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他白手起家坐拥450亿身家,占据70%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关注徐公子,创业不迷路。

“80后”的他白手起家坐拥450亿身家,占据70%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他的成功在科技开展史上可谓奇观:一个面向业余爱好者的公司,干翻众多大佬,变成职业龙头。他还保留着宿舍里创业的那些心情: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完美到常常和职工吵架。


“我很赏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一些主意,但世上没有一自个是让我真实敬服的。你所要做的即是比别人更聪明——这就需求你与群众坚持间隔。假如你能发明出这种间隔,意味着你就成功了。”——汪韬



很少人认识汪滔、了解汪滔,可以说并不是媒体报道的少,而是大疆科技创始人汪滔的“个性”所在。“个性”到可能连发布会都不去参加。甚至被邀请参加一些高级会议,别人认为是极好对于自己、企业宣传的机会,却被汪滔一次次拒绝。曾经有人评价过,用以两个字形容汪滔对无人机产品以及思考:“专注”。


汪滔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浙江杭州人,大疆科技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一手创办,现位于深圳。


汪滔的“起点”,来自一份倔强!


将兴趣发展成为事业,我想这应该就是世界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并且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事业之一。汪滔就是如此,自小就喜欢航天模型,奠定了对于无人机的“初始认知”。


大学可以说是“未来科技的主要潜力”,一切的故事在香港科技大学开始。一直喜欢航天模型以及期望能够达到无人机悬停,飞机想停在哪里就停在哪里,在2005年时提出想自我决定毕业课题的选题与方向。一开始老师并不同意,但后来还找了两位同学一起说服,软磨硬泡后,老师也就同意了。


但是,同意归同意,课题的难度甚至连教授都没有办法实现,汪滔经过了大半年的折腾,还是失败了。演示的失败,不代表人生的失败。那次失败才是汪滔人生的“起点”。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课题技术教授李泽湘发现了汪滔,并且在其的引荐下,成为了其的研究生。


创业时的艰辛,初创人员的离开,甚至工人看都不看一眼,直到最后坚持才能成功!


2006年汪滔在深圳的一个仓库里创办了大疆,而在创办之初,大疆甚至招不到任何的优秀人才。因为创业的低点只是20平米的库房,就算有人愿意过来看一看,看过之后也会离开。当然,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情况之中,更为艰难的是,初创的四个人之中也只有汪滔懂得无人机技术,还需要手把手的教人。


虽然2006年就已经做出了样品机,但是汪滔的大疆公司依旧是艰难,甚至说生存都是困难。2007年向做饮食生意的朋友那里获得了50万的资金,2008年又找自己的硕士导师李泽湘以及哈工大机器人方向的青年教师一共拿了100万。


创业时艰,不仅仅是资金的困难,更是无人机方向研究的沉淀已经管理的失控。当时在遥控无人机方向存在很多的研究类别,并且已经存在商业化成功的案例。当时有一位名叫杨建军也是做飞行器的,不过是做巡检飞机,当时已经十分成功,拿到了几百万的融资。后来找到了大疆,愿意以15万元的价格购买技术。这在当时大疆生存危机的时刻,可谓是“一笔巨款”。而汪滔说“太少了”。便结束了交涉。而由于管理的失控,部分员工甚至投靠到曾经洽谈的合作商中,还有人将公司的财务挂在网上出售,甚至离职大疆以后与在职员工进行贩卖大疆知识产品。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大疆无力支撑。


好在2008年间“恩师”李泽湘的加入,对于濒临“生死线”上的大疆有了一线生机。初始的员工基本全都离去,而李泽湘引荐了很多他的学生,并且在之后做出了比较成熟的飞机控制系统。迎来了重大的转机,而这一转机也将所有的竞争对手“抛在身后”,成为了行业老大。


2012年时大疆科技已经拥有完整的无人机,从硬件至软件均以基本成熟。成熟的企业,运气不会很差,并且在几年的打拼中大疆也是小有名气,并且存在软硬件代理商等分销机构的设立。也就是在2012年末2013年初时,大疆科技推出了“大疆精灵”,可以说这个“精灵”帮助大疆“一举成名”打下了“无人机天下”。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无人机市场更是像是一股“热潮”订单不断,大疆实现了质的飞跃。


飞跃到什么程度?飞跃到从初创人员仅有4名,到现在拥有几千名员工。飞跃到从开始面临经营不下去、员工看一眼就走,到2015年身家36亿,2016年身家240亿,现在更是身家450亿。飞跃到从卖不出去无人机差点技术进行了转让,到现在占领70%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白手起家,成功,来自于精神,来自于专注!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替”,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成功,有一点是相同的,特别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什么?就是精神。


曾经有人访问过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发现其车中是没有收音机的。当询问为什么时,比尔·盖茨这样回答:“影响了我对商业的思考、对于产品的思考”。创业者对于自身企业、商业模式、产品的专注程度已经达到了极致,并且存在“忘我”追求“梦想”的精神。不成功,也是很难的。


汪滔最为佩服的人并不是无人机领域的精英、人才,而是华为的任正非。销售起家,但能够将技术研发的如此之好,团队管理如此之完善,不管是商业思维还是方式方法,能够做到最好。当然,成功依靠的也是源自精神,来自专注。


“80后”坐拥450亿身家的汪滔,白手起家,度过创业时艰,如今占据70%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也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无人机   身家   时艰   盖茨   年时   课题   专注   成熟   飞机   方向   员工   精神   市场   产品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