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20年恩爱夫妻,被迫分居10年,半截身子入土才终于团圆

一对半路夫妻,各自带一个儿子,他们彼此恩爱,然而儿子们却抓阄决定他们的去留。一对老人被迫分开十年,直到这次疑似感染肺炎,才终于让他们团聚,但是,这种团圆方式却不是他们想要的。

01

老王没想到,因为发烧,他这些天终于和老伴淑芬住到了一起。

早上醒来,窗外一片白茫茫。淑芬在做饭,炒菜的香味从厨房飘来,闻着这久违的香味,老王忽然无比庆幸自己发烧了,不然,他怎会有机会吃到老伴烧的菜?

他们已经被分开十年,这十年,他们一个跟着老大,一个跟着老二,就连见个面都得偷偷背着孩子们,不然准会是一场战争。

那天中午,他一连咳嗽了几声,小儿媳警觉地看看他。下午,他又咳嗽了几声,小儿媳就把体温计放桌子上,让他自己量。

他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从没见过这么先进的玩意,居然在头上放一下就出结果了。以前的体温计,都要把针夹在腋窝里十分钟,还要眼睛细细盯着看才能有结果。

可是这几年,他的眼睛渐渐看不清上面的数字了,虽然干活时还腰板挺直丝毫看不出,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在每况愈下。

小儿媳看了温度计后,兔子似地蹦离开他,一边见到鬼般大喊小儿子。

“38.6度,你快来看看!”

两人在屋里嘀咕半天,对他做出了宣判。

儿子说得很感人,说爸要不您先搬回老宅,隔离两星期,现在这个病传染得厉害,万一有个啥……我们在家也要隔离,咱们饭店一天那么多客人,保不准谁是从哪回来的呢……

他答应了,他也这个病毒的严重性,自己已经六十多岁,活得够本了,可不能让孩子们再传染上。

他收拾了铺盖被褥,慢吞吞地走回老宅。

门外寒风袭来,一如他此刻的心境。

02

他哆哆嗦嗦打开老宅的门,呛人的灰尘味扑面而来,他拿起扫把,把屋里重新扫一遍……

他扫到孩子们的房间,看到墙上白粉画着的那些小鸭子和太阳。

那是小儿子六岁那年画的,他说,爸,这是你和妈,这是我和哥哥,太阳照在我们身上……

他仿佛看到很久以前,两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叫着爸妈,他们一个抱着他的腿,一个撒娇地伸手要妈妈抱……

老王的眼眶一下子就热了,这些年,他总是尽量不让自己陷入回忆中,他不愿意回忆那些曾经贫穷温暖的时光,那些回忆会衬得他和老伴今日的光景更扎心。

可现在,在这幢多年前的老宅里,那些被他刻意掩盖的过往,就如同决堤的闸,再也挡不住那些延绵不绝的回忆……

他还记得,他和她成婚时,两个孩子依偎在他们跟前,一个三岁,一个四岁。他俩,一个是没有了爸爸,一个是没有了妈妈,他们对新爸爸和新妈妈是那样喜欢……

而他和淑芬,也发誓要好好过,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

后来的那些年,虽然两个孩子总会有矛盾,但他和淑芬却做到了对两个孩子都视如己出……

他们是两个苦命人,他们没读过书,也讲不出大道理,在他们仅有的认知里,这两个孩子都蛮可怜,我要尽力让他们过得好,人家都对我儿子这么好,我也要对人家儿子好。

为了多挣钱,他俩种了十几亩地,他还在空闲时间去工地做小工,淑芬去了街上的一家早餐店帮人家做千层饼。那家店的千层饼做得很有名气,雇了几个工人,盛饭收碗,做饼的……各司其职。

淑芬啥也不会,刚开始就干些杂活,负责收碗洗碗之类……不过她很快就用勤快和憨厚赢得了老板两口子的好感。

他们让她给做饼的打下手,帮助发面,烫面……

她跟着看,时间长竟也学会了。

后来,做饼的家里有事,老板就专门让她做饼,工资也由最初的四百涨到了八百。

隔上十来天,她会在街上买点荤菜,给老王买瓶他喜欢的二锅头,给孩子们带点小零食和千层饼,再把自家地里种的蔬菜炒上两个素菜,一家人就围在厨房里,就着那张小桌子,乐乐呵呵地吃上一顿饭。

那个吊在顶上的灯泡散发出柔和的光,那昏黄的光很微弱,但他们的心是亮堂的。

那是他们难得的温情时光,虽然苦虽然累,但一家人在一起开心踏实,比什么都重要。

可如今呢?

03

有一团灰从横梁上悠悠落下,老王用他那干枯的手接住,视线再次定格到多年前……

那一年,他们在另一块宅基地上给两个儿子都盖起了两层小楼,并排两栋,很气派。

后来,两孩子先后娶了媳妇,又陆续有了孙子孙女。

他和淑芬更忙了,要种地,要做工,还要带孩子……

那年,小儿子和他们说想开个早餐店,说妈不是会烙饼吗,给别人打工多辛苦,还不如我们自己干。

小儿子说干就干,去找了合适地方做店铺,去学了武汉热干面,风风火火就开业了。

淑芬辞掉了工作,回去帮儿子。

她做的饼好吃,小儿子拜的师傅也不错,半年后,他家的店成了那条街上最红火的早餐店。

淑芬和老王都很高兴,他们都盼着孩子们好,这下是真的盼出来了

那天他们回去,大儿子和大儿媳一脸郑重地坚决要分家。说你们都去帮老二了,他们过得越来越好,都不知道挣了多少钱,我们也要开饭店。

他们知道老大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可淑芬不好说什么,老王刚一开口,就被大儿媳一句话给堵了回去。

“爸,我妈对我们都一视同仁,难道您嫌弃我们?”

淑芬扯扯老王衣襟,不让他说话。

大儿媳这句话分明是话里有话说给他们听的,自己帮亲儿子把饭店开起来了,就再帮老大也开起来吧。

孩子们好,父母才好啊!,

淑芬先自己和小儿子商量,小儿子夫妻俩都不同意。

“妈,您把他养大就好了,有几个当后妈的像你这样待人家儿子比亲生的还好!”

淑芬气结,“你爸待你不也跟亲生的一样?”

这些年,他们虽然待对方的孩子都视如己出,但长大后的他们也肯定知道了当年的内情。

也是,这世上有多少秘密,能瞒人一辈子?

04

家说分就分,因了淑芬的烙饼手艺,她成了两个儿子哄抢的对象。听着儿子儿媳一声高过一声的争辩声,蹲在墙角的老王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淑芬为难地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最后一脸愁容地看向了老王。

他们能怎么办呢?一向忠厚老实的夫妻俩完全没有解决这件事的能力。

最后,不知谁提出了抓阄的主意。四个人一致赞同。

老王看到写着他和老伴名字的那张纸,被孩子们狠狠地揉成一团放在桌面上。等着两个儿子抢,他的心脏犹如被人狠狠地插了一刀,痛彻心扉……

他们辛苦了这些年,把俩孩子养大,为他们盖房娶媳妇,临了,居然被他们以这样的方式争抢,是他们不会教孩子?还是孩子们本性如此?

抓到妈妈的老大两口子欣喜若狂,抓到爸爸的老二黑了脸。

第二天起,夫妻俩奔向各自的岗位。

老王和淑芬没看错,别看老大媳妇一脸精明像,但做生意却不是那块料,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饭店勉强撑到半年后转让了。

老二两口子虽表情如常没说什么,但谁都能看出他们早上招呼客人的声音比平时响了几分。

老王虽然不会做饼,没关系,老二媳妇这些时日跟着婆婆早学会了。而且他有气力啊,能捞油条,能给客人下面,还能帮助收拾东西外加出去买菜,一个老王可以给老二省下几个工人的钱。

而淑芬一个女人家,除了做饭带孩子,实在不如老王用处大。

老大两口子后悔了,又想把自己亲爸给换回来。于是,两家再次召开家庭会议。

这次老二媳妇不干了,说是谁那时候非要分家?非要抓阄的?我们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君子一诺千金。答应过的事决不能当放屁。

老大两人骚红了脸,大儿媳站起来吼道:“行,说话算话,从今天起,让妈搬过去跟我们住,再也不准到这里来,她老了我们安葬也不让你出一分钱。”

小儿媳也火了,她家一个女儿,还准备再要个二胎呢!老大把话说得这样绝,这是把以后的路都给断了,不让婆婆将来给她照顾月子。那有啥?大不了让自己妈来,也不能在此刻输了气势。

“行,就这么说定了,妈是你们的,爸是我们的,爸活着我们养,死了我们葬,以后你有啥事都不准喊他。”

老王和淑芬再一次眼睁睁被两个儿子分得更彻底。

他们能怎么办?两家都不管?他们做不到,说得多了,孩子们也不听,反而更加恼火。

也罢,就一人跟一个孩子吧,他们听了很多的二婚夫妻和继子继女的故事,却没想到他们自己的故事比任何人都奇葩。

05

此后,两家儿媳算是彻底较上劲了,她们把这劲也较到了老王和淑芬头上,只要看到两个老人说句话,就能开足火力在那骂上半天。

为了家庭和睦,老王和淑芬吓得也不敢多说话。

当初为了孩子们能住在一起彼此照应才建在一起的两套房,他们隔着墙都能彼此呼唤的那道墙,如今成了弟兄两个的分界线。

那一道墙,成了两个孩子的楚河汉界,也成了他们老两口之间不可跨越的银河。

随着时光穿梭,孙子孙女也都不需要接送了,淑芬除了能帮助做饭,再也帮不上大儿子一家别的忙。

大儿媳渐渐开始指桑骂槐地说儿子吃闲饭。淑芬听着那骂人的话,干涸的眼睛里渐渐浮上一层雾气。

终于有一天,她跟大儿媳说要出去帮饭店干活。大儿媳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

从此,淑芬又开始了十年前的打工生涯,不同的是,她已经烙不动饼子了,只能帮人家干点杂活。每到月底,她都会把一千五百块工资留下五百,其余的全交给大儿媳。

而老王,尽管他每晚躺下来腰酸背疼,但一夜过去,他还是精神抖擞地去帮孩子们。

他也确实替小儿子省下了不少的人工费。

小儿媳由开始的每月一千零花钱渐渐降到五百,再降到两个月五百。

他们都老了。一个不中用的老人在孩子们心中是没有价值的。

而老王和淑芬,对着两个吸血鬼般的儿子,竟是任劳任怨没有一丝怨言。这也让村里很多人不解。

这些年,也有人骂两个儿子生生把老夫妻两个分开,但人家当事人都不恼不气,又碍着旁人什么事呢?

06

屋外雪下得更大了,有踢踏的脚步声把老王从回忆中惊醒,他探头看去,是淑芬披着一身雪花走进来,她的眉眼在这冬日里是那样苍老,这些年,她和他都在熬日子,她熬成了一个老太太,而他熬成了一个老头子。

可是,她在他眼里,仍是多年前那个带着一个小男孩,眼神温柔的年轻女子。

那时候,他一个人带着儿子,没人愿意嫁给他,穷是一回事,又有谁愿意一上来就给人当后妈呢?更何况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后妈。

后来遇到淑芬,她虽然也带着个孩子,但比起他,她是有很多选择的。可她没有丝毫嫌弃,无怨无悔地跟着他,苦了那么多年。

这些年,她待两个孩子一视同仁,从不偏颇,他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他才会那么拼命,他想要给她更好的生活,甚至到后来,小儿子和小儿媳的苛待,他都不在乎,那是她亲生儿子,她跟着他没享到福,就让他把这一切都还到她儿子身上吧!

“你来干啥?”

“你一个人在这咋过?我来给你做饭。”

“你快点走,你没听人家说这病传染忒快。”

“没事,我住西屋。”

平时温柔的淑芬这次却主意很稳,她把带来的被褥在西屋铺平,又在大雪中回去拿来了菜和粮食,接着去灶屋里烧了一瓶水,老王远远地躲到房间里,他怕传染给她。

“你用啥烧的水?”老宅多年不住人,什么都没有。

“老二给我打电话说时,我把家里的电磁炉拿来了。没事,先在家等几天,要是还烧,咱就去医院,我跟老板娘打电话了,她说,咱这还没有发现疑似病例,让你放宽心,听说这个病喝鸡汤好,他们把家里的鸡都让我带来了。”

老王不知道说什么好。

“对了,刚才俩孩子都说了,不争咱们了,以后咱俩就住着吧!”

老王苦笑,都十年了,弟兄两个互不相让,如今,这是看他生病了,找个借口把他们往外推。

“这些年,你受苦了!”隔着一道门,老王说出了一直藏在心底的话。

老大两口子什么德行,他心里明镜似的。可她,却一忍就是十年。她都是为了他呀!所以他在老二那里做牛做马毫无怨言。别人都说他们傻,可有谁知道他们心中的苦?

“你比我更累,不说这些了,我去做饭。”

还好,老王只是普通的发烧,三天后就好转了。

看着窗外的雪花越来越大,老王干瘪的嘴角渐渐浮上一层笑意……

这世上,有多少父母,为了孩子辛苦付出,为了孩子忍辱负重?他们要的不多,只要孩子们过得好,他们就心满意足。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吧,不要让他们辛苦一生后还满心苦楚,不要让我们在白发苍苍时再去后悔,去遗憾!

小凡说

这两个孩子为着自己,竟然生生把父母拆开,一人跟着一个。在农村,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两个儿子一人养爸,一人养妈。老两口并没有在一起,而是各自跟着孩子们。

其实,人老了,有个人在身边能互相照应。而不是把父母分开,一人管一个子女。关于这样的养老问题,你们那里有吗


二婚20年恩爱夫妻,被迫分居10年,半截身子入土才终于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孙子   烙饼   恩爱夫妻   体温计   后妈   小儿子   两口子   儿媳   老伴   团圆   屋里   媳妇   身子   儿子   饭店   父母   两个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