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文/紫依

每次在电视上看到FBI,从人的细枝末节和无意识的身体语言上,把握住案件的关键信息时,我们总能发出一声声赞叹。

2009年的高分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2010年林保怡主演的港剧《读心神探》,都是经典好剧。

而2021年,由余男和刑佳栋等人出演的《谎言真探》上映,也是类似题材。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它以测谎专家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犯罪者因为种种原因,以谎言掩饰真相的经过。

目前豆瓣评分6.6,但热度却一直位列前三。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剧中的每一个案件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交织而成,每一个谎言的出现,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编剧以单元剧的方式,将案件的目光聚焦到各种社会问题上,里面每一个人物都发人深省。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就是《谎言真探》第一个单元的主角——周若君。

周若君一开场,就是以一种极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出现的。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一方面,她是能狠捅丈夫19刀的凶残凶手;

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遭受到家庭暴力的弱势群体。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她看似是一个柔弱的女性,但在犯下杀人的罪行后,却没有丝毫的恐惧。哪怕面对警局的测谎仪,她也显得十分的淡定。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而随着剧情的渐渐发展,隐藏在周若君谎言背后的真相也被慢慢地揭开。

原来,她遭遇家暴的形象是假的,其实是她有意为之,目的就是:隐瞒自己故意杀人的真相。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测谎专家的这一发现,使得她在剧里的形象,也因此有了非常大的逆转。

她瞬间从一个可怜的、被家暴的女人,变成了一个处心积虑,杀死自己丈夫的可怕妻子。

如果是一般的凶手,在发现自己谎言被揭穿的时候,大概就会开始心虚了。

但是,周若君却没有。

她仿佛洞察一切般,不但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而且宁肯被重判,也不愿意将自己隐藏的真相揭开。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但最终,周若君最想掩饰的事实还是被揭开了。

致使她撒谎杀人的,其实是一个,比她作为家暴受害者形象更为弱势的存在。

没错,真正受到伤害的,是她唯一的女儿,一个尚未理解大人肮脏世界的小孩子。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剧中选择以小孩画作的方式,揭露事情的真相。

稚嫩天真的画笔,画下的却是触目惊心的事实:被周若君杀死的丈夫,其实是一个有着恋童癖的变态。

她犯下种种罪行的原因,其实都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

就像她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她就像是一条怀了孕的蛇,为了孩子,她可以一辈子没有脚,一辈子在地上爬,哪怕人生就这样了,也没关系。

问题一:她必须以这种方法去保护孩子吗?

周若君对孩子有多爱?

初婚时,她为了能拿到女儿的抚养权,不惜替前夫背上巨额债务的一半,相当于她是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换取了自由。

于是,她一个单亲妈妈除了带娃,还要辛苦还债。

原本以为,她遇到现任,就是幸福的开始。

朱一东是小学的美术老师,不但对她好,还对她的女儿好,而且还是初婚。

可是,原来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他之所以做小学老师,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特殊癖好(恋童癖)而选择的伪装。

直到东窗事发后失业在家,他就将魔爪伸向了周若君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继女,而且还拍了视频。

这是一个怎样龌龊的男人啊?

因为他知道女儿是周若君的命根子,料定她即使知道了也不敢声张,况且他还手握视频,完全可以威胁并且震慑住她。

于是,周若君用了整整一年,布了好大一个局。

她先是拒绝与丈夫同房,逼着他在酗酒的情况下家暴她。

然后,她还装作妥协,把自己在律所的客户,一个陪酒女介绍给他,制造他出轨的证据。

历时1年,她慢慢将丈夫出轨、长期家暴她的形象固化,最后联合前男友,趁着丈夫酒醉,连砍他19刀,只为逼出那段视频;她发现无果后,只能一怒之下将其杀死,然后去自首。

听完这个复仇过程,是不是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那么,为什么她明明在律所工作,为什么不用正当的手段维护权益?

是她不敢,也不能。

因为作为一个母亲,她无法看着自己的女儿,因为一个恋童的变态,而一辈子生活在社会的偏见,所编织而成的黑暗里。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揭开真相的过程似乎很曲折,剧情一再反转。

可是,周若君的伏法,却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周若君的做法并非个例,现实生活中,面对相似的儿童侵害案件,极少有人会真的用司法的武器,来制止施暴者。

因为对这些家长而言,他们的孩子还太过稚嫩,并不清楚自己遭遇的,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在他们心里,假如掩耳盗铃就能让孩子,不再进一步受到伤害,那他们可以咬碎牙往肚子里吞,也可以粉饰太平,就如同剧中,朱一东所在的学校领导,和那些被侵害的学生家长一样。

为了保护孩子,他们甘愿成为帮凶,也情愿用谎言,去维护那个施暴者。

直到有一天,终于有人愿意直面这种痛苦,选择通过司法机关,采用正当的法律武器去制止施暴者;

或者,等到下一个周若君再度出现……

但是,致使这种维护施暴者谎言出现的原因,又并不在施暴者本身;

甚至施暴者受到这种墨守成规的维护后,反而变得更加嚣张,伤害从未停止。

那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追根到底,还是大众的偏见。

不是对犯罪者的偏见,而是对受害者的偏见。

她们本无罪,却被罪恶本身,宣判了终身的刑罚。

而审判者,是与他们相关,或并不相干的,是其他人的偏见。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这些人本没有任何权力去宣判,但身在其中的受害者,却无法拒绝他们,以维护为名的道德审判,更无法反抗。

因为这种偏见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比他们本身受到的伤害还要大。

所以周若君的丈夫,即使被捅19刀,他也还能理直气壮地说,要让她们母女俩一辈子生活在黑暗里。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因为像他这样的人,背后站着的,是千千万万人的偏见,是无数受害者家属,不得不为他们编织的维护网。

一个事件发生,被广为讨论的,不是施暴者本身,反而是受害者的情况;

事情越是被广泛传播,受害者越是会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相当于二次伤害。

就像韩国的素媛,她的事件让所有人同情并且可怜,甚至她本身都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她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却无形中推进了韩国的立法进程。

问题二:为什么她会如此淡定地面对测谎仪?

为什么她能守住秘密?

因为她有充足的信心,知道自己对女儿的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将真相说出来的。

她身上有无数双隐形的手,正在死死地捂住她的嘴巴。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为了保护女儿,她只能受到这一双双手,一只只眼睛的桎梏。

那一刻,她不是一个凶残的杀人犯,而是一个无力保护女儿的可怜母亲,是一个为了女儿愿意放弃人生的母亲。

但是,大家想过吗,她这么做,就真的就能让孩子摆脱阴影了吗?

谎言真探:家暴谎言和认罪的背后,是母亲对女儿隐私最无力的保护

孩子不会永远都是孩子,她终有一天会长大,会知道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

谎言能对外人掩盖住真相,但真的能掩盖得住,那些已经发生了的罪恶和伤害吗?

其实,她所谓的保护行为,并没有保护到孩子,反而是给孩子带来了另一个更大的伤害。

若有一天孩子长大了,知道了真相,她又该如何自处呢?

而背负着有一个杀人犯母亲的命运,她遭受到的偏见,难道就能变少了吗?

面对这种儿童侵害事件,选择直面是极为困难的,已经形成的伤害和影响,也不是我们旁观者可以想象的。

就像《金牌律师》里有一个案子,有个未成年女孩被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侵犯。当时家人不懂法,听从了律师的建议,拿了巨额赔偿后选择和解,她以为那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结果,罪犯本身没事,逍遥法外了。可她却被周围的同学质疑事情的真实性,以为她就是以此为由讹诈,只因为她拿了应有的补偿。

后来她只能改名换姓转学,到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可这个伤害却永久地造成了。

结语

也许我们无法去谴责,那些选择沉默的受害者家长,也无法谴责那些以暴制暴的人。

一个过于隐忍,一个过于残暴,且把自己搭进去了。

但是,当那些勇敢地站出来,选择用法律武器,制裁施暴者的受害者出现的时候,我们是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

我们可以告诉她们,即使这个世界存在着偏见,但我们依然愿意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这种尊重,不是因为同情,而是因为感谢。

感谢她们的勇敢,才能制止施暴者的进一步行动;

感谢她们的勇敢,保护了那些在未来可能会受到伤害的孩子们。

其实一般这类的刑侦剧,到最后都会巧妙的“伸张正义”,比如放过周若君。

但《谎言真探》的特别之处在于,余男饰演的凌然,并不妥协,也不会虚假的正义。

她选择用巧妙的方法,把周若君真正该隐瞒的视频找出来,然后销毁,她不让这个定时炸弹有任何泄露的可能。

同时,这份视频才是真正的证据,让周若君得以接受到公正的判决。

这个世界上,“善意的谎言”存在即合理,但不代表就是正确。

周若君以暴制暴,为了保护受害者而用“犯罪”来掩盖真相,虽然解恨,但不太可取。

这个单元案件结束后,专业人士的“建议”(科普),建议收藏。

“家长对真相的恐惧,,不仅会助长施暴者的猖狂,还会感染到原本‘无知’的受害者,埋下更大的伤害隐患。

保护受害者的正确方式,不应该是靠牺牲来粉饰太平,而是用严惩加害者来捍卫真相,才是对受害者最好的保护,也是对恶魔最好的震慑。”

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普法了!

我是紫依,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谎言   初婚   母亲   女儿   犯罪者   罪行   偏见   受害者   案件   真相   无力   丈夫   隐私   事情   形象   孩子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