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与妈妈的爱

2020年,我看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习惯了接受,就忘记了感恩!》。至今难以忘怀。文中有这样的文字:

当你快饿死的时候,有好心人递给你一个馒头,你感激涕零,认为“他真是一位大善人”;

然后,又有一个好心人送了你一个馒头,你继续泪崩,这回吃饱了;

然后,依然出现好心人不断送你馒头,当你手握第10个馒头时,你内心的感激之情开始褪去,在心理上,微妙的变化开始产生:

……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叫“感恩的边际效应”:

在一连串的帮助之后,受助者内心的感激之情层层递减,最终坦然接受,甚至认为理所应当。更有甚者,一旦发现馈赠中断,还会心生怨恨。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吗?

妈妈从早到晚,照顾你的生活。你出去上学,惦记你,学校的饭菜你吃的习惯吗?你出去玩,千叮咛万嘱咐,别跑,慢慢走,注意安全;你上班了,你结婚了,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已经是父母了,但在妈妈的心中,你还是孩子,直到妈妈老了,离开了,对你的挂念才结束。

从小到大,妈妈为你操了多少心?给了你多少无微不至的关怀,你能记住多少?,你面对妈妈的付出,你说过几次谢谢。

妈妈太累了,上床休息一下,没想到睡着了,你回家后发现没有做饭,你大发脾气,那一晚,妈妈再没有睡着。

你去体育场看球,妈妈拖着病痛的双腿,沿着座位一排一排地找你,只为了给你送那一件外套。你看见妈妈,没有一句感激的话,而是说,你干嘛来了,我不冷,一把把外套扔到妈妈的身上。那一天,妈妈是流着眼泪离开的。

你放假回来了,妈妈不知道给你做些什么吃,好多菜,摆满了一桌子。你走了,走出两里地,一回头,妈妈还伫立在寒风中,默默地望着你走的方向。

母亲,不是给你一个馒头的那个人,你没有感激涕零;母亲不是那个第二个好心人,你没有泪奔;母亲是那个不断地给你馒头、衣服、金钱、一切的人,你心安理得,认为是应该的的,得之理所当然。

难道真的是:习惯了接受,就忘了感恩吗?母亲日常生活中的的点点滴滴,那些真心真意,你看不到吗?

是视而不见,还是熟视无睹?是不懂感谢,还是不屑于谢?

审视一下自己,如果你错了,马上回去,或打个电话,告诉妈妈:妈妈,感谢你的付出,孩儿什么都知道,妈妈,我爱你,谢谢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馒头   大发   妈妈   感激涕零   千叮咛   善人   理所应当   好心人   外套   感激   内心   母亲   习惯   发现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