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建议课本删除《背影》:朱父违反交通规则,人品有待探究

大学教授建议课本删除《背影》:朱父违反交通规则,人品有待探究

从小学到高中,有没有一篇课文深深地感动你?恐怕很多人会给出《背影》这个答案。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大学教授建议课本删除《背影》:朱父违反交通规则,人品有待探究

作者朱自清描写父亲翻越火车轨道爬上站台的场景。因为其凸显了一个父亲的舐犊之情,而被人视为描写父爱的经典之作。

然而,一位北外副教授却建议中学课本删掉《背影》这篇文章,他认为这样的感动是“不健康的”,而且,力挺这位副教授的民意测验显示,学生不喜欢这篇《背影》的主要理由,竟然是“文中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听起来太荒唐可笑了。

人们通过课文,记住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是儿子对父亲的感恩式情怀,而并不在乎父亲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大学教授建议课本删除《背影》:朱父违反交通规则,人品有待探究

再说了,如果以现在来说,父亲的举动确实是违反了交通规则。但当时是怎么样的情况,请问这位教授有考证吗?没有考证就妄加批评,这恐怕不是学者应有的学术态度。

除此之外,我们在翻看现在的中学课本,能让人记起感恩教育的似乎只剩下《背影》写一篇文章了,如果连这点仅存的感恩教育范文都不想保留,那我们的课本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达到授业、育人的作用呢?

别拿道德说事

这位副教授建议删除《背影》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他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

“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朱自清年谱》)

大学教授建议课本删除《背影》:朱父违反交通规则,人品有待探究

由此,他论证出“朱自清的父亲既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朱自清的父亲“不忠不孝不慈”;

且不说这段材料是否百分百属实,即使是真的,那么,朱自清的父亲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跟朱自清对他父亲的感情有何关系?与《背影》一文的文学价值又有何关系?

王小波先生对中国人的道德敏感感触颇深,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二十年前,巴黎歌剧院来北京演《茶花女》,有些观众说:这个茶花女是个妓女呀!男主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玛格丽特和阿芒,两个加起来,正好是一对卖—娼人员!”

如果以王小波先生所说的这种道德敏感性,来阅读和探讨作品,无疑会让讨论变成闹剧。

该不该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背影》,要看作品本身是否有价值,别把道德的东西硬往里扯。

大学教授建议课本删除《背影》:朱父违反交通规则,人品有待探究

正确看待《背影》的价值

《背影》被认为是经典,一是独特的思想感情。从孟郊的《游子吟》到胡适的《我的母亲》,冰心的《纸船》,我国从古至今描写母爱的诗文不计其数,但描写父亲、歌颂父爱的作品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人世艰难的年代,父子之间曾有过深刻的隔膜,而终于被天性的爱的力量所消解融化之后,所显示出的父子之爱可谓独特,令人动容。

二是源于写作艺术。作者选取的是一个极其普通、极其琐细的生活片段,表达的却是中国文人不擅长表达的父爱主题,小事件承载着大情感,真实地道出了埋藏在作者和读者内心深处已久,且极为柔软的父子之情。

大学教授建议课本删除《背影》:朱父违反交通规则,人品有待探究

再者,作者运用白描技法,不事修饰,速写似的粗线条记事写人,看似简约,却将四个巨大的感情张力网铺垫其中,寄丰富的内涵于简练的笔触,读完如嚼橄榄,先涩后甜,回味无穷。

正因如此,《背影》才得以不断入选带有启蒙教育功能的基础教材,也基于这一点,我们绝不应该将《背影》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删减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淮阴   课本   背影   建议   徐州   茶花女   父爱   祖母   副教授   人品   父子   大学教授   父亲   道德   感情   中学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