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三个法则,让你免受借钱的损害

大家好,我是tris,今天是我早起写作的第六十五天。

借钱这个事儿想必大家在平日里难免会遇到。

无论是找别人借钱,还是借钱给别人,都是比较难处理的事。

即便是一些富人、贵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都会处理不当。

借钱一事经常会闹出很多的问题,许多人因为借钱处理不当成了仇家;

把钱借给了别人,一段时间后,你去问他要,他偏偏就是不愿意给你,即便他有余钱。

很多时候,借出去的钱没要回来,反倒把两人的关系搞砸了,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掌握如下的三个法则,让你免受借钱的伤害。

掌握这三个法则,让你免受借钱的损害

01

借小勿借大。

增广贤文有言:

“人上十口难盘,帐上万元难还。”

这话啥意思呢?

长话短说,就是人数达到了十个人以上,盘问和追查就会变得很困难。如果一个人的负债超过了万元,基本上就没有还钱的可能了。

这上面的“万”指的并不一定是万元,指很多,多到借钱的人偿还不起。

量入为出,利析秋毫。方为理财之道。

朋友之间,借点小钱无伤大雅,他不还你顶多可能就少了几顿饭钱,即便有点可惜,但自己不会遭受特别大的损失。

如果借出了很多钱,这些钱可能是自己几年的工资,自己拼死拼活挣来的钱,对方结果耍赖不还,这恐怕没几个人能接受的了吧。

每个人的钱都来之不易,借钱的时候要慎之再慎。

掌握这三个法则,让你免受借钱的损害

02

借近不借远。

古话说得好:

“放债如施,收债如讨。”

意思是这样的,放债的时候怀着施与恩惠的心情来给予。而收债的时候却不得不像要饭的那样去哀求。

这八个字用来描绘借钱人心,可谓入木三分。

借钱给别人的时候,主动权在自己手上,他人有难哀求,自己有如同在施舍救济一般;

钱一旦借出去后,主动权就到了借钱的人手上,还不还,怎么还,都由他说了算,他成了大爷。

借钱的时候,千万要三思而后行。

为什么说要借近不借远呢?

举个例子,我和你是一个部门的同事而且合租,咱们俩天天都会见很多面,

你一天在干啥,我基本心里有数,对你的人品也有个大概的了解,

日后免不了还会有合作,如果你真的需要救急,有余钱借点给你还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咱俩平日里都没什么交集,甚至几年没联系了,你只是突然缺钱了才想起找我,

我连你在干什么在哪里都不知道,日后如何找你?我怎么敢借钱给你呢?

掌握这三个法则,让你免受借钱的损害

03

借急别借穷。

这与救急不救穷如出一辙,这人平时不缺钱,只是突然遇到了难事,

导致金钱方面有点捉襟见肘,这种暂时的困难我们可以量力而行地借给他,他也会记在心中,不会恶意地赖账。

反过来,有些人一直就很穷,工资也很低,还喜欢透支用钱,

借钱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甚至把借来的钱当作是自己的,

我们为什么要借钱给他?你找他还钱的时候,他还得起吗?很可能会死不认账。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碍于朋友间的情谊,不敢轻易拒绝别人的请求,有时把钱借出去后,自己还得找别人借,生怕失了朋友。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完全可以事先亮出自己的底线,千万不要怕得罪别人。

谈钱不伤感情,不谈钱才是真的伤感情。

如果他真的因为你不肯借钱给他,而闹着与你翻脸,那么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你越怕得罪人,借钱之后就越不好意思去要,结果很可能钱也借了,朋友也丢了。

掌握这三个法则,让你免受借钱的损害

04

老梁关于借钱一事有着深刻的见解:

“借钱这个事儿,你要能借给他,你就能给他,你要不能给他,别借给他,借钱特难办,都是朋友,借钱就相当于把朋友借出去了,他还钱的时候,朋友就还回来了,钱没还,朋友也跟着就丢了,有很大风险。”

深以为然,我们借钱一定要把握好三个原则:借小勿借大,借近不借远,借急别借穷。

这三个准则是我们处理借钱一事的法器,越早掌握,就能越早摆脱借钱带来的损害。

点个关注,与朋友们共勉。

掌握这三个法则,让你免受借钱的损害

掌握这三个法则,让你免受借钱的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利析秋毫   余钱   量入为出   人财两空   都会   拼死拼活   心里有数   主动权   事儿   法则   不当   日后   手上   困难   工资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