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出东方:电影《幕后人》奏响国乐古筝背后的文化坚守

乐出东方:电影《幕后人》奏响国乐古筝背后的文化坚守

国内首部国乐古筝题材电影《幕后人》由史强执导,林笑石、湛雅书、焦麒睿、仵晓迪、杨智迪、初鹏旭、傅明鉴、李庆丰、宋心馨、陈哲、高雅楠、张歌窈等主演,聚焦国乐在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双重夹击之下令人堪忧的生存处境,主人公寒清是一名古筝经纪人,为了让国乐的声音传播至全世界,他自己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寒清力促古筝在东洋日本演出,但是由于赞助资金出了问题,他的家庭生活也变得岌岌可危。影片将三代人有关古筝的恩怨情仇熔于一炉,情节跌宕起伏,抓人肺腑。


乐出东方:电影《幕后人》奏响国乐古筝背后的文化坚守


中国民族乐器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古琴不用说了,由它所形成的琴学,那是用“博大精深”来评价都绝不为过的。其它如箫、笛、瑟、筝、三弦、琵琶、箜篌、阮、胡琴等,也都有着一两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在这些中国传统乐器中,筝就是一件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的乐器,更重要的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中为人所用,便自然会在它的身上凝结着丰富深厚的文化信息和艺术意味。


乐出东方:电影《幕后人》奏响国乐古筝背后的文化坚守


中国古筝有九大流派: 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福建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蒙古筝派和延边筝派,每个筝派都有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故有“茫茫九派流中国”之说。但是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伴随着争议和曲解。唐代时古筝的鼎盛时期,宋元进入衰落,清朝时流入民间,才保持它的火种。直到1919年,在蔡元培的主张下,民族器乐开始进入高等学府,首先是北大开始聘请古琴大师王露教授古琴与琵琶。由于当时存在一种“扬琴抑筝”、“重雅轻俗”的倾向,古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任然默于民间,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才开始被学者重新拾起。1948年,古筝演奏家曹正于南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古筝,古筝正式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舞台。从此古筝发展势头迅猛,演奏家们研究其文化、古谱及技法的同时还不断创作新的筝曲和技法。


乐出东方:电影《幕后人》奏响国乐古筝背后的文化坚守


因为古筝的弦下有音梁,将一根弦一分为二,只有音梁右边的弦参与振动出声,有效弦长短。同时,这样架设起来的弦拉力大,音调高,形成突出的张力之美。音色美、韵味美、表演美和抒情美是主人公寒清热爱古筝的理由。他在东京演出之前陷入没有资金的焦虑,妻子和朋友的不解让他无所适从。可是当合伙人问起,既然不图名利,为何还会如此坚持,寒清坚定地回答到,“我身上流淌着的就是古筝的旋律”。作为中国古典音乐,古筝的雅致绝不是一种附庸,它自身的凌厉的品性也会影响演奏者和听众的心态。《幕后人》的剧作也紧紧抓住了这一点,主人公寒清做事一向光明磊落,绝不会为蝇头小利而牺牲古筝的高洁之风。他不屈不挠的个性,恰如古筝一般,具有极强的张力。


乐出东方:电影《幕后人》奏响国乐古筝背后的文化坚守


市场化的时代,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中国古典文化内敛的气质,往往跟自吹自擂的营销文化不相吻合。所以才会诞生国乐《幕后人》寒清这样爱古筝的乐迷,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代价,来向世人证明国乐的美好和雅致。世间万物也因为这一份坚持也变得可爱了起来。

乐出东方:电影《幕后人》奏响国乐古筝背后的文化坚守

影片高潮段落,万架古筝和鸣的场景令人动容。《我的祖国》的旋律缓缓流淌,数万名热爱古筝的乐手怀着同一种信念,共情于这琴弦的震动。寒清捧着手机,走过一位位神采飞扬的乐手,他们年纪各不相同,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值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国乐   古筝   东洋   延边   幕后   文化   古琴   乐手   学府   琵琶   技法   雅致   中国   主人公   历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