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有三不亲”,除姑父、姨夫还有一个是谁?很少有人知道

农村俗语“人有三不亲”,除了姑父、姨夫,还有一个是谁?很少人知道。

在农村地区,有一种称为俗语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俗语,是我们几千年来通过口耳相传传承下来的祖先在劳作中总结的经验和智慧。俗语往往看起来简单而直观,但是经过细心的品味,才发现其饱含着深刻的哲理,给后代起到了警示和启迪的作用。

如今,俗语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口头禅。

俗语“人有三不亲”,除姑父、姨夫还有一个是谁?很少有人知道

举个例子,农村人常说的一句老话,“一代亲,二代表,三代走散了”,这就是典型的俗语。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很明显,第一代的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到了第二代,成了表兄弟,也就是俗称的“老表”,关系就疏远了很多;再到第三代,以及再往后的,基本上很少走动,甚至是不再联系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句俗语,也是用来描述亲戚血缘关系的,被收录在“千古谋略第一书”《智囊全集》里面。

这句俗语是:“人有三不亲”,其中除了姨夫、姑父,还有一人,很多人不知道,知道了之后也觉得不敢相信!

那么,这句俗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姨夫,指的是自己妈妈的姐妹的丈夫,简单地说,就是小姨的老公。

俗语“人有三不亲”,除姑父、姨夫还有一个是谁?很少有人知道

而姑父,则是爸爸的姐姐的丈夫,也就是姑姑的老公。

为什么姨夫和姑父,不算至亲之人呢?

我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很讲究血缘关系,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有血缘关系的才算至亲,没有血缘关系的,都是外人。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所以女儿常常被当成外姓人,一旦女儿嫁到了婆家,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再回到娘家,只能是个客人。

当然,这还算是客气的。一般的女儿结婚后回到父母的家,通常毫无立锥之地。别说哥哥嫂子容不下你,就是亲娘,往往也不希望看到你回来!

连女儿都成了这样的身份,所以就可以想象了,女儿的丈夫只能被视为局外人。

俗语“人有三不亲”,除姑父、姨夫还有一个是谁?很少有人知道

跟我们关系不亲近的,除了姨夫、姑父,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舅舅的媳妇”。

所谓舅舅,指的是妈妈的兄弟,而舅舅的媳妇,也就是舅妈。

可是,为什么“舅妈”也不亲呢?

这是因为,舅妈跟舅舅成了配偶,才成为我们家族的一员,这就是俗称的“姻亲”,这种关系比“血缘关系”要弱得多。归根结底,我们称呼她为舅妈,是冲着舅舅的面子,因为我们跟舅妈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关系,舅妈只不过是个外来者。

通过这种解释,估计你就能理解俗语“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舅的媳妇”,是怎么回事了。

虽然我也知道,这么说听起来可能很冷酷无情,但这就是现实。

俗语“人有三不亲”,除姑父、姨夫还有一个是谁?很少有人知道

当然,关系的亲疏,也不能全凭血缘关系,也要看是否经常走动。要是来往得多了,感情也就深厚了。反之,即使是亲兄弟,要是关系没有处理好,往往“冷如冰炭,形同陌路”。

我见过很多农村的亲兄弟,一旦涉及到分家产、房子、钱、田地,往往亲戚关系荡然无存,这时候人性自私的一面暴露无遗。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家庭里面,舅妈这个身份最尴尬,因为她会直面“婆媳关系”,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案”,处于家庭漩涡里的小叔子或者小姑子,往往不好插手。遇上蛮不讲理的舅妈,一家人都要受折磨!

老祖宗早就看透了这层“姻亲”关系的脆弱,所以,才有了这句俗语,“人有三不亲,人有三不亲,姨夫姑父,舅的媳妇”。

在农村,像这样的俗语,实在是太多了。虽然简单粗糙,却是古人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经过一代代的流传,为的就是让祖孙后代接受教训,生活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姨夫   姑父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俗语   姻亲   亲兄弟   舅妈   至亲   舅舅   媳妇   也就是   丈夫   女儿   农村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