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八佰》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21日上映,两天就破了6亿!目前票房突破6.73亿,眼见7亿近在眼前。

很多人看过这电影,也已经有很多人夸过它:以一己之力,将疫情关上的影院大门打开。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当然还有不同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嘲讽、是质疑、是不屑,说《八佰》票房飘红不过是占了题材的便宜罢了,拍时代的马屁,没什么了不起的。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这种质疑很多,也很常见,一直都有。《战狼2》票房破50亿,有人看完说,真这么好看吗?值50亿?也就是卖情怀。《我和我的祖国》也一样。质疑声从没少过。

这很正常。但凡跟时代沾点关系的电影,不免有很多自以为思维”别出心裁、高人一等“的人,说这些电影在贩卖情绪,实际上电影本身值不了几个钱。

不信?《八佰》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你要说它不为了卖钱,撤档那么多次干什么?

这就是少部分人的逻辑。

那么,我说句公道话,《八佰》真没有在拍马屁。

不仅没有,它还揭示人性的丑。

尽管,它最后讲的还是人性的伟大与家国的伟岸。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01.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集合了约80%的兵力,奔赴上海阻敌,史称“淞沪会战”。

战况很惨烈,国军打了三个月,败了三个月,正面战场如一个绞肉机一样,日军大部分的损伤都是有我们的军队用更多的人、更多的生命去填。

终于,为了避免无用的牺牲,主力部队开始撤退。

如果有人还记得历史书的内容,一定会记得这样一句话:淞沪会战虽然败了,但在抗日的正面战场留下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日军曾经狂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而这场战,无数的中国人用鲜血与生命告诉他们:中国不可亡。

成功拖了三个月后,就是主力部队撤退需要掩护的问题了。

而此时的战事情形很尴尬,淞沪会战,我们举全国之力,却全线崩溃。

最后一丝希望,或者说这场战役的最后一点面子,压在这个人的身上——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

他奉命死守四行仓库,带领四百多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而为迷惑敌人,也为了鼓舞士气,谢晋元称,仓库内有战士八百人。

然而更尴尬的情形是,当时四行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受庇护的租界。

也就是说,这场战役,将被”全程直播“,租界和日军,都在注视着这里。

用导演管虎的话说,“这是世界第一场直播战争”。

而黄晓明在片中的两句台词,也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这场战争的内核:

所有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不要把这场壮举沦为一场更大的笑话。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八佰壮士的作用很简单,拖住敌人,让主力部队顺利撤退,以及”做好这场秀“,让全世界好好看看,中国人有血气,中国人打得赢。

02.

一开始的这场四行仓库,让人看了生气。

”怂“的要死。

一群大多来自湖北、湖南、浙江等地治安队的散兵,他们每天想着的,哪里是什么狙击敌人、保家卫国,大部分人都在想着活。活着就好,哪怕苟活呢?

张译饰演的老算盘,一个没摸过枪的算账先生,让他上战场杀人属实是难为他,最开始一天到晚想着逃跑。这没什么,本来也没扛过枪嘛,人之常情。

可他为了逃,不惜坑自己的战友。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人性的恶,在这里初现端倪。

姜武饰演的老铁,没出现,敌军突袭仓库时,他吓得躲在麻袋堆里,眼看战友战死,也不敢上前补位。

瞧他那思维——我活着就好。至于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一个两个都是这样——在真实的战场,在明明说好了保卫祖国的战场,大部分人想的都是自保,哪来的正义?压根没有正义。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欧豪饰演的端午,好一点,没怎么想过逃,可是他打仗不行。本来是在家种着地,被拉来杀敌的“兵娃子”,面对战场一脸懵。看着求饶的敌军,端不起枪,下不去手,尽是妇人之仁。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这样的电影,真的不像拍马屁。

《八佰》不止敢拍,还敢拍出人性的真,人性的丑。

接下来,它要拍的是,中国人的脊梁。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03.

战争进行到第二天,怕死的人、不敢死的人、坑队友的人,清一色变了。

变成什么样子?

变得是眼神,眼神变得锐利而坚定。

眼神里折射出来的东西也变了。如果说一开始是求生,是苟且偷生,后来就是尊严,就是民族大义。

人可以死,中国人的脊梁不能断。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你要说是这群人突然自我觉醒了吗?那也不是。

转折出现在全片最泪崩一幕:

据点即将失守时,21岁的敢死队员陈树生,往身上捆满炸药,拉开导火线,疯了一样地纵身跳入敌军突袭队伍……

一条命在他们面前以最决绝壮烈的方式没了。

他留给母亲的遗书上,写了八个血字:

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这一刻,每个人都醒了:去他的命!谁不想活着?哪个不想活着?可现在有比命更重要的事!

这还没完呢!

陈树生牺牲后,他那个班有样学样,列队,捆炸药。

一个接一个地跳,前仆后继,九死无悔。

死的人越多,活着的人,越不敢也不忍安心地活。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大家都为了国家这么拼,谁还能是个孬种啊?再在后面混着,是瞧不起谁?

于是,羊拐飞奔出去,扛住将倒的旗杆;端午冲上天台,向敌军轰炸机玩命射击;老铁拔刀,从不敢补位到一夫当关······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围观的人也变了。

原本围观这场战役的租界,歌舞升平。四行仓库的人在流血,南岸租界里的人搓着麻将,数着票子。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可就过了一天,当他们目睹对岸的战士们命悬一线,舍身取义,心中那团火也烧起来。
第二日,第三日……有钱的,捐钱;没钱的,捐命。

还是那句话:人可以死,中国人的脊梁不能断。

史料记载,南岸声援四行仓库守军的民众,最多时超过十万人。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这是什么感人肺腑的场景?

《八佰》真敢拍,人性的善恶两面,在国家危亡、血肉横飞的关口,终究是善赢了恶。

咱们都可以死,中国不能亡。

淞沪会战三个月,以伤亡30万余人告终。

是败了,败得很惨。

然而日军士气大挫,三个月灭亡中国之言成为笑谈。

国际上的其余国家也终于注视到了这片土地,更漫长的抗战随之而来······

10年筹备,4年制作,3次撤档的《八佰》,没在拍时代的马屁

那些死去的人,那八佰个人,其实根本不止八佰,他们背后有无数人同他们站在一起,也同他们长眠在一起。

壮哉!

——END——

作者:砍柴娱白先生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租界   敌军   脊梁   日军   马屁   中国   票房   战役   仓库   主力   战场   部队   敌人   人性   中国人   时代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