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对话卢克文:第二条大运河可能带来的经济奇迹

80后青年学者卢克文一直很低调,他把自己仅仅当成是一个表述上有特点的网络写手。


其实在我看来他是青年写者当中独树一帜,能够引领潮流的这么一个人。因为他写文章,在用脚丈量土地。


他现在有个宏伟的计划,取名叫“万里江山图”,准备走遍祖国很多城市,现在已经走了七八个城市了。每到一地,了解地理人文,带着问题去研究,深入思考中华民族社会主义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逻辑线。


用毛主席的话说,卢克文是有实际精神的人。别看他是网红,但是孩子非常低调,不出风头。相反,我比较得瑟,所以我就一直浅薄。


一个浅薄的老头遇到一个深刻的80后,我们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向他学习。


司马南对话卢克文:第二条大运河可能带来的经济奇迹


上一期呢,卢克文给我们讲了为什么湖南历史上出了那么多的精英,甚至1/3的革命精英都出自湖南。他在这个问题上叩问下去,发现了一个研究的思路。


这条思路又和江西连起来。于是,他在考察完了湖南,写了关于湖南的长篇重磅文章之后又去写江西,江西的研究让他思路大开。这期我们接着向卢克文请教。


司马南:在江西的研究过程当中,赣州这个城市,在你看来它发展的前途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卢克文:如果没记错的话,赣州的GDP现在好像是3600亿。赣州本身不算富裕,根据我自己跑全国的一个认知,一个城市如果到了3000亿GDP,那这个城市就还可以了,就还过得去了。


3000亿是个卡,5000亿在国内就算不错了,这是我个人的直觉,没有客观规律。赣州的GDP这几年涨得很快。其实它破4000亿应该很轻松。


GDP怎么创造的?就两部分:一部分是大量的对于中部的投资。因为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银行对整个中部省份一共投了2.7万亿。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2万亿,很可能会增长。


司马南对话卢克文:第二条大运河可能带来的经济奇迹


所以整个中部地区各个城市都要受惠。在这个受惠的过程中,赣州作为副省级中心、副产业中心,财政支出上的受惠是最多的。所以我估计赣州大概在五年之内可能就能破5000亿GDP了。


如果破了5000亿,它就会开始直追南昌。根据我估算的极限,赣州的极限可能是江苏常州的水平,也就是7800亿左右的GDP水平。所以赣州未来还是比较可期的。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各种资源还有物产的转移。


江西的建设是由两个很重要的部分构成的,第一个就是铁路建设。在2014年之前呢,江西省一条高铁都没有。从2014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发力,就知道必须让江西盘活起来了。


司马南:在这就看出我们举国体制、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就我们这样的大国来说,国家治理的这个模式,举国体制明显优越于各州独立,谁都不理谁的那个体制。


卢克文:除了钢铁以外,江西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命脉。就是浙赣粤大运河。浙赣粤大运河是从浙江的钱塘江延伸到鄱阳湖,再从鄱阳湖往下到赣江的最下面,连接到广东珠江水系。修好之后,就把黄河、长江、珠江,中国三大水系全部连通了。所以这是一个我们中国的新的京杭大运河。


司马南:这个是计划当中的还是已经规划了,已经准备干了?


卢克文:已经到最后快要拍板的这个阶段。如果开工的话,大概总投资3200到3500亿左右。


司马南:那才相当于许家印欠国家钱的十分之一呀。


卢克文:如果浙赣粤大运河建起来之后,江西就多了3亿吨的年货物流量,整个江西就又像以前一样活起来了。它以前有赣江水道,现在又有高铁了,又有矿产,位置又刚好是承接各个省的一个中心地带。所以我个人估计江西的发展已经没有问题了。


司马南:你家有矿?有。你家有水?水就是财。你家还有什么?还有高铁。风水先生没见过高铁,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反正是叫交通。


卢克文:江西现在追湖南还是有点困难,因为起点太低了。现在全国GDP第15名吧。这里说个规律,中国GDP的规律是什么呢?就前13名跟后面的差距很大。前面13名跟后面是形成一个巨大的差距,很难跨越。所以江西在15名,跟在第9名的湖南,还是差得有点远,还是慢慢追。主要还是总量,但是这些要点都打通以后,江西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之间是可以发力的,是可以慢慢爬上去的。


所以江西还是不会像现在这样,相对于其他各省来说有点积贫积弱的感觉,它已经看到希望。所以我看完江西的发展之后,我还是觉得挺欣慰的。


司马南对话卢克文:第二条大运河可能带来的经济奇迹


司马南:江西的发展,比方说你作为一个调研的青年学者去了之后,你从什么渠道获取这样的信息,获取信息之后,你怎么整合这些信息,形成这么清晰的认识?


卢克文: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会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首先是,根据我的经验,找到当地最懂当地经济的三波人。


第一波最懂当地的是做实业经济的,就比如说开厂的。他们最懂,因为他们要在那开厂就要研究当地煤矿、当地的交通怎么样?成本是怎么样的?所以当地开工厂的最懂,你不能是到街边随便找一个卖水果的或者随便找一个卖包子的,即使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但他们也真的不懂。


第二个找当地的房地产老板。为什么是房地产老板?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这个房子能卖出去,他们会研究当地的人收入是多少,多少人能拿得出钱买他的房子,全家把钱凑起来能不能买他的房子,他建在这一块会有多少人买?所以各个房地产老板对当地经济非常了解。干这行要活下来,他就必须非常熟悉当地的经济环境。


第三个就是最好能请教当地发改委的人,因为他可能比其他部门的人对当地的宏观更加了解。其实我去了解各个省最顶尖水平的发展规划,然后你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阶段,就先从一个无知的人沉到下面去,再回头看,就会发现是真的有水平。


司马南:你也是通过开座谈会的方式?


卢克文:第一个是你要去现场看各个工厂,了解当地人的收入。现场问、去了解,最有代表性的一般是教师,还有一些普通工人的收入。


第二个就是大量的去跟他们访谈,然后大量记录访谈的内容,他们会告诉你各种各样的观点。而且很多人的观点可能是错的,你还要去核实,让他举个例子吗,再多方求证。


司马南问:那你一般考察大概需要用多长时间?


卢克文:一个省大概要7到10天,实地走访,最好是把所有重要的城市走一遍。只有重要城市走一遍,见见当地懂经济的人,多问多多请教。不同的人说的观点其实不一样,但是你要从中找出宏观的主逻辑,想着这个宏观主线逻辑再去读当地发的各种信息,然后你慢慢就能领悟了。


特别重要的一个信息就是产业分布。我主张一件事:老百姓富不富裕,是他有没有好工作决定的。


每个市、每个省它准备好什么产业了,然后中央会调多少钱来建这个产业?为了维护这个产业,他会修多少路?这些都不是要这个产业去做的。这个产业会解决多少人的就业?


我再说一个我的感悟:根据我看到的数据,我们中国的GDP好像67%是国企创造的,但是国企创造的就业没有民企高,这是个什么现象呢?


我以前也不懂,到后面去大量走访以后,我就突然发现了是这么回事:国企解决了工业问题。据说很多大国企,创造了工业岗位。工业外围就会创造出相当多的第三产业,以及其他的产业。


比如说你有100万人做工业,那么就必须产生150万人服务这个工厂,比如理发店、雪糕店、餐厅、书店各种。大概有150万人到200万人围绕这些工业在服务它。工业是核心,然后延伸出去的这一部分就是民营企业。


司马南对话卢克文:第二条大运河可能带来的经济奇迹


国家就把很多重要的、核心的产业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用国企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追赶奇迹,这就是我们产业上的追赶。因为国家的力量才能做得那么快那么迅速。


所以中国这些年发展过程是一个国企加民企的过程。国企为主明显在外面。国企是主要的输出,民企是在做辅助的。


司马南:我们过去常说国有经济为主体,它是搭起了一个架构,没这个架构你全瘫了,但有这个架构了,你附着在上面有所发展,带动解决就业问题。如果没这个主体你就做不到,但是现在很多理论家,很多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拜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为大师的一些人,他们不承认国有经济为主体。甚至说要把国家经济的骨干、动脉分给民企才叫改革。这不是死路一条吗?这不是傻子干这种事吗?我觉得你的考察,甚至可以把各个地方的国企当做一个单独的项目,这个作用太大、太重要了。


卢克文:我是在考察的过程中不断地看数据才慢慢领悟到、想到这些问题,因为中国现在还是把工业的核心放在了国企手里,尤其是大工业的核心。然后民企再去做其他的创造就业一类相对轻松的其他工作。


司马南:刚才说这个GDP的事情,好像现在很多人也不这么讲,他们说民企创造GDP要比国企做得多。


卢克文:我看的数据是2020年权威部门发表的数据。


司马南:你这么年轻,一个八零后,而且你童年和求学过程那么艰难,实际上是个农民工出身的身份,你怎么会有这样强的宏观意识,这样的高度和眼界?


卢克文:就是好奇,而且也不是什么很高的高度,我只是用通俗的语言说出来。


小卢十分谦虚,我认为一定是想明白了才能说出来。很多人喜欢他的重要原因就是事情的逻辑关系讲得特别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司马   大运河   赣江   鄱阳湖   赣州   经济   江西   湖南   民企   国企   中国   奇迹   产业   工业   国家   城市   卢克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