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一代暴君隋炀帝的丰功伟业

隋唐大运河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隋唐大运河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带动了沿岸城镇的发展,还具有政治、军事功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隋唐大运河:一代暴君隋炀帝的丰功伟业

运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商时期,吴太伯率领吴地先民兴修水利,开凿短小的沟渠,史称太伯渎,这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凿的人工运河。此后的历史时期,统治者们或为防洪,或为灌溉,或为漕运,都利用自然河流在不同地域进行过运河的开凿。


隋唐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隋炀帝挖凿的南北大运河,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岂不是一盘大活棋。隋朝设漕仓,多集中在北方,南方少见大型粮仓。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政治重心依然集中在北方统治集团手中,统治阶级有意识地控制、弱化南方。隋朝将运河修到江南地区,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征收江淮地区的粮食赋税,也加强隋朝对南方的控制。


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的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终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又远。在大运河里面发生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关于扬州炒饭的起源,有一种说法就源自碎金饭,隋代谢枫的的《食经》里有“越国食碎金饭”的描写,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碎金饭”,选用软硬适度、颗粒松散的熟米以蛋炒之,使粒粒米饭皆裹上蛋液,炒好后的饭如碎金闪烁,因此得名,也称“金裹银”。后来隋炀帝杨广巡游扬州时将这“碎金饭”带入扬州。

隋唐大运河:一代暴君隋炀帝的丰功伟业


 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地区商业的繁荣。在茶叶贸易方面,唐代饮茶风尚盛行,着北方对茶叶需求的增加,广泛种植于南方的茶叶就通过隋唐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北方地区。无论是从运量、运费还是便利程度上考虑,大运河都是茶商们的首选。
位于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境内的柳孜,在隋唐宋时期是通济渠上的重镇。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窑系的瓷器集中出土于柳孜,充分证明了《元和郡县图志》所记载的通济渠“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的巨大沟通功能。

隋唐大运河:一代暴君隋炀帝的丰功伟业

隋唐大运河:一代暴君隋炀帝的丰功伟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大运河   江南地区   濉溪县   隋唐   丰功伟业   隋代   隋朝   扬州   暴君   水系   东西南北   西安   杭州   运河   北京   茶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