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谈起扬名国际的中国巨星无外乎三个人。

其一自然是李小龙,作为享誉国际的功夫巨星、作为将中国功夫写入英文词典的传奇,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不仅打破了亚洲票房记录,《龙争虎斗》更在当时拿到全球2.3亿美元票房成绩。

所以称他为中国骄傲、世界巨星丝毫不为过。

此外能在好莱坞站稳脚跟的就是成龙了,当初成龙闯荡好莱坞时凭借《尖峰时刻》打破华人纪录,后来更被《纽约时报》评为“史上20位最伟大的动作影星”,两年前更摘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殊荣。

这些成就足以证明成龙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而如今在美国街头采访最熟悉的中国人,成龙更是毫无悬念的登顶。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至于第三位,当然是另一位动作巨星李连杰。

只不过在全球影响力而言,相较李小龙的开宗立派,让世界知道功夫的存在,并且半世纪来长久不衰,以及成龙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好莱坞不逊于阿汤哥、布拉德皮特的地位,李连杰其实会弱一些。

虽然李连杰曾因《英雄》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更出演过《木乃伊3:龙帝之墓》《敢死队》等好莱坞大制作,但李连杰在片中却多是反派跟配角,而并未如李小龙、成龙般始终占据主角核心。

即便如此,李连杰在好莱坞依然算是家喻户晓,尤其是他超凡的武术造诣和精湛的表演才能,也让他在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可惜三位让功夫扬名巨星,却并未共处一个时代。

这也导致在银幕上难有际遇看到三位巨星合作,可幸好的是,成龙、李连杰却共处在了一个伟时代,一个让中国功夫扬名国际的时代,但两人虽然都是闯荡好莱坞,却似乎总刻意的避免合作。

而这也让观众越发好奇两位巨星究竟谁更强呢?

其实两人避免合作的分歧还是在于,谁来担当主角呢?毕竟同样是华人动作巨星,其中有个做配角总显得面子挂不住,于是合作就这样拖了数年,直到2008年两人才真正正面对决!

而这部电影正是2008年的《功夫之王》。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要说这部电影可是妥妥的好莱坞制作。

毕竟在那年,成龙演的《尖峰时刻3》刚在美国拿下1.39亿美元票房,被誉为国际龙!李连杰跟杰森·斯坦森主演的动作片《游侠》也在美国上映,同时更参演了好莱坞的《木乃伊3》。

所以两位当时可以说在好莱坞风头正盛,由此好莱坞才投资4亿并按好莱坞水准拍摄了《功夫之王》,试图创造新的功夫奇迹!

最后电影在国外上映也引发了观影热潮,据统计,《功夫之王》在北美地区上映十天便取得3825万美元的票房,最后其他地区票房也是攀升,影片最终在全球狂揽1.28亿美金,约等于人民币9个亿。

要知道在当时动作片市场,这是相当优异了。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可在国外受尽追捧,在国内却遭到了冷遇。

《功夫之王》在国内上映时,电影票房虽然首周就达8000万元,超07年贺岁、08春节档三部华语电影的同期记录,但电影最终1.95亿元的票房实在对不起两位巨星有生之年的合作、更对不起4亿的投资水平。

再者在大众眼中影片同样反响低迷,到现在基本很少探讨这部电影,而在豆瓣影片评分也只有5.5分,属于大众意义上的烂片!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功夫之王》真的烂么?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谈回电影本身,要知道这电影本身就是中西文化结合、对垒产物,其实在中西文化不同语境下,确实也很难做出一部既能在国外大卖、又能被国内认可的“动作片”。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而《功夫之王》也尝试着做了文化上的交融疏通。

首先这部作品是国外导演罗伯·明可夫执导,剧情则是以一个热爱功夫的国外少年为视角,来探讨中国语境下的神话体系。

所以这种设计下,影片讲的其实是个美国式的故事,十七岁的少年杰森在唐人街当铺获得一根神秘的金箍棒,之后穿越到了中国,并受到成龙和李连杰饰演的两位师傅训练,使杰森成为“天行者”!

然后他们又联合起来对付玉疆战神和白发魔女,并召唤古代中国历史上幻想的战神“孙悟空”,来惩奸除恶!

听上去也确实有照顾到东西方的不同文化。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譬如这种正宗的美国梦的故事结构,通过一个孩子特殊经历来讲述他的成长,又或者“天行者”等美国元素借鉴,都是很理想化的创作套路。

而电影根植于《西游记》的历史框架,并借玉疆战神、白发魔女、孙悟空等中国神话人物来串联剧情,并且在演员选择上以中国演员为核心,除了成龙、李连杰,更有李冰冰、刘亦菲。

这些都能看出来在中国化方面的努力。

在这种看起来结合还不错情况下,影片在国外也广受好评,可是影片到了那国内,确实无人买单。

到底什么原因?难道是功夫戏份很差劲?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其实并不然,虽然制作团队由好莱坞主导,但是动作设计却是由中国香港电影动作指导袁和平担任。

在动作戏形式袁和平也并未有偏袒,在影片中成龙还是秉持杂耍式表演、戏谑有趣精彩连连,而李连杰则是一如既往硬桥硬马、简单凌冽​洒脱不羁。

所以说在这方面影片很好做了填充,在几场最重要动作戏上,两人都很好的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打斗场面也相当的饱满过瘾。

除此之外作为魔幻片一些特效​方式的呈现,也让影片的打斗显得相当华丽,尽显好莱坞大制作的风范。

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其实说白了还是差异性​!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虽然在制作层面好莱坞加入中国文化,还特意以《西游记》为模板来打造这部电影,可实际这只是浅层面模仿,电影内核上还是西方套路。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功夫则成了一个噱头。

一个让中国人看着嗤之以鼻,却可以满足西方猎奇心的东西,于是国外影迷靠着成龙、李连杰的人气去看,在目睹两位巨星对决还猎奇性的“懂了”中国神话,自然心满意足觉得还可以。

但是在国人眼里,这种拼凑与混搭却让人略感不适,这方面除了孙悟空、白发魔女、天行者等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更重要的是神话体系中强行植入功夫的概念,这些东西都显得谄媚好莱坞、十分低俗。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毕竟我们知道,功夫文化本是中国的骄傲。

所以我们不想看到任何作品里对这种骄傲诋毁,甚至被国外导演拿来戏谑嘲弄,尤其还是让中国演员来嘲弄,对于国人而言这是种侮辱。

当然国人都希望功夫能够在好莱坞扬名,但我们更希望的是,如李小龙的《唐山大兄》《龙争虎斗》,是靠实力跟真正文化底蕴来打动外国人,让外国人对中国​崇拜不已。

而不是说用这种嘲弄跟谄媚国外人方式,一边在那里杂耍式演绎,一边还消费功夫的概念,透支着李小龙建立起来的功夫招牌。

这些因素累加,才是中国观众​不买账的根本原因。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当然在这件事上成龙、​李连杰没有错。

他们的初心都是好的,他们的合作既能满足功夫影迷期待,又能通过自我的影响力让功夫片、中国元素被好莱坞看到,所以他们才合作了这么一部电影,可惜的是这种好意用错了地方。

电影一些动作戏没问题,但在这种魔幻架构下它总显得格格不入,宣扬中国文化没问题,但在美国梦主题下,中国元素也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由此​这块鸡肋终会遭到国人唾弃。

这是意料之中结果,在中西文化结合的作品里也很难达到平衡,正如《好莱坞往事》中李小龙的形象昆汀说是致敬,但在国人眼中却是侮辱,而在《叶问4》中叶问暴打美国人我们看的过瘾,但在美国人眼里这却是一种​意淫。

成龙、李连杰唯一一次公开较量,全球卖了9亿,国内却被骂烂片?

这种文化上的沟壑到现在依然难以铲平。

当然其中对错难以理清,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不需被国外人肯定,但是在国际浪潮今天,我们中国文化​难以走出国门也是事实。

多年前这方面李小龙做了尝试,让中国功夫闻名世界,十多年前张艺谋的《英雄》、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也被国外关注,由此中国文化也曾在不被斜视下被国外知晓。

但相较日本文化反作用于美国,其中黑泽明以一己之力让好莱坞反过来学习、《哆啦A梦》《阿基拉》《攻壳机动队》在美国风靡家喻户晓,中国确实缺少这个巨大的推动力。

这个推动力缺失,我们不应只是说美国人​针对我们,而更应该也反省下,在文化输出方面我们根本上出了哪些问题。

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审视反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成龙   好莱坞   中西文化   美国人   美国   中国   票房   巨星   国人   功夫   影片   国外   动作   国内   全球   文化   电影   李连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