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大冬天里,一顿火锅吃下来,吃得热乎,心情愉悦,最悠闲的事情莫过于此了;而在大北京,“涮羊肉”家喻户晓,也就是羊肉火锅。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关于火锅的起源,则有两种说法:一是起源于东汉,相关专家认为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火锅;二是起源于三国,当时已经出现了铜鼎,可以用来烹煮食物,到了北宋年间,汴京的达官贵人一到冬天就会钻入酒馆,三两好友吃上一顿火锅。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羊肉性温,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的热量,还能够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起到抗衰老的作用。明朝年间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中写道:“羊肉有益精气、疗虚劳、补肺肾气、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之效。”

关于美味,真是说上三天三夜都不倦,不过就算是在现如今,一进餐馆就点20斤羊肉,也是相当豪气的事情,又何况是在物资较为匮乏的80年代,难怪马未都回忆起和王朔去吃涮羊肉,也还记得服务员愣住的神情。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马未都、王朔、叶京、王中军、王中磊、叶大鹰、崔健……这些人,曾撑起北京娱乐圈的半边天,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北京大院长大的孩子”。

先来说说马未都和王朔的那顿涮羊肉,当然不是两个人吃了20斤羊肉,他们一行有10个人,也就是说平均下来,一人两斤,也算是相当丰盛了。在当时,一斤羊肉的价格大概是1.9元,不过当时普通北京人的平均收入大约是40元每个月,这么算下来,20斤羊肉相当于是当时一个月的薪资。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再来说马未都、王朔这些人,大院长大的孩子,性格中总带着一份“豪气”,也非常自信,虽然20斤羊肉的价格不便宜,但他们也是支付得起的,因此没有多少顾虑。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80年代,王朔已经开始发表短篇小说,还在医药公司做过业务员,和石小满一起烤鸭店,虽然经商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但这些经历却成了王朔小说的宝贵素材。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八九十年代,是王朔的年轻年代,二十多岁的人,文学创作一篇接着一篇,灵感迸发,然后就是翻拍自己的小说,期间还经历过和叶大鹰开办的“时事公司”倒闭的事情。

这些军区大院里长大的人,也不是都顺风顺水,1997年,冯小刚执导喜剧电影《甲方乙方》(改编自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是我国电影界最早的一部“贺岁片”。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另外,在王朔的小说中,显然是瞧不上知识分子,认为他们没有什么本事,但自己却要低他们一等。只能说谁都有过年轻时代,张狂且充满激情,大胆又无畏,知识分子恐怕还得认为那些“好出身”的人没有什么本事,自己却要低他们一等。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马未都则是1980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在小说《今夜月儿圆》发表后,调为了《青年文学》的编辑,而在80年代末,马未都和王朔等人一起搞了个“海马影视创作室”,拍摄电视剧。

不过马末都还是更喜欢搞收藏,上世纪九十年代,马末都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捣鼓古代艺术品。而从2008年起,马末都做客《百家讲坛》,讲讲那些收藏的事儿。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最后再说下涮羊肉,涮羊肉是真的美味,一进门就点20斤,也是真豪气,倍有面子;就算是当下,一进餐厅就“啪、啪”点上20斤羊肉的人,也都是兜里有钱的,不过军区大院没有八、九十年代那么容易引起众人的讨论了。

马未都:80年代跟王朔下馆子,点20斤涮羊肉,服务员都愣了


青春相当于是一杯浓烈的酒,总是能让人印象深刻,哪怕是去吃“涮羊肉”的事情,谁还记得那羊肉有没有骚味?现今王朔、马未都等人也都上了年纪,相当于一杯清茶,平常,也有些故事要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涮羊肉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年代   馆子   豪气   军区   知识分子   大院   北京   羊肉   起源   服务员   年间   火锅   事情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