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年轻人结婚生孩子的,不只是高房价,还有被放大的信念

我国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警报拉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让人担忧的是,已步入适龄结婚生育的九零后,都不太愿意结婚和生小孩。


根据去年2020年的统计数据,90后最大的已年满30岁,最小的也20岁,可以说90后已经接替80后成为结婚的主体人群了,但是90后已结婚的只占10%左右,而这些结了婚的竟然有一多半还离了,全国总生育率也降到了1.3的历史最低点,这让中国进入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行列。


很多专家分析过,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必须是高房价,它几乎扼杀了年轻人所有的梦想和热情。

阻碍年轻人结婚生孩子的,不只是高房价,还有被放大的信念


除此之外,重要原因还有:结婚、生育、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社会贫富差距太大;现代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谈恋爱、生养小孩;现在的年轻人观念变了,不婚不育一样过的快乐……

阻碍年轻人结婚生孩子的,不只是高房价,还有被放大的信念


这些因素固然会影响年轻人对结婚、生育的选择,可是经我观察,以及跟身边不少未婚或不想多生小孩的年轻人聊天后总结发现,他们的原因更偏向于是“不将就”。


什么意思呢?真心讨厌结婚、讨厌生小孩的人,我相信只是极个别的人。大多数人还是很期待美好的爱情和甜蜜的婚姻,期待有爱情的结晶——宝宝。只不过,很多人不甘心于当下的选项,觉得跟自己心目中所期待的结果有落差,于是选择“不将就”。


之所以不甘心、有落差,是因为很多人的信念被放大了。什么是信念被放大了呢?我们来看以下图片中的一则新闻:

阻碍年轻人结婚生孩子的,不只是高房价,还有被放大的信念


看完之后什么感想?从正向来看,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很有自信,对未来很乐观,充满希望。可从实际出发,我只能说,他们还太年轻,没看透社会的现实。


现实是什么呢?还是以2020年数据,当你月收入超过2200元时,你已经超越7亿国人了;如果你月薪过万,那就超越99.39%的国人了;年入百万呢?就超越了99.943%的国人。


据统计,在国内年收入超过百万的人数约有80万人,看起来还是蛮多人的。我再列几组数据:我国国有企业约有46万家,外商企业(包含独资以及合资企业)约有97万家。也就是说,所有国企和外企收入最高的人群里,还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达到年收入过百万。更不用说另外的1560多万家私营企业,及8300多万的个体户里收入最高的那些人了。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年入百万很容易呢?是因为他们被互联网别有用心的假信息放大了信念,觉得满大街都是年入百万的人,遍地都是法拉利和劳斯莱斯。


所以,年轻人的信念被放大,就是把社会上极少数人才达到的人生上限,当成了普通人的生活标配。当他们在面对真实的生活现状时,就会觉得不甘心、有落差。


公司之前有个小妹曾跟同事聊八卦,说被安排了跟一个男孩相亲,那男孩开了一辆国产车来的,事后小妹就在同事们面前说那男孩是屌丝,开个几万块钱的国产车也好意思跟我相亲。


其实小妹各方面条件也只能算一般,为什么觉得开国产车就是屌丝呢?因为网文很多人在写,二十四五岁人生第一辆车就是“BBA”。而生活的真相是什么呢?中国目前汽车保有量约为每千人200辆,也就是说,你只要有辆车,不管是啥牌子、啥档次,就已经超过接近80%的国人了。

阻碍年轻人结婚生孩子的,不只是高房价,还有被放大的信念


我有个供应商,初中毕业就出来学做生意,摸爬了十几年,目前经营着两三个员工的小公司,到现在三十岁了依然单身状态。每次聊到这个事,他就得意地说,不急,我想找老婆的话,分分钟的事情,只要我愿意,下个月就可以领证结婚。


这可急坏了他的妈妈,于是他妈妈几乎每个月都会给他安排一两次相亲,几年下来没一次成的,不是嫌对方不够漂亮,就是嫌对方文化水平不高,又或者是觉得对方的职业身份配不上自己。


每次听到他说相亲对象不满意的地方时,我都跟他说,嗯嗯,林志玲、刘亦菲、景甜的综合体才是真正适合你的人。


实际呢,知子莫若母,他妈妈每次介绍相亲对象之前,肯定是在心里评估过对方条件跟自己儿子的条件是否匹配,只不过是他自己一直沉浸在自己是“高质量男生”的美梦里。

阻碍年轻人结婚生孩子的,不只是高房价,还有被放大的信念


信念被放大的结果,就是容易高估自己,盲目地乐观,欲望也会随之被放大。多少未婚青年,都是因为不甘心、不将就,错过了很多原本可能合适的选择。等到反应过来,发现青春易逝,此时能选择的机会已经寥寥无几了。


要说房价高、贫富差距大导致生活艰难、前途迷茫,我们父母辈又何尝没经历过这种心境呢?改革开放前,多少家庭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有优越的穿着、居住和教育条件了。但是他们该踏实过日子还是得过,该追求爱情和婚姻、以及追求儿孙满堂,也没有因为生活艰难而放弃。


现代互联网信息泛滥,是一把双刃刀,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参考的同时,也让别有用心的虚假信息改变了我们的心态和观念,让我们成了假信息的牺牲品。个人认为,还是要多阅读优秀的前辈的书籍,多出去走走,多作深度思考,才能在浮躁中保持清醒和平静。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转发,让世界看到你的态度。


-end-


1、欢迎转载分享,请注明出处,谢谢!


2、文章首发于“我在广东写故事”: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人文和历史类公众号,和你一起看世界、谈历史、侃人生,分享优秀的人及优秀的故事。关注我,带你一起增见闻,长知识,开眼界。


3、作者:广仔,一介商人,业余写手,喜欢阅读、思考、写作、游天下。明天会分享什么故事呢?我自己也很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信念   年轻人   别有用心   落差   年收入   不甘心   小妹   国人   期待   条件   原因   妈妈   优秀   年轻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