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8月16号上映的一部电影《龙牌之谜》,是由成龙与施瓦辛格主演,投资了三亿元,却以1823万票房收尾,收得悄无声息。这票房成绩甚至比不上被全网群嘲的《上海堡垒》,后者首映票房为七千多万。

二月,由成龙主演的《神探蒲松龄》作为“春节档唯一合家欢电影”,豆瓣评分却仅为3.8分。

随之而来的,是“成龙最后一部动作片”的噱头反复出现。

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有人说,成龙的好日子定格在2012年。那一年,《十二生肖》登陆贺岁档。这部电影当时被视为成龙的最后一部动作片,但他很快辟谣,称这是自己的“最后一部搏命之作”。

也是在这一场搏命中,成龙设想,“在跳火山时意外死掉或者杀青后暴毙,那就是我最好的退休方式。”巅峰时期离场,是保留荣耀与尊严的最佳方式之一。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选择这种离场方式,在另一场采访中,成龙坦言:“「我不舍得退休」。”

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仅仅今年,成龙参演的电影就有6部,还有4部未上映。2020年,成龙参演的电影有11部,导演作品有4部。

他始终认为自己能拍出更优秀的作品,“我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拍一两部成龙的代表作,可能你们认为已经有了,我自己呢?不好说。

于是,这更让人困惑:「100分的野心,为何造出了10分的作品」

1995年,41岁的成龙创造了票房奇迹。

1月29日,成龙主演的《红番区》在内地上映,收获9500万票房。

这部电影也让成龙成功打入好莱坞。

成龙红了。

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有人感慨:「成龙的每一场动作戏,都让人揪心」。

《我是谁》中,成龙从鹿特丹的一栋45度倾斜、高达70米的玻璃楼面上滑下,这被誉为世上最危险的特技镜头之一。

成龙是第一个在片尾植入自己拍摄失败花絮的动作演员,他大方向公众展示动作演员的痛苦、恐惧和无能

1976年,“成家班”在香港成立,成员都是最能打的“武行”。“不危险的不上”成为他们的拍戏原则。

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与“成家班”同样瞩目的,还有洪金宝的“洪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刘家良的“刘家班”。

当香港动作电影名震亚洲、甚至向全球输出时,身处名利场的参与者,无一不摩拳擦掌。

有同行曾经怒骂成龙:「你这么拍,不是要抢我们饭碗吗,不是谁都跟你一样不要命」。

可成家班的成绩斐然谁也无法否认:七次夺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六次夺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

这些用命拼出来的电影,盘活了这个香港功夫片市场。在最辉煌的80年代,香港电影总产值一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成为新李小龙,这是成龙在1979年出演《新精武门》时被寄予的希望。为了更有辨识度,这位年轻人的本名陈港生被“藏”了起来。

但成龙的最初几部电影并不顺利。他很难从形至神,真正复制李小龙。

转折发生在1978年。《蛇形刁手》中,成龙终于摆脱了模仿者的身份。

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每次被人打或者自己撞到物体时,他还会配上痛苦搞怪的表情。这也成为他区别李小龙的最大标签。

成龙一战成名。同年播出的《醉拳》与《蛇形刁手》双双杀入当年香港票房榜前十。香港电影终于有了新的功夫小子。

然而,成龙并不满足于此。

他拼命创新,只为留住自己的观众。

另外一个亮点是「随手抄道具」

《A计划》中有一场自行车巷战的打斗戏,竹竿、门、自行车车轮、水盆轮番上阵,不到下一秒,你不会想到什么会成为他手中的致敌“武器”。

对于这些用心,观众显然是买单的。他的粉丝遍布全球,在好莱坞,他就是“功夫”的代言人,《纽约时报》把他评为史上二十位最伟大的动作明星第一位。

然而,比超越奇迹更难的,是超越自己。

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2015年,成龙联手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计划扶持华人动作新生力量,但其中争议也不少。

屏幕里,他驼背低眉,不喜不悲,有种看不出情感的呆滞,隐隐透出一丝疲倦。

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英伦对决》剧照

不得不承认,成龙依旧敬业,甚至更加不服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鹿特丹   施瓦辛格   金马奖   英伦   成龙   蛇形   好莱坞   金字招牌   香港   动作片   票房   香港电影   动作   方式   作品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