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有全无”心态正在悄悄毁掉你

大家好,我是tris,今天是我写作的第九十四天。

什么是“全有全无”心态呢?

就是:想要做一件事情,并为此制定了详细计划,就必须要遵循计划去完成不可;

倘若最终没有按时按量做完,就是彻底失败的。

这可以说是一类特别常见的思维误区。

一定要认识到: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真正对你起作用的,是你实实在在地“做了”,而不是“坚持做完”的行动本身。

“全有全无”心态正在悄悄毁掉你

01

做了就是成功,完成优于完美。

你写了100字日记,只要写了,就是有用的,肯定比你不写要强,不是你非得不间断地写上一个月、一年,才有效果;

你看了5页书,只要看了,就是有用的。可能你一周做不到天天读,甚至一本书要用几个月时间才能读完,也不影响它带来的作用;

你去外面小跑了10分钟,可能汗都没出,但只要身体运动了,就是有效的,比你一直躺在床上玩手机好太多,并不是非要去健身房大汗淋漓一番。

我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

但人要进步,还是得经常去比较的,但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过去的自己。

只要比过去的自己好,即使只好那么一丢丢,甚至与远自己的目标相距甚远,也是好的。

不断超越自己的同时,你就不知不觉间超越了许多人。

打个比方:我给自己设了个目标,从今天开始,每天写100字的日记,坚持写一个月。

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漏了几天没写,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忙忘了;

还有几天字数不达标,或许因为实在想不出写点啥。

总之,因为诸多原因,我未能按时按量地完成计划。

那么请问,我失败了吗?

当然不是,相反,我收获了太多。

和一个月啥都不写比起来,最起码我实实在在地写了两千多字,写日记带来的收益,是真切地属于我的,可以说是额外挣来的。

不要以为,定了目标,只要按标准或者超额完成才是成功,才是理所当然。

一定要明白:我们应该对比的,是真实的现状,而不是那个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理想的“目标”。

“全有全无”心态正在悄悄毁掉你

02

千万不要把没有实现的目标,当成理所应当的东西。

一定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打卡”一类的的形式上,而是应该专注于实在的行动和内心的反响,

去思考:

我一天干了哪些活儿?

我的感受如何?

我收获了什么?

如果写了日记,就把焦点集中于:

内心对写日记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

工作上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做了哪些不同寻常的事儿?又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技能、思维?

今天脑海中产生了什么奇妙的想法?是不是可以写成文章分享给大家?

如果做了运动,就把注意力集中在:

运动过程中,是痛苦更多?还是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多?

有哪些动作可以做得更加标准,既好看又实用?

有没有突然发现某个动作的要领,而暗自窃喜?

锻炼后的泵感和莫名的自信是不是感觉爽爆了?

总之,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细致体味内心的感触,体验每一次行动后的反馈和成果,

并将其化作动力持续下去,形成良性循环。

而不是死死地盯着目标,时不时算算“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这样只会让自己体会到无尽的落差,早早放弃,草草收场。

你不是在“赶目标”,而是享受追逐目标中踏实行动获得的乐趣。

使得唐僧修成正果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那条路!

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不竭动力的,从来不是悬在头上的恐惧,而是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全有全无”心态正在悄悄毁掉你

03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可以给朋友们带来一点感悟和启示。

倘若你长期被“全有全无”的心态困扰,也希望可以给你提供一份力量,助你走出这个思维误区。

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反馈,关注每时每刻的自己,这尤为重要。

点个关注,与朋友们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多字   实实在   唐僧   心态   满足感   成就感   误区   有用   说是   内心   思维   反馈   目标   动作   日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