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获得过重要文学奖的王朔,凭什么痛骂莫言、余华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王朔是典型的另类,突出表现在他将“文人相轻”发挥到了极致,莫言、余华、金庸等知名作家都曾遭受过王朔的口诛笔伐,就连鲁迅先生也未能幸免。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是王朔认为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完全是因为评委识时务,并不代表莫言有才华,此言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没有获得过重要文学奖的王朔,凭什么痛骂莫言、余华

余华在文化圈地位无须赘述,不过,在王朔眼里,“余华,他沉不下来,就没戏。关键是他看不得别人好,躺在屋子里打不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跪得最狠。”

莫言和余华倒是惺惺相惜,“余华写过的书比我的书少一半,但是余华的影响力大过我一半”,“莫言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大作家,莫言最烂的小说,都要比百分之九十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要好。”

没有获得过重要文学奖的王朔,凭什么痛骂莫言、余华

王朔对金庸的评价更是让广大武侠迷们难以接受,把金庸作品的情节、语言、人物等批得体无完肤,以至于“捏着鼻子看不下去”。此外,王朔对贾平凹、余秋雨也是毫不留情。

抛开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不谈,莫言的《蛙》、余华的《活着》、贾平凹的《废都》、余秋雨的《千年一叹》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反倒是王朔,又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作?又获得过什么重量级的奖项?

没有获得过重要文学奖的王朔,凭什么痛骂莫言、余华

王朔成长于北京大院,20岁发表了处女作《等待》,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83年,王朔下海经商,生意的失败让他决定回归文学创作,而且让他深刻认识到写作必须要能赚钱。

王朔敏锐地把握住了荧幕时代的到来,亲自操刀将多部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顽主》、《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过把瘾》等都被观众喜闻乐见,由其策划的《渴望》更是万人空巷。

没有获得过重要文学奖的王朔,凭什么痛骂莫言、余华

1992年,王朔作为编剧推出了中国电视剧历史上最经典的电视剧之一《编辑部的故事》,王朔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喜剧天赋,加上葛优、侯耀华、吕丽萍等人的精彩演出,一经播出取得巨大成功。也是这个时候,冯小刚开始进入公众视线。

1995年,姜文将王朔的《动物凶猛》改编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搬上了大荧幕,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5000万的票房足以证明电影的成功,姜文一战封神,夏雨、宁静凭借此片成为影帝、影后。

没有获得过重要文学奖的王朔,凭什么痛骂莫言、余华

此后,王朔和小弟冯小刚依靠敏锐的商业嗅觉,在中国内地开启贺岁片时代。1997年由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甲方乙方》风靡大陆,以400万的制作成本狂揽3000万票房,王朔和冯小刚赚的盆满钵满。

也正是此时,王朔的脾气越来越大,动辄就大开嘴炮,归根结底是商业上的成功让他底气越来越足。此后,王朔继续游走于文学和商业之间,先后推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非诚勿扰》、《私人定制》、《一步之遥》等作品,捧红了一众明星。

没有获得过重要文学奖的王朔,凭什么痛骂莫言、余华

王朔的文学作品并没有获得过重量级的文学奖项,在他眼里可能是不屑于。但是毫无疑问,王朔是最会玩文学的,至少是最会玩文字的,在保持文学本色的基础上以影视剧的形式广而告之、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王朔是最聪明的,自己没有卖情怀、没有抖国丑、没有憋作品,嬉笑怒骂着把书写了,观众还喜欢,顺带着把钱挣了,总比那些自命清高却终日为填饱肚子发愁的作家活得逍遥自在,从这个角度,他确实有骂人的资本。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被王朔骂过的人大多数选择沉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文学奖   封神   诺贝尔   文人相轻   荧幕   秋雨   中国   奖项   票房   敏锐   眼里   作家   作品   商业   文学   余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