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杨振宁说“我对中国的教育方法是有看法的”

1987年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了杨振宁关于中国教育的一段讲话,“我对中国的教育方法是有看法的!”,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此时杨振宁早已功成名就,多次以美籍华人身份到祖国访问,为祖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在他看来,中国的家庭和学校非常重视教育,这本是好事。

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会读书的学生,考试成绩非常好。但是,中国的社会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和人才支持,并不是硕士、博士就能解决的。

1987年,杨振宁说“我对中国的教育方法是有看法的”

杨振宁与母亲合照

杨振宁还以自身为例,自己研究的高能物理虽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高能物理和经济发展没什么关系。对于中国来说,实在太穷了,发展经济是中国的第一目标。

因此,杨振宁呼吁家长和老师,为了中国的前途,一定要造就各阶层的人才,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低层次人才,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上大学、上研究生的。

杨振宁的此番讲话非常中肯,但在当时却是“不受待见的”。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金榜题名?哪一个学校希望培养低层次的人才?

1987年,杨振宁说“我对中国的教育方法是有看法的”

杨振宁与李政道家庭合影

杨振宁不止一次对中国教育进行批评。1980年3月25日,杨振宁在公开演讲中提到,日本和德国战后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教育体制,而中国大学的学生人数是太少了。

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杨振宁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中国报考学农的学生很少,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人也很少,年轻人对农业不感兴趣,更不愿意将来到农村去。

反观美国,早在100多年前就设立了专门的大学,引导学生学习农业、为所在州的农业发展作出贡献,正是这种教育体制的引导促进了美国发展成为农业强国。

1987年,杨振宁说“我对中国的教育方法是有看法的”

高考老照片

杨振宁提醒大家,要高度重视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农业、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认为农村工作没有出路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命运。

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教育也取得长足进步,不过似乎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轻视农业的局面,寒窗苦读的目的似乎仍是摆脱农村。

杨振宁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杨振宁对中国教育的洞察力可谓深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中国   诺贝尔奖   高能物理   教育体制   美国   中国教育   农村工作   祖国   经济发展   前途   层次   看法   多年   家长   农业   方法   人才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