,他也没有因此颓废。为了能够读书,他和有钱人家的孩子做朋友,借书读。有钱人家的孩子,物质条件充足,并不没有并没有比欧阳修成就高,倾其一生只考了个秀才。但欧阳修却二十四岁就连中三元——监元、解元和省元。

欧阳修不是个案,语文课本中提到的车胤,家贫到灯油都没有油;宰相马周,当官之前是个喂马的;宋朝的名相吕蒙正,贫穷到住到寒窑。他们一样成就斐然。

历史与现实都在说明一个道理。未来与人生的起点有关系,但是不是绝对性的。正如《超级演说家》的现场,刘媛媛所说:

"命运给了你一个比较低的起点,就是要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掌握了这一点,寒门出贵子不难。

考上清华,工地少年获奖5万: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3:你只管优秀,自有收获在路上

2020年的高考早已经落拉下帷幕,未来的学子前赴后继。

我们承认,物质条件差异会影响人的学业差异。比如能够上补习班和不上补习班的不一样,能够进行一对一指导的和上补习班的也不一样。但是学习最重要的是内心的驱动力,在没有这些资源的条件下,靠着拼搏,付出十倍的汗水也可以达到目的。

所以,未来只和优秀成正比,只要你足够优秀,上大学的费用永远不会是障碍。教育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根植于爱。贫寒的学生上学问题,历来受到重视。捐资助学,自古以来就存在,并非今天。

春秋战国之前,国家的公办学校大部分都免费。从秦朝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贷学金"政策,用以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到了宋代,除了食宿全免费,考入公立学校的学生还能领导零花钱。特别贫困的宋朝还建立了"不能养、育者,(政府)给钱养之"的制度。

还有像《红楼梦》中一样的贵族私立家学,或者自己出资延请师傅,或者聘请族中的老学究做老师,教授一族的学生。有些族中家庭贫困的族人子女,或者穷亲戚的子女,因为无钱读书,也来免费"蹭学"。

另外,民间的私立学校,价格高一点。但也出现过像孔子一样,以传道精神存在,收学费低廉,仅仅是一个见面礼的束脩,也就是腊肉干,其他全免费的情况。国家,社会,个人都在"优秀"的人才建立通道,让孩子们成就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学费已经不是贫困家庭的上学的障碍。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已建立起的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方位保障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

考上清华,工地少年获奖5万: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附录:

2020年本专科生教育阶段资助政策(来源网络):

1. 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本专科生,每年奖励6万名,每生每年8000元,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

2. 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每生每年5000元。

3. 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预科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

4. 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贷款年限及利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向高校学生资助部门咨询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5. 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等学校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金额,按学生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下同)两者金额较高者执行;复学或新生入学后学费减免金额,按高等学校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的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超出标准部分不予补偿、代偿或减免。

6. 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对中央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地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

7. 师范生公费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不用缴纳学费、住宿费,还可获得生活费补助。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两年内,可按规定转入师范专业,高校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部分省份高校也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报考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可向相关院校进行咨询。

8.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中西部生源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申请入学资助项目,解决入学报到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学生可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办理。

中西部地区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9. 勤工助学。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高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等。

10. 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期间,通过高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11. 校内资助。学校设立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校内无息借款、学费减免等,利用事业收入资金以及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资金实施校内资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西昌   冕宁   清华大学   寒门   清华   自强不息   品格   工地   学费   日后   经济困难   新生   条件   少年   优秀   高校   未来   家庭   国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