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和我们没关系?

昨天,屠呦呦团队青蒿素的新进展上了热搜。

屠呦呦和我们没关系?

他们延长了青蒿素的用药时间,而这一进展,能解决“青蒿素抗药性”这一世界级难题,同时屠呦呦团队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屠呦呦和我们没关系?

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癌症,因为无法治愈,所以得了就是绝症。对于那些患病的人来说,这种病意味着死亡。我们知道的迈克尔·杰克逊、Lady Gaga的姑姑,都是因为这种病去世的。

2012年,中国红斑狼疮的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90万,而且这个数据在不断增长,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居世界第二。对于红斑狼疮,最大认知便是:目前无法根治。

屠呦呦的新进展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仅仅在中国,屠呦呦这一发明有可能拯救上百万人的生命,而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个数字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人们惊叹于屠呦呦的厉害与伟大:2015年,屠呦呦就已经被授予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和我们没关系?

2019年,英国BBC发起了一项全民票选,屠呦呦和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并列位“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

如果要用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一个人的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她研制的药物,拯救了数百万人的姓名,包括世界上的贫困人群,以及上百万的儿童。而这,都是因为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

疟疾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仅非洲每年就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上个世纪60年代,美越战争成千上万的士兵在被携带疟疾的蚊虫叮咬后丧命,因疟疾死亡的士兵数量,多到无法估量。

面对越南的求助,中国成立了研究组,当时身在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临危受命,接下了研究对抗疟疾药物的重任。

她靠着一双脚,走访疟疾药方,靠着一双手,一字一句,生生整理出640万字的药方集,当时有2000多个关于疟疾的药方,需要一一实验排查,巨大的工作量,耗费了她的全部精力。为了新药的研制,她不得已将孩子们送去寄养。

屠呦呦和我们没关系?

研制的过程异常艰难,一次次实验,研究了200多种中草药,但依然颗粒无收。当身边的人都劝她放弃,毕竟连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都束手无策,更何况我们。但是,屠呦呦不死心,她把目光转向了厚厚的古代医书典籍。

翻阅浩如烟海的典籍,她发现了古书中一条关于治愈疟疾导致发热的药方,这给了她灵感,改用低沸点溶剂来提取有效物,后来发现这种有效物对于疟疾的抑制程度达到100%。

但是,当她们欣喜地进行临床试验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经历千辛万苦发现的有效物,却根本无法判断是不是能适用人类,研究一度陷入停滞。

虽然明知有生命危险,但是屠呦呦还是决定以身试药,后来,试验成功了。

屠呦呦和我们没关系?

这背后是191次实验,一次次改良、实验,再改良,无限循环更新,终于在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列入基本药物名录。在屠呦呦发现和成功提取青蒿素之前,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而屠呦呦的发现,直接让这个数字整整下降了50%。

即便取得了世界级成就,我们也很少在一些场合看到她的身影。

2015年诺奖身份公布去领奖时,根据事先的约定,各路记者领导为她送行,结果,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屠老身影。

后来才得知,屠呦呦早已悄悄办完登记手续,走普通登机通道登机起飞了。

2017年,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闪光灯都准备好的时候,等到的只有满脸抱歉的负责人: “实在抱歉,屠呦呦先生因为身体欠佳不能到场,由她的几位同事接受大家采访。”

是的,她又一头扎进实验室。

张载的《横渠四句》有这样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屠呦呦,担得起这四句话,我们有幸拥有屠呦呦。

屠呦呦和我们没关系?

今天屠呦呦团队的新进展,不仅仅是一项研究成果,也不仅仅是为了奖项去做的努力,对于很多人来说,那是他们的生命和希望。

今天,屠呦呦上热搜,有人说:屠呦呦,真厉害,可,和我,没啥关系。

屠呦呦和我们没关系?

是的,这也是当下很多人的困惑:屠呦呦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说,不要让成年人价值观的崩塌毁坏了未成年人的去路。

我们的现在,都想整容当网红、做奸商打版复刻抄袭、靠流量赚粉丝钱,或者找个富二代生个孩子改变人生。甚至连小学生都说,长大的梦想是当网红。

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明星,是需要娱乐消遣我不否认,行业不分贵贱高低,但三百六十行,我们不能在这样娱乐至死的时代里,让所有人认为这个社会只有功名利禄占尽的就是好职业,只有网红明星一夜成名才算人生赢家。要是我们的下一代只能报出几个明星的名字,连屠呦呦是谁都不知道,那多么悲哀。人人都想出名,人人都不想当艰苦奋斗的科学家。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医学院的女孩这么评价屠呦呦:在大学里一遍一遍听烂了的人名和药名,如今和诺奖相连,必然是感到振奋的。接下来一定会形成舆论导向,社会讨论,政策关注,感觉生活都要美好起来了呢。作为一个女生,这意义恐怕更加深远。“科学家之伟大,并非用来捧上神坛,而是给世人和后代带来希望。”她的获奖,也许会让一个在中国的小女孩产生“我要(能)当科学家”的想法,也许会让一个女大学生明白,其实人生的意义远不只嫁人生子。最重要的是,能让我们在这个偏见的社会里,看到一点点希望。

一个好的社会,不该只充斥着浮躁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立命   居里夫人   疟疾   红斑狼疮   典籍   药方   中国   奖项   科学家   药物   没关系   团队   生命   发现   社会   青蒿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