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是怎么死亡的?

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是怎么死亡的?

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是怎么死亡的?

袁世凯复辟称帝

1916年6月6日,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逝世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消息传来,很多人都感到震惊,因为袁世凯身体强壮,身体健康,精神和体力都很好。几个月前,他甚至在新华宫接受了官方的祝贺,怎么可能在1916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短短的十天时间里,病情突然恶化,造成不治而亡。

一、“袁大头”袁世凯

袁世凯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他在朝鲜发家致富,回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清军,积极推进清末新政时期的现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溥仪被迫退位,孙中山的革命者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的统治,而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袁世凯率北洋军镇压第二次革命,同年他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

民国宪法颁布后,他宣布称自己为皇帝,将国名改为中华帝国,并制定了元洪宪法,历史上称为“洪宪帝制”。辛亥革命后,他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

他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工业,统一货币制度,维护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新军,建立了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主张建设强国和强大的中央政府,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派的妖言惑众煽动下,他重新进行复辟称帝,最终以失败告终。

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是怎么死亡的?

袁大头


二、病死之说

有人认为他是因病去世的,也有人认为他是因愤怒而死的,对此众说纷纭。在众多的观点中,有很多种猜测,据一种说法,袁世凯患有尿毒症,前列腺肿大。关于他的医疗计划,袁世凯的两个儿子有不同意见。长子袁克定信奉西医,主张手术,次子袁克文则强烈反对。他们互相坚持己见,拖延了机会和治疗时机,最后死了。

本来,尿毒症不是致命疾病,但袁世凯却非常不愿意治疗。此外,他的长子和次子对治疗意见不同,加速了他的死亡。袁世凯的长子长期生活在国外,非常信任西医,长子主张西医治疗袁世凯的病,所以想给袁世凯做手术。

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是怎么死亡的?

但他的二儿子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袁世凯应该用中药治疗,于是他们二人邀请了中西医专家来治疗袁世凯,双方的僵局拖延了治疗机会,最终导致死亡。

另一种说法是,袁世凯仲拒绝吃药,病后去世。史料记载:袁世凯在彰德修行时,有术士给袁世凯算命,说袁世凯活不能超过五十八岁。袁世凯问如何解否?

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是怎么死亡的?

袁世凯与外国人

日此事很难,非穿穿龙袍不可,听了这话,袁世凯什么也没说。他把酒给了术士,术士出去不久就死了。大家都猜到袁世凯杀了术士,把他灭口了,从此,袁世凯萌生当皇帝的野心。

1915年他当上皇帝后,一切都出了问题,他的亲戚都叛变了。于是,袁世凯病入膏肓,总见术士向他索命。有人请他吃药,但他从不吃药,因为药汤和他给术士喝的毒药很像。他身边的人都知道原因,但不敢告诉大家。最后,他们改用针灸治疗,但没有挽救他的生命。

3、气死之说

另一方面,理论界认为袁世凯死的原因是帝制的失败、背叛和愤慨。有人说:“袁世凯没能称帝,羞愧.愤怒.怨恨.忧虑之心理循声迭起,不能自持。”“盗国殃民,丧权乱法,在中国为第一元凶,在人类为特别祸首,其致死固宜,益以年老神昏,兵亡将变,体面无存,袁氏心非不石,顾后思前,能不自疚,此即袁氏死之真因也。”

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是怎么死亡的?

4、女色之说

还有一种说法,根据当时袁世凯身边人的记忆,“袁世凯的死主要是因为对女人的贪欲。”按照这个理论,袁世凯的生活是非常颓废的。除了他原来的妻子,还有9位小妾和姨太太。因此,他每天服用鹿茸、海豹肾等补药,以满足性生活的需要。自1916年春节以来,他身体一直不好。后来,他经常腰痛,经法国医生抢救后死于尿毒症。

民国时期的袁世凯是怎么死亡的?

总结

袁世凯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一个短命的皇帝,刚做了83天皇帝后,突然去世,难以置信,这是真的。也许是上帝的不情愿,也许是人民的唾沫杀死了他,也许是他害怕蔡锷的护法运动。但这些很可能是,这样一个窃贼的死因是什么?

总而言之,有两个原因。有人认为他死于疾病,也有人认为他死于愤怒。总之,袁世凯是逆时代潮流而为的,根本得不到人民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得到人民的反抗的呼声,他终究会成为历史上被人民唾骂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辛亥革命   袁大头   帝制   尿毒症   次子   西医   术士   长子   中华民国   中国   总统   皇帝   愤怒   说法   民国时期   原因   袁世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