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有一种尊重,叫做漠视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公司在写字楼13层,窗户冲着一个公园。


奇怪的事发生在礼拜五。


进入寒冬,一到周五上午,公园的一角都会聚集一群人。


五六十人,或三三两两,或几人一群,


像在争论、交涉……


临近中午,人群才会渐渐散去。


要知道,在北方城市的深冬,他们在零度的户外站一上午,


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禁不住好奇,要探个究竟。


当我走近人群,却不敢上前,


因为,靠近他们的时候,我就知道了真相。


站在13层楼往下看,这群人显得非常激动,交流的时候都在指指点点;


站在这群人身边,才看清,他们在用手语交流……


原来,这群人天生失聪,


约定好时间,选择公园角落,


即使在寒冬,他们也要在这座城市找人“说说话”。


不止是我,公园里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这群人的“聚会”。


有些人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他们,还有人驻足“观赏”……


正在这时,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姑娘大声喊了一句:你别看他们啦!


“那群人”显然听不到小姑娘的呐喊,


只是“围观”的人非常诧异,不知又发生了什么。


原来,小姑娘的妈妈一直在盯着“那群人”,小姑娘想拉着妈妈的手离开,


“我们老师说过,聋哑人打手语的时候,不要看他们,没礼貌!”


心里一震。


是啊,这个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没有错!


包括女孩儿妈妈,很多围观的人们低着头走开,


而“那群人”依旧比划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有一种尊重,叫作漠视;有一种伤害,叫作关爱。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


显然,并没有太多人在意这样的日子,


我们对残疾人的尊重和权利维护,


在12月悄然无息地进行着。


那个孩子的一声呐喊,告诉我们:


围观,对“那群人”来说,太失礼了。


2005年春晚,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震撼了中国,


通过媒体采访,我们才关注到,


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人平日承受很多歧视,


原本无助的他们,活得就很艰辛,


而我们的“围观”,如同表达着:“嘿,你们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好奇怪!让我好好观赏你们!”……


感谢那个孩子,让我们反思:什么才是对特殊人群的尊重。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很多人都在稀里糊涂地围观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当你没有选择援手,漠视也许是就是最大的善举。


两个多月前的一个晚上,苏州。


一名穿着汉服的年轻女孩儿在闹市区,脱掉了衣服,沿街裸奔……


不知道是被人下了迷药,还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有人上前帮助她……


周围的人在做什么呢?


人们纷纷举起手机,蠢蠢欲动,很多人发出戏谑的嬉笑声和尖叫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他们一边拍着女孩儿的丑态,一边起哄大喊:脱光,脱光!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女孩儿裸奔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附近很多人蜂拥而至,足足有数千人,周围的主干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围观的男男女女,欢呼声此起彼伏,就是没有人上前阻拦,或者帮她遮掩。


喧闹了很久,还是一位好心的保安大叔上前,帮女孩儿披上了衣服,


据说保安还被很多人骂“多管闲事”……


事后,这名女孩儿被爆出是被男友欺骗,骗光了钱财,精神上受到刺激,大庭广众之下,才做出这样的举动,


听着很让人心疼。


更让人心痛的是:围观起哄的人。


围观,是一种力量;如无悲悯,围观或是一种伤害。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称为“市民记者”的时代,只要你有一部手机,


录上一段视频,或拍上几张照片,传播到网上,


你就能把眼前的“新闻”传播出去,还能成为“独家新闻”的发布者。


可是,在此之前,你是否问过自己的良心:如果这个女孩儿是你的亲人,你会举起手机对她没完没了地拍个不停吗?


深夜十点,当一个陌生女孩儿的裸体被千人围观,


你也许做不到帮女孩儿遮羞,但是你完全可以不拿手机对准她!


另一方面,不知当晚围观的人群中,有多少人是带着孩子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裸奔”场景,以及周围人的叫好声,有没有人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这样的突发场景在孩子心中种下什么种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更可怕的是,那些叫好的人群中,有多少人已经或者即将为人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成为他们的榜样。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还有这一层,你可曾想过?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深冬,61个成年人躲在公园一角,只有一个孩子喊:别看他们

看完这两个故事,大家有没有再进一步想一个问题:


面对特殊群体或突发事件,


如何给孩子解释他们看到的现象。


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心理发展阶段都不一样。


如何描述,才能让孩子明白“残疾人”的存在,以及非正常场景的出现,比如大家围观“女子裸奔”。


一般来说,当三四岁的孩子问到残疾人的问题时,


有的母亲会对孩子说:他们是天上派下来的天使,只不过在下落的时候不小心折断了翅膀。


孩子再稍大一些,家长可以客观地描述:盲人的眼睛看不见,所以,他们的耳朵会比正常人更灵敏;有些人腿脚不方便,所以出门的时候,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的帮助。


还有一点,尤为重要:


告诉孩子,大部分的残疾人需要同情和帮助,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需要被同情,他们的内心更希望被无差别对待,


在帮助残疾人之前,要先问一句:“你好,请问需要帮忙吗?”


在被允许的前提下,伸出援手,这何尝不是一种尊重对方的体现呢?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曾说:


躯体总是以惹人厌烦告终。除思想以外,没有什么优美和有意思的东西留下来,因为思想就是生命。


孩子的心是纯净善良的,即使有一天家长不在了,家长的思想,却可以实实在在地传宗接代下去。


至于面对街上突然出现女子裸奔,围观的人们把街道堵个水泄不通的突发事件,


作为家长,首先要挡住孩子的视线,面对低龄孩子,很难讲明白眼前发生的事情,


之后,要迅速带孩子撤离现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星猫亲子家园】公众号

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写道: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身为家长,头脑要保持清醒,大规模人群围观,容易造成踩踏事件,


如果你选择带着孩子一同围观,如同把孩子置身危险地带。


再说了,如果人群中不是有人“裸奔”,而是有个拿刀的疯子呢?


到了安全地带后,你可以选择报警,


这样的做法就是在告诉孩子:如果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找警察帮忙。


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都是一件件的小事,而每一件小事背后却蕴含着“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


它关联着孩子的内心成长,以及个人修为……


日本作家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其实,功课就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


有心的父母会顺利通过考试的。


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萧伯纳   孩子   都会   聋哑人   深冬   水泄不通   女孩儿   残疾人   亲子   成年人   小姑娘   群体   场景   公众   家长   父母   公园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