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在年关将近之际,大咖云集的《庆余年》以黑马姿态横空出世,自开播以来频频上热搜榜,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0,让寒冬期的影视圈着实热闹了一把。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整部剧人物形象丰满,剧情环环相扣,反转不断高潮迭起,更让人欲罢不能的是它特有的“沙雕”属性,严肃的同时不失活泼,看得人捧腹大笑。

且小盘盘点了一下,《庆余年》几乎每一集都有美食的身影,说它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都不为过。说到剧中美食,男女主的定情信物鸡腿必须拥有姓名。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范闲初来京都,在庆庙遇到了偷吃鸡腿的林婉儿,彼时林婉儿手握一根烤得金黄流油的鸡腿,宛如仙女下凡一样懵懂可爱。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鸡腿的出镜率十分之高,一直到两人相认,嫌疑尽除时,“鸡腿兄”才算完成使命。

  与喜欢吃鸡腿的林婉儿一样,范闲也是妥妥的一枚吃货。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滕子京来儋州刺杀,伪装成老哈侄子给老夫人送来了竹笋。范闲一边吃还一边评论,“今儿的新鲜”。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来到京都后,第一顿饭就是丰盛的家宴。

为了解除刺杀嫌疑,姨娘柳如玉亲自下厨,做了“冬瓜蛤蜊汤”秘制烤鱼肉等满满当当一桌子菜,范建范老爷都忍不住夸赞真是一桌子好菜。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另外,范闲每次去找林婉儿,总是饿了就顺手吃一碗林婉儿吃剩下的银耳莲子羹,一点也不见外。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范闲不仅爱吃,自己也喜欢烹饪美食。他伪装成神医见到心心念念的“鸡腿姑娘”林婉儿,与她相认后倍感欢欣,第二天早上就和滕子京一起下厨。

作为一个拥有现代人记忆的人,范闲不甘心只是吃馒头,于是发明了简化版三明治,两片馒头片夹一个抹了酱汁的煎蛋,卖相也是不错的嘛!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除了范闲,城府极深的二皇子的吃货人设也稳稳的立住了。

著名的“羊驼”皇子甫一出现,手和嘴就没闲着。他坐在一个包子铺前吃了个包子,又打开蒸屉瞧了一眼,赞叹街巷有烟火气。

二皇子出现的场合总是清新脱俗,王府诗会,他不在正殿,反而在外面吃葡萄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他还擅长给自己加餐。在家宴上吃得战战兢兢,回来后又补了一顿火锅。清汤汤底,蘸酱慢慢的吃,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可以说是十分接地气了。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二皇子吃东西讲究随心所欲,而社畜王启年纯粹是贪吃。王启年对小便宜是能占则占,无伤大雅的小性情反倒让人觉得他十分可爱。

和范闲见面必翻墙,翻墙必因为踩缸摔倒的王启年进范府偷吃糕点一幕堪称经典。他吃东西的样子生动形象的诠释了“狼吞虎咽”四个字。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看他吃也是真的香,不知道店里的饭菜有毒,明明很想要落筷还得看“老板”范闲脸色,小表情喜感十足。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虽然他看范闲脸色,但偶尔也会耍耍小心思。

为了省钱,他买两碗肉汤面只付一碗半的钱,因为一碗加肉糜一碗只撒了香葱。他把加了肉糜的面留给自己把没加料的推给范闲,还要给自己找一套圆满的说辞,只不过后来被见钱眼开的范思哲摆了一道。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都说人是铁,饭是钢,《庆余年》里大量美食吃货的存在也让整部剧变得更有市井烟火气。美食不仅仅是点缀,也是刻画人物、推动剧情的关键所在。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比如庆帝在从庆庙出来返宫途中慢悠悠吃的一碗云吞面。陈道明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靠吃云吞的镜头将“帝心如渊”四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云吞还没有吃完,守卫将军宫典已经吓得两股战战,冷汗直流。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有了家喻户晓的云吞,也不得不说说剧中频繁出现的传统小吃糖葫芦

范闲吃着它走进监察院,滕子京靠它来表达对儿子的爱意。

滕子京一生与杀伐为舞,因为长时间与儿子分开,以至于父子俩感情不太好。他为了让儿子不贪甜食,径直在糖葫芦里下毒,此番硬核操作实在让人拍案叫绝。好在在范闲的教导下,他开始学会了怎么与孩子相处,做一个好父亲。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而坐镇皇宫的九品箭手燕小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肉食系吃货。他在太平别院亮相时,下人给他呈上了切片的西瓜,喷香的烤羊腿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他一面吃瓜吃肉,一面和潜入者范闲、五竹谈话,他的自信和张扬从他对于潜入者的态度就可见一斑。因为他是庆国唯一的九品箭手,所以他就算平时守卫王宫时,也毫无惧色的在屋脊啃鸡腿。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看到《庆余年》里那么多美食,是不是已经想魂穿范闲回到古代?

别急,现在广大吃货垂涎的美食,以前还未必有呢。就像我们做菜时提鲜增甜用的白糖,宋代以前还是稀罕物。

早在西周时期,先民只懂得制造一些简单的甜味食品,如“饴糖”。

饴糖是以谷物的淀粉掺和麦芽糖经过醣化熬煮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物质,小时候吃的糖画就是用这玩意画的。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直到唐宋时期,手工制糖业开始普及以后,”霜糖“的制作工艺才开始相继出现,”霜糖“就是经过脱色处理以后形成的白糖,所以说,在古代想要吃到糖醋排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庆余年》中频繁出现的”糖葫芦“就是宋以后才开始普及的小吃。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那么,在经济和科技相对落后的古代,都能吃到什么好吃的呢?

其实古人对吃的要求一点也不比现代人低。古代的吃货们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甚至可以出高价购买新鲜的美食的。

米面这种家常主食自不必说,我们现在喜欢吃的火腿,东坡肉,火锅,刺身,油条,汤圆,爆米花等等,在宋朝已经开始流行。

东坡肉的发明者苏东坡就是一名妥妥的吃货,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每每贬谪到一处就要挖掘当地的美食,最后在海南儋州更是因为发现了美味的生蚝,而在给儿子的信中提到,不要告诉朝中大臣生蚝的存在,生怕他们和他抢似的。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古代人对海鲜也有所研究。除了苏东坡发现的生蚝,被发现的还有牡蛎,鱿鱼等。至于虾蟹,更是文人骚客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了。

他们也吃生鱼片,也就是所谓的”鱼脍“,还有通过腌渍和微生物发酵让食材产生特别风味的”鲊“。鱼,虾蟹,鸡鸭,鸟雀等等都能用来腌制。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如果是穿越去宋朝,那可要大饱口福了。那时候沿街叫卖的美食可比现在的花样多,什么”鱼肉馒头,三鲜面,腊肉,羊脂韭饼,糟羊蹄……凡是你叫的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两只手数都数不过来。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二皇子加餐吃的火锅在商周时期就可以吃到了,但那时候“火锅”还不叫“火锅”,大家吃这种火锅的场合也比较隆重,要举行祭祀或庆典时才能吃。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一直发展到三国,曹丕发明了“五熟釜”,火锅才有了点火锅的亚子。五熟釜就是一个被划分为五份的火锅容器,类似五宫格,每个格子里可以加不同口味的料,想吃什么汤底就往里面放什么,这样能品尝的滋味也多些。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二皇子涮火锅用的食材很清淡,都是些蔬菜,少有肉片。古代的蔬菜种类也不少,吴自牧所著的《梦粱录》就有记载:“买卖细色异品菜蔬,填街塞市,吟叫百端。”

那时市场上售卖的蔬菜品类多达四五十种,比如“矮黄(娃娃菜),菘菜(小白菜),颇棱(菠菜)”等等。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庆余年》里出镜率颇高的鸡腿,在古代也是常见的美食,而对于鸡这种生物的吃法,古代人颇有研究。

古代人袁枚所撰的《随园食单》里关于鸡的吃法就多达30多种。
如”白片鸡“,”炒鸡片“,”栗子炒鸡“,”灼八块“等。

《庆余年》原来还是一部盛产吃货的美食剧

除了鸡鸭鱼肉和蔬菜,古代人还会喝一些自制的饮料,比如“熟水”,即烧沸水,然后把沉香,紫苏,豆蔻等物放入水中,密封瓶口,就像泡茶一样,很快水就会“倍香矣”。

除了熟水,他们也喝各种果汁,比如木瓜汁,卤梅水。各种汤,如荔枝汤,香苏汤,橙汤,盐豉汤。各种酒,如梅花酒,米酒。各种饮,如香薷饮,紫苏饮等等。

可以说,千百年来,为了开发出食材的无限可能,古人们在吃上花了不少功夫,《庆余年》里能展现的不过寥寥。只要不时穿越回台古早的朝代,一饱口福还是不成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余年   儋州   鸡腿   京都   饴糖   肉糜   美食   云吞   古代人   皇子   糖葫芦   鱼肉   火锅   蔬菜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