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Charing Cross Road查令十字街84号

二十年间缘悭一面,相隔万里莫逆于心。

有这一道街, 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大。。。。。。

穷困的女作家海伦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书评周刊》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书店(后来被海伦派去伦敦侦察的好友形容成一家“狄更斯时代的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绝版图书。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

很快,回信和她要的书就来了,那些书令海伦的书架相形见绌。双方的信任和欣喜很快达成,除了海伦有一点点麻烦,她是个连付帐和找零都搞不清楚的女人,更不用说将英镑换算成美元了。马克书店的经理弗兰克除了满足她购书的要求外,还给她准备了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

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很块就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海伦和弗兰克。

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海伦就从美国给书店的店员们寄来火腿鸡蛋和香肠,让他们吃到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而弗兰克并不是不知感恩的人,他开始在英国各地奔波,出入豪宅,为存货不多的书店添置新品,踏破铁鞋,为她寻觅难得一见的珍本。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

海伦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看书店看看弗兰克。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积蓄,而英女王的登基又使得赴英的费用打了折。眼看可以成行,但她的牙逼着她留在了纽约。她只好给弗兰克写信:“我陪着我的牙,而牙医却在渡蜜月,他的结婚费用是我出的……”

弗兰克只好为她和刚刚登基的伊莉莎白女王祝福。

书照买,信照写。

到了这一天,海伦的信三个月后才接到回音,她被告知:弗兰克于1968年12月22日病逝。

海伦马上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被拆迁的马克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九泉。”

有个朋友曾经说:人们到了英国,总能瞧见他们想看的。我说,我要去追寻英国文学,他告诉我:“就在那儿!”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

“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作者简介

海莲·汉芙(Helene Hanff)1916 年 4 月 15 日出生于费城。绝大部份的岁月都在曼哈顿岛渡过,一生潦倒困窘。汉芙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乃是为剧团修审剧本;并曾为若干电视影集撰写剧本。主要的著作有:日记体的纽约市导览《我眼中的苹果》(Apple of my Eye, 1977)、半自传的《别脚混剧圈》(Underfoot in Show Business, 1980)、传记《Q的传奇》(Q’s Legacy, 1985)、《纽约来鸿》(Letter From New York, 1992)以及一系列以少年为对象的美国历史读物。1997 年,汉芙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市。《查令十字路84号》于 1970 年首版问世,旋即被爱书人奉为经典;英国版则于次年出版,同样在英伦地区引起回响。1971 年 6 月 17 日,汉芙应英国出版商之邀,终于飞抵伦敦,实现了她长年以来的夙愿。后来她将自己在伦敦盘桓一个月余的日记付梓(The Dutchesss of Bloomsbury Street, 1971)。

这一生只有你最了解我,你懂我需要什么!

知音正是基于这种彼此的了解,是相知,是关爱,是诚挚的心,深深的懂,是两颗心不期而遇的交集,是褪去表面尘埃和伪装的真实展露。

还在找知己吗?不要找,找来的总归差一个层次,去不期而遇吧。

如果也想拥有知己,回视一下自己,付出过真诚、信任吗?如海莲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曼哈顿岛   伊莉莎白   纽约市   费城   海伦   伦敦   纽约   英国   不期而遇   书信   英镑   马克   相知   剧本   书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