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决定黄维生死的16小时,他白白葬送12万大军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国民党投入了7个兵团参与作战,攻击80万余兵力,在这个7个兵团之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公认是黄维兵团,其武器装备的豪华程度让人震惊。

淮海战役中,决定黄维生死的16小时,他白白葬送12万大军

黄维兵团即国民党第12兵团,该兵团下辖第10军、第14军、第18军、第85军和第4快速纵队,共计是12万余人,其中有1个坦克营,配有24辆坦克,还有2个榴弹炮营,配备的是105米毫米的榴弹炮。

这种榴弹炮就是《亮剑》中李云龙说的美国大炮,爆炸的气浪能把人掀翻,其余士兵的装备也都是美式装备,机械化程度非常高,被称为“嫡系中的嫡系”,是国民党军队在华中的头号主力。

这么强悍的一支部队,对淮海战役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放军按照先易后难的战术,决定先打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可是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靠的很近,注意协同,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

最终决定,先消灭南线的黄维兵团,可是要消灭这样一支强悍的部队并不容易,为了实现围歼黄维兵团,争取调集部队的时间,中原野战军派出第4纵队,在浍河一线进行阻击。

在浍河一线只有南坪集有一座比较坚硬的石桥,可以通过坦克等重型武器,黄维兵团对南坪集一带的公路依赖性很强,而南坪集也成为了解放军阻击战的核心,双方对此展开争夺。

淮海战役中,决定黄维生死的16小时,他白白葬送12万大军

当时黄维接到的任务是攻占宿县,南坪集距离宿县20公里,有着宿县的南大门之称,而浍河也成为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按照常规的部署,黄维兵团由南向北进攻宿县,解放军该在浍河北岸建立阻击阵地。

不过这次解放军的指挥员是陈赓,陈赓甚至这次阻击战的重大意义,并且要求阻击3天之久,面对敌人优势的武器装备,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陈赓一反常态,违背兵法,在南岸建立阻击阵地。

这样一来就扩大的防御纵深,同时也陷入了“背水一战”的绝境,战斗打响,至24日清晨,黄维兵团的第10军、第18军和第14军各有部分军队打过了浍河,开始和4纵争夺北岸的阵地。

黄维兵团的坦克有着强大的优势,由于缺少打坦克的武器,解放军只能任由坦克冲进阵地,可是却把步兵阻击在外,使坦克和步兵失去协调,从而化解了劣势,黄维逐渐发现战局不利于自己。

当时黄维兵团第18军军长杨伯涛向黄维建议,兵团主力向东南转进,不必直接取宿县,而是到固镇与李延年兵团合兵,这样一来进可取宿县,退可回蚌埠,南坪集距离宿县仅40公里。

这个建议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非常正确的,可是这样一来等于是要黄维违抗老蒋的命令,黄维向对蒋介石言听计从,抗命的事让黄维犹豫不决,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开始向固镇转移,耽误了16个小时。

淮海战役中,决定黄维生死的16小时,他白白葬送12万大军

正是黄维的犹豫不决,给了解放军进行合围的时间,最终黄维兵团被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方圆不到10公里的狭小区域,于12月15日,被解放军全歼,黄维沦为俘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淮海战役   固镇   南坪   宿县   榴弹炮   阻击战   嫡系   纵队   武器装备   兵团   阵地   坦克   强悍   解放军   部队   生死   小时   黄维   万大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