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琴,“天赋”被严重高估?奇袭“天赋说”

在宝贝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常会有家长产生这样的困惑:孩子的学琴速度比别人慢,是不是天赋不足?是不是不值得继续学下去?小艾想告诉爸爸妈妈们学琴,不要太迷信天赋,学习钢琴这件事,是被习惯、努力、天赋、资源等。无数种因素所影响的复杂函数,不是做个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解释的。

许多想给孩子学习钢琴的家长,在界定孩子适不适合学琴的这个问题时特别迷信“天赋”说。好像每一个学琴的孩子都非得表现出像莫扎特那样的天赋,才适合进入音乐的大门。手的大小、节奏感、视谱、乐感,常常被作为评价孩子是否具有钢琴天赋的参考因素。有甚者,还会让孩子伸出手来让老师看看适不适合学。许多家长都在潜意识中把音乐特殊化了,对于孩子学习钢琴是否要具备所谓的“天赋”,小艾想毛遂自荐在这里 “奇袭”一下“钢琴天赋说”。

孩子学琴,“天赋”被严重高估?奇袭“天赋说”

学钢琴一定要手大?

可以打字的手就一定可以弹钢琴,谁规定弹钢琴一定要手大呢?小手在跨度上可能不如大手,但是在灵活度上却有着先天的优势。贝多芬4岁学琴,一个孩子的手又能够大到哪里去呢?不是照样弹奏的比许多成年人还好吗?事无完美,扬长避短才是上策。大手不是弹琴的标准,小手也非弹琴的障碍,音乐好坏无关于手之大小。

孩子学琴,“天赋”被严重高估?奇袭“天赋说”

孩子没有节奏感?

我们经常会听到爸爸妈妈这样说:“我家宝宝听到音乐就跟着蹦啊跳啊,很有音乐细胞!”的确,这说明宝宝对节奏很敏感,而且个性活泼外向。“那我的宝宝听到音乐没有反应”是不是就说明没有音乐细胞?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别忘了我们的生命是如何开始的?是从一个微弱的胎心规律的跳动开始的,因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节奏感降生的。宝宝表面没有反应不代表内心没有感受,事实上,音乐入耳入心,人人皆能感受,每个人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孩子学琴,“天赋”被严重高估?奇袭“天赋说”

孩子视谱太慢?

弹琴离不开乐谱,在学习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视谱快些,有的孩子视谱慢些,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方位逻辑能力不同。音符是通过在五线谱上不同高度的位置来确定音高的,方位逻辑思维强的孩子接受快,反之则慢些。与音乐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哦!视谱慢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可以后来居上。

孩子学琴,“天赋”被严重高估?奇袭“天赋说”

乐感只属于天才?

乐感是音乐的灵魂,每每说起乐感的时候,许多家长很茫然,不知所云。其实乐感就是一种对音乐的感觉,跟音乐的交流。没有乐感的弹奏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或许飞快的速度会迷惑观众的眼睛,高级别证书会获得社会的认可,但苍白的演奏一定无法震撼心灵。乐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为什么?因为音乐就是一种表达我们喜怒哀乐的方式。

孩子学琴,“天赋”被严重高估?奇袭“天赋说”

天赋或许的确占据了一定比重,但是如果非要给学琴影响因素划分一个百分比的话,那也应该是:习惯30%,努力20%,资源20%,方法15%,天赋5%,其他10%。而大部分家长,往往都把那5%的天赋作为孩子学琴的决定因素,“天赋”被严重高估了。浙江领先的高端少儿艺术培训机构:www.doyeeart.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莫扎特   贝多芬   天赋   孩子   乐感   节奏感   小手   迷信   钢琴   爸爸   家长   因素   妈妈   宝宝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