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作为一名历史纪录片,以及喵星人爱好者,飘一直有一个遗憾。

我们看过各种元素结合的纪录片。

美食文化、自然科学、军事竞技……

那为什么,没人将猫和历史结合起来呢?

难得之前看到一部《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惊喜点开,结果也只是将猫咪形象拟人成历史人物。

难道中国人与猫的过往不有趣吗?

追溯起来,《诗经》《礼记》早就有猫的爪印。

猫猫的故事,远有武则天,近有钱钟书。

就因为没有列入十二生肖,我们喵星人就得这么被忽视?

所以飘今天就想写点好玩的,如果飘来拍《历史里的那些猫》,应该是这样——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谷仓中一片黑暗,月亮照进窗户,米堆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突然,“喵”地一声,一只叼着老鼠的猫迅速穿过月光。

原来,是老鼠在偷米。

镜头移动出窗,越升越高,明月高悬,篝火摇晃,万籁俱寂。

此时的中原大地,城市还未形成,文明还在发展,猫这个物种,才刚刚被人类驯服。

正如大家所见,相比于狗的忠诚,猫好像更特立独行一点。

原因很简单,因为驯服狗是为了看家打猎,而养猫是为了抓老鼠。

所以,相比于有家庭模式就开始养狗。

猫要等到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被驯养。

这一等,就晚了几万年。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足形金饰 东周

但虽然还没驯化,“猫食鼠”的习性已经被祖先注意到。

《淮南子》里写,“鼠之遇狸,必无馀命。”

也就是说,老鼠遇上猫,小命不保。

因此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猫捕鼠,去了禾苗之害。

所以“猫”字里才有“苗”。

也因为“食鼠”对农业生产有利,所以猫还被《礼记》列为了“蜡祭八神”之一。

而这一习俗,至今还在一些地方留存着。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云南农村用以镇宅的“瓦猫”

那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养猫的呢?

虽然考古学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点。

但据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猫骨来看,中国人至少在5300年前就已经开始试图撸猫。

而具体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扬权》里找到证据。

使鸡司晨,令狸执鼠,皆用其能。

让鸡报晓,让猫抓鼠,说明在战国,养猫抓鼠,已经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了。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但别以为养了猫,就能开撸了。

毕竟才刚驯养成功,天性难违。

不仅折腾——

《淮南子》里说“发屋而求狸”,意思是指把屋子拆了也要抓住猫。

可见这只猫让人多头疼。

而且野性——

《淮南子》又说,“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搏鸡也”。

意思是,猫虽然能抓老鼠,但不能让它跑到院子里去,不然鸡就没了。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猫和中国人还是处于一种相爱相杀的状态。

以至于到了隋唐时期,猫的野性虽除,但名声依旧两极分化。

有人爱猫之美丽,有人怕猫之诡异。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后唐书》里说,其实武则天本来挺喜欢猫的。

还专门派人到各地收集了各种好看的猫养在宫里。

结果,因为萧淑妃死前诅咒她,“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吓得她规定整个宫里都不许养猫。

不过,即便社会气氛在那,还是有人抵挡不了猫的诱惑。

唐德宗年间,中国第一个有名可考的猫奴出现了!

张抟(tuán)。

他养了数十只猫,不仅如此,他还专门买了昂贵的碧纱橱,供猫当猫抓板玩。

《南部新书》里说,他每次回家,几十只猫铺天盖地冲到门前迎接他。

想想这个画面,一定要在飘这部纪录片里大肆渲染。

但注意,下一个镜头,一定要切到张抟上街。

为什么?

因为他养的猫实在太多,异于常人。

以致当时的人都怀疑他是猫精,碰到都绕着走。

被猫包围的满足和被人躲避的尴尬,可以说是历史转折处的最好见证了。

因为马上,大宋就要来了。

中国第一个猫奴时代。

即将开启。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到了宋朝,中国人终于不养鸡……不是,中国人终于发现撸猫的乐趣了。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到了宋朝,有关猫的书画呈现井喷式增长。

就只说宋徽宗当朝的那几年,光是官修画录《宣和画谱》里,收藏的猫戏图。

题目带“猫”字的就有136种。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猫蝶(耄耋)图》 北宋 宋徽宗

诗歌,更是浩如烟海。

可要说最会写猫的,当属陆游。

我们上学时,都学过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首诗其实是分为上下两首。

我们学的是第二首,还有第一首。

前方高能,撸猫的千古名章出现了!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有多经典呢?

以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读书破万卷的武亦姝都对这句爱不释口。

你看外面雨啊,风啊那么大

我在家摸猫

我就不出门了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有猫的朋友们,是不是深有同感!

而这还只是陆游众多rua猫诗其中的一首。

再比如“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陇客询安否,狸奴伴寂寥”“狸奴共茵席”“狸奴睡被中”“夜长暖足有狸奴”。

下次朋友圈发喵喵,新文案get✓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蜻蜓花狸图页》 南宋 李迪

当然大宋的养猫热还不止于上层、文人圈,百姓也多以养猫为乐。

《武林旧事》里就提到过,当时的杭州市场,就已经催生了一系列与猫有关的行业。

什么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给猫做美容)等猫经济产业链啊,甚至还有专门的寄养和剪毛服务。

不仅设备齐全,花样还不比我们现在少。

甚至于,对猫的喜爱,已经让宋朝人将其列为一个家庭成员。

当时有句话叫“纳猫如纳妾”,宋朝人将领养猫这一行为,称作“聘猫儿”。

聘猫之前,要先翻一翻《玉匣记》,选一个“纳猫吉日”,再写一份纳猫契。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纳猫契

对了,还得为猫挑选聘礼。

如果聘来的猫是家猫生的,就要给主人家送盐、糖或者茶叶等;

如果聘来的猫是野生的,就要给猫妈妈送一串小鱼。

黄庭坚就曾在领养一只野猫后,写过一首《乞猫》: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受他影响,后世也有把猫称作“衔蝉奴”的。

宋朝之后,明朝人对猫的喜爱再攀高峰。

明宣宗朱瞻基画的《画下狸奴图轴》,至今仍藏于辽宁博物馆。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五狸奴图卷》 明 朱瞻基

而嘉靖皇帝。

不仅设了“猫儿房”有专人伺候猫,还给猫设官职和昵称。

公猫叫“某小厮”,母猫叫“某丫头”,绝育猫叫“某老爹”,有封号的猫就叫“某管事”。

甚至这些猫的伙食标准还被记入了史书:

养猫十二只,日饲猪肉四斤七两、肝一副。

这可比当时绝大部分的老百姓吃得多了。

《万历野获编》里说他一只叫“霜眉”的猫死了,悲痛万分,就命人打一副金棺材,葬在万岁山,立了块“虬龙墓”。

当时有一个礼部学士袁炜因为《祭猫文》里的一句“化狮为龙”,被他大为赞赏。

直接升职为吏部侍郎,没过多久又升宗伯,加一品,入内阁。

这晋升速度,理由,前所未有!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写生册》 明 沈周

但到了清朝,猫在紫禁城里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因为出身游牧民族,所以满族皇帝更喜欢能帮助打猎的狗。

可这并不妨碍深受汉文化浸润的文人,对猫的追捧。

咸丰年间第一次出现了对猫和猫文化进行系统整理的《猫苑》。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晚晴四大臣之一张之洞,就是个名副其实的猫奴。

他的堂兄张之万在写信给弟弟张之京时,吐槽他。

之洞卧室里有数十只猫,都是他亲自喂养的。猫有时候在书上拉屎,之洞就拿手帕擦干净,也不觉得脏。

他还跟旁边的人说:

“猫懂什么啊?猫又不是人!但要是人到处拉屎,那就不能原谅了!”

对不起张大人,怪只怪猫砂1947年才发明。

传入中国时间晚了。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的确,到了近代,养猫就更方便了。

各种猫砂、猫粮、猫罐头。

养猫容易了,撸猫也成了更简单的事。

就说民国的大家学者们,就没有不爱猫的。

现在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课本里的《猫》就是老舍写的,梁实秋每次喂猫前都要挑老半天鱼刺,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发电报回家还会问“爱猫安否”……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老舍与猫的合影

哦,好像鲁迅因为小时候猫吃了他的隐鼠,所以不爱猫。

但随着年纪大,也看开了,语气也委婉了:

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它们,更何况杀害。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不过鲁迅讨厌猫也不是没有道理,可以说这些猫真的把大师们折腾得够呛——

季羡林先生巅峰时期同时养了十多只猫。

关键他还不绝育,由着猫在家发情乱尿。

最后,还是儿子季承受不了,把猫拿去中国农业大学做了绝育。

季羡林事后看到猫咪愈后无碍,才勉强接受。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季羡林与猫的合影

丰子恺也爱猫,朋友知道后就一下子送给他五只。

结果这五只猫整天成群结队地偷鱼吃,家人们都很生气,但丰子恺直接张之洞上身:

“猫懂什么啊,他们饿了当然是要找吃的,偷鱼吃,说明没吃饱!”

于是让家人每天都多买几条鱼,直接捧到猫面前给他们吃。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丰子恺与猫的合影及关于猫的漫画作品

可要说为猫沉沦,谁都比不过钱钟书。

在杨绛为《围城》写的后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说,钱钟书家的猫半夜和别的猫打架。

打不赢。

钱钟书就偷偷备了一根长竹竿,放在家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只要听见猫儿叫闹。

就立马从热被窝里跑出来,抄起竹竿,帮自家的猫儿打架。

飘觉得,这个画面应该这么拍:

凛冬的北京,寒冬呼啸,月光之下,两只猫在屋顶相互撕咬。

忽然,房门大开,一个教授冲了出来,呼着白气挥起长杆,向屋檐打去。

把猫赶走后,钱钟书叉着腰哈哈大笑,也算真名士自风流了。

但你要说养只猫至于这么真情实感吗?

还真至于。

在这之前,杨绛先生还说了一个故事。

讲这只小猫小时候第一次上树,结果不敢下来,钱钟书就设法把它救下了。

结果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钱钟书腕上一搭,以表感谢。

钱钟书从此就觉得这只猫是有灵性的,所以特别宝贝。

可能也正是这种灵性和折腾并存,才让猫在数千年里,让人恨又不是爱又不是。

其实如今,也有一些明星是爱猫人士。

就比如最近因为《悬崖之上》再次走入观众视野的张译,就一共养着七只猫。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平时微博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晒猫。

不仅养,张译本人还是知乎猫类问题的回答达人。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易烊千玺家里的猫更多,一共有十多只猫。

其中一只缅因猫因为跟千玺长得像,还上过热搜。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除了他俩外,胡歌也特别喜欢猫。

但胡歌家的猫和别人家的不一样,一共五只,却没有一只是买的。

一只是做活动时收养的,还有一只是领养的,还有两只是它们的孩子,还有一只是路边捡的。

但都一直养到现在。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而说到自己最喜欢猫的那种性格,他回答说:

猫咪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且猫很独立,所以我很欣赏猫那种自由自在的性格。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但最近,他可能打脸了。

因为他在一个广告里演了一只总是缠着主人的猫。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是的,你没看错。

这张猫脸就是胡歌。

但这只猫和他之前所喜欢的猫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之前他很欣赏猫那种独立、神秘、自由自在的性格。

但这只猫,却总是想引起主人的注意。

一会扒拉杯子,一会推翻盆栽,一会又想薅鱼缸……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这还是在主人在家的时候。

而每天早上主人出门时,他就拽着主人的衣服不让走。

眼神幽怨,一脸委屈,还装病吐毛。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等到主人晚上回来,发现了主人身上有猫毛,还会吃醋。

扒拉沙发,呜呜哇哇。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为啥这只猫这么异于常猫?

原来,胡歌演的是一只16岁的橘猫。

但人的年龄算,已经垂垂老矣。

它缠着主人,不过是想让主人多陪自己一会儿。

看到这,飘忽然就理解了历史上那些名人在爱猫去世后的悲痛。

想想,养株草木尚且有情,更何况是陪伴自己这么多年的猫。

怪不得,广告里的主人每次看到老猫,也都会说一句:

真希望你一直都在啊。

为什么都迷上了他,我算见识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淮南子   老舍   鲁迅   小猫   礼记   宋朝   纪录片   猫咪   中国   见识   老鼠   主人   养猫   中国人   喜欢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