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2001年,头还没秃的罗永浩在北京的郊区租了间房,买来100来斤的英语书背到头秃,励志要当上新东方英语老师。

那会儿,王自健才十八岁,不学无术。眼看要高考,他跑到学校门口买来几本参考书,死记硬背一通,竟考到了一所名校。

相比起来,还是李诞靠谱些。十二岁的他正在内蒙古一所矿场子弟学校上学,闲暇时就和他爷爷一起放羊。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此时,只有六岁的李雪琴,还是个扎着冲天鬏的东北小姑娘。既不丧也不怂,只知道给同桌小男生暗送秋波。

谁都没想到,十九年后,一个叫脱口秀的圈会把这几个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圈在一起,还让他们成了脱口秀界的流量担当。

可就在几年前,这几个人的人生还差点中道崩殂。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崩得最厉害的是罗永浩。

早些年,还是小小罗的罗永浩,因总是当面指出老师问题,被老师的“狗腿子”揍到没朋友。

搞得小小罗对上学有了心理阴影,高中还没上完就辍了学。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那会儿,他还是个文学青年,文章曾登上过知名刊物。小小罗和小小罗他爹都天真地以为,搞不好罗家要祖坟上冒青烟,出来个作家。

可失学青年罗同学在家憋了一年多,除了憋得头发稀疏了点,别无他获。

打那之后,老罗为了生计,当过二手书贩,做过二手车商,最终竟通过自学英语,靠着一封风格相当欠抽的求职信,敲开了新东方的大门。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因为上课风格过于放荡不羁,老罗竟意外走红网络成了初代网红。

按理说,他如果在这条路上继续狂奔,即使走的不是条康庄大道,也是条景色无限好的风情小路。

可老罗偏偏要逼自己一把,辞职新东方,搞起了牛博网。而牛博网的成立,也成了罗永浩“理想主义”外化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间接预示了他创业的连续失败。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因为言论过于放荡不羁,牛博网被关停。此后,罗永浩做过演讲出过书,越战越勇,竟甩出要收购苹果的豪言,成立锤子科技。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可锤子科技没能捶死苹果,倒是把罗永浩自己捶得够呛,还让他背上了超3亿的巨额债务。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头顶越来越透心凉的老罗,在天台上兜了几个圈,瞅了瞅远方的风景,感觉自己尘缘未了,心一横,扭头鞠了个躬,成了带货主播。

兜兜转转,老罗还是回到了原点。

老罗坠入人生低谷那一年,从铁岭走出来的李雪琴却迎来了人生小高峰。她因为在视频里@吴亦凡,意外得到了吴亦凡本人的回复,因此成了网红。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这个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总是在视频里一本正经地说俏皮话,看起来开朗又活泼,像个活宝。

可就在她成名的一年前,她还因抑郁症,远走他乡,跑去美国呆了一年。

即使是在网上一夜爆红后,她还试图割腕,自我了结。

看起来很快乐的李雪琴,实际上并不快乐。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从小父母离婚,跟着姥姥姥爷长大。为了不给大人添麻烦,每次考试都拿第一。

除了好好学习,她还得当她妈的“妈”,因为她妈比她还脆弱,遇到点事就情绪崩溃。

一个十来岁的小孩,那么小就得察言观色,心理健康不用想也知道不咋地。

很长一段时间,李雪琴都搞不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是啥,直到她发现自己逗别人笑的能力,才像是找到了“人生入口”。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大她快一轮的王自健也没好到哪去,一手“天才儿童”的好牌打得稀烂,还疑似因婚姻问题把自己搞抑郁了。

相比起来,只有李诞比较自洽。因为在某知名报刊实习时,听见了记者利用关系买到售罄火车票的蝇营狗苟,就一气之下放弃新闻理想,成了段子手。

从幕后到幕前,从员工到老板,从独立特行到左右逢源,李诞压根不需要转身,他一直在名曰世俗的道路上大步流星,走得稳当。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可你要说李诞一点梦想都没,那是冤枉他。

和老罗一样,李诞曾经的梦想也是当作家。成名前他写过一本书,叫《扯经》,在互联网上风靡一时。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但“车票”事件后,李诞就宣布自己的理想没了,如果还有,那就是赚钱。

放弃理想后,他搞《脱口秀大会》,做《吐槽大会》,你可以说他是为了赚钱,但赚钱之余,看李诞的苦口婆心,殚精竭虑,颇有点“脱口秀届郭德纲”,意图振兴一个行业的味道。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老年文青许知远,曾质问李诞“自嘲式表达的意义”。李诞眉头一皱,只说许知远在自我里陷得太深。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嘴上叫嚣着“人间不值得”的李诞,却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发掘新人,努力推动着一个行业的发展。

反倒是一直想寻求意义的许知远,陷在自我里原地踏步,越活越蹩脚。

李诞曾在《奇葩说》一期,题为“美术馆着火时,救猫还是救画”的辩题里选择救猫。他给出的理由是:人最大的意义就是活着。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可我觉得李诞说了谎,在他心里一定还有个“救画”的理想。

他的“丧”,他口中的“不值得”,他所说的“赚钱”,更像是一种伪装,藏起他的锋芒,收起他的野心,却不知不觉地给了生活一点光亮。

但李雪琴却是真的怂。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李雪琴从北大毕业后,曾拿到过一个学长的投资,想做一个类似《圆桌派》的节目。

和她合作节目的都是清北的同学,每次节目录完,其他人都要探讨下这期选题的意义。

李雪琴却觉得扯淡,她搞不懂为啥什么事都能扯出意义。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不想谈意义”。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李雪琴的脱口秀里。

她在节目上吐槽领导,吐槽北京地铁,吐槽自己的身材,每个选题稍稍升华一点点就是意义。可李雪琴偏偏选择在即将升华时戛然而止。

她曾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主页上,留下这样一段话:

“我一直希望能让身边每一个人都快乐,哪怕代价是我自己己不快乐,但是太难了让每个人都快乐太难了,我只是个无能又无知的傻子,对不起呐,真的对不起呀!”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李诞和老罗其实是一类人,即使李诞看似趋炎附势只为赚钱,老罗动不动就在节目上给债主鞠躬道歉,但两人怎么看都像是在卧薪尝胆,下一盘大旗。

他们的“丧”可能是伪装,那李雪琴的“怂”真的纯粹是妥协了。

李诞的“丧”,终究还是败给了李雪琴的“怂”

李雪琴在一段采访中说:

“我什么都想要,又想自己过得爽,又想有钱,又想别人尊重我,还想找对象,那你当然不快乐。”

这段自白式的自我剖析,让李雪琴慢慢放下一切,和自己和解。

亲口说出“人间不值得”的李诞,自己越活越昂扬,却没想到无数90后越活越怂,还被此言荼毒至今。

此时,我有点怀念老罗吹出的“牛皮”,那时的“老罗们”,即使被嘲笑也至少心怀希望。笑终究不是生活的解药,“李诞们”才是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脱口秀   铁岭   天台   书背   新东方   放荡不羁   锤子   英语   意义   风格   自我   理想   节目   人生   快乐   李雪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