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余志愿军白天伏击美军,70分钟占领阵地,歼敌近八千

伏击战是一种重要的战术进攻行动,利用提前观察预选好的地理位置,埋伏好兵力,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进行打击,常常可以以小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在战场上很常见。

三千余志愿军白天伏击美军,70分钟占领阵地,歼敌近八千

不过伏击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设伏时间通常是在晚上,这样便于隐蔽,一旦白天进行伏击,就很容易暴露自己,很可能会招致敌人的猛烈打击,当然了,凡事总有例外。

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就在白天打了一场大规模的伏击战,一战歼灭美军近8000人,指挥这场伏击战的人就是郑维山,他开创了在现代化的条件下,白天大规模潜伏作战的典范。

1952年7月,第20兵团司令杨成武将军回国养病,彭老总亲自点将,调郑维山担任第20兵团的代理司令,他指挥的伏击战是在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金城反击战中发生的一次战斗。

抗美援朝战斗进入1953年,美国已经在战场上损兵折将10万余人,军费开支近一千亿美元,在军费和巨大伤亡的压力下,美国国内厌战情绪越来越高,美国不得不考虑要结束战争。

不过美国提出了许多条件,想要“体面地结束战争”,在美国蛮横无理的态度下,多次谈判都失败了,双方重新回到战场上较量,为了配合谈判,志愿军发起了1953年夏季反攻作战。

三千余志愿军白天伏击美军,70分钟占领阵地,歼敌近八千

第20兵团下辖5个军,其防守阵地被美军突入,阵地形成了一个“凹”字型,自然美军的阵地也就成了一个“凸”字形,美军凸出来的部分其宽度约20公里,纵深有9公里。

美军如同钉子一样楔进了志愿军的阵地,拔出这根钉子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最突出部分的美军完全可以俯视我军的纵深和部署,情况紧急,6月10日,郑维山亲自排兵布阵夺阵地。

他指挥两个团的前沿指挥所、4个营部、15个半的步兵连和4个机枪连,共计3500多人,这么多人如何靠近美军而不被发现呢?这就必须得借助地理优势了,在志愿军第60军阵地前方是一片茂密的灌木草地。

这片茂盛的草地一直绵延到敌人阵地的下方,其实早在1952年春,郑维山视察地形时就觉得这片草地可能有用,下令守军,只要有敌人接近这片草地,就立即射击,以防止越军烧毁草地。

如今进行反击,这片草地正好可以用来潜伏士兵,不过埋伏三千余人,大白天这么多人进行埋伏,想不被敌人发现简直是难以想象的艰难,不少军长都反对,在郑维山的坚持下执行计划。

三千余志愿军白天伏击美军,70分钟占领阵地,歼敌近八千

当总攻打响时,200多门大炮齐发,3500多名战士突然跳出在美军眼前,顿时打的美军毫无招架之力,仅用70分钟就夺下美军阵地,之后又苦战4昼夜,打退美军190余次反攻,歼灭美军7812人,为迫使美军停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志愿军   阵地   美军   伏击战   白天   军费   作战   纵深   美国   钉子   埋伏   兵团   司令   草地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