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警察”组建一年,公安机构改革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截止4月19日,查扣假劣口罩4980余万个,涉防疫物资案值近3亿,这是一支新组建不到一年的队伍交出的最新成绩单。

2019年6月27日,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局长吕武钦首次亮相新闻发布会,宣告外界期待已久的“食药警察”队伍正式组建。

“食药警察”组建一年,公安机构改革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摄影:满博

在公安部内设机构改革中,这一新组建的机构,统一承担打击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生态环境、森林草原、生物安全等领域犯罪职责,一改多年来食药监管“九龙治水”、“行刑难接”的难题。

“既与时代需求相适应,也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将有力推动全国公安机关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打击犯罪的专业化水平。”在去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吕武钦曾如此介绍这一改革大动作。

如今,“食药警察”这支新队伍已成立一年,过去一年间,“昆仑行动”聚焦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侦破案件3.9万起,捣毁“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1.5万个,涉案总价值达350余亿;严打口罩等防护物资违法犯罪,收缴4980余万个口罩。

公安改革之后,“食药警察”屡出重拳,展现了维护食药安全的决心和力度,也打出了一片新气象。

1 疫情之下迎大考,查扣近五千万口罩为保障民生发力

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对食药领域监管体制改革力度空前。”长期关注食药监管领域改革的专家向南都记者如此评价。

2018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印发,启动此轮机构改革,食药领域的行政监管权整体移交市场监管总局,由其进行综合执法;去年初,公安部内设机构改革中,又专设食品药品侦查局,以重拳打击食药环、知识产权领域犯罪。

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支新组建的队伍,迎来大考,防疫任务之下,食药警察动作频繁。

疫情初期,为防范公共卫生风险,2月10日,公安部会同多个部门部署开展打击野生动物交易专项行动。两月有余,最新数据显示,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侦办涉野生动物刑事案件3200余起。

随着疫情发展,口罩等防护物资需求激增,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实施制售假劣口罩及其他防护用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2月13日,公安部等8部门再次联合部署开展打击口罩等防护物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止4月19日,各地公安机关查扣假劣口罩4980余万个及一批医用酒精、消毒液等物资,案值近3亿元。

在严防形势之下,疫情迎来了峰值拐点,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这支“食药警察”队伍再次针对如何推动复工复产,保障民生发力。

4月8日,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依法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十项措施》,十条措施涉及严打危害食药安全、制售假劣农资、工程建设领域伪劣产品、影视网络培训领域侵权盗版、涉野生动物等犯罪。

公安部食药犯罪侦查局局长吕武钦明确表态,将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方式,尤其改进涉企案件执法方式,建立绿色通道,对涉企犯罪案件快侦快破,快速追赃挽损;要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案件进行全面清理,加快办理进度,提升办案质量,保障权利人企业合法权益。“在依法履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困难,助推复工复产。”

2 食药犯罪侦查局去年首次亮相,一年侦破超4万起案件

2018年3月初,《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炉,让各大部门的改革进入“快车道”,组建食药警察队伍,也成为此次公安内设机构改革中,备受外界瞩目的一项大动作。

2019年5月7日至8日,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于京召开,再度明确提出,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要坚持改革强警,把新时代公安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要求,公安改革,要以改革为抓手,优化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力量资源配置,加强机构人员职能整合、业务工作融合、机制流程衔接。

随后,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首次亮相公安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担任局长的吕武钦和副局长李剑涛齐齐亮相,前者此前任公安部审计局局长,后者则曾任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两位官员的露面,也向公众揭开了这个新组建部门的“神秘面纱”。

吕武钦介绍了这一新机构的职能:不仅将打击食品药品领域犯罪,还将原有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所承担的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犯罪职能,以及原国家林业草原局森林公安局打击森林、草原和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等职能进行整合。这意味着,这支新组建的队伍,比原本公众期待的“食药警察”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和责任。

据南都记者统计,截止当年6月,全国31省市中已有超过半数成立了省级的食药犯罪侦查队伍。

初次亮相发布会,吕武钦带来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介绍,1月至5月,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4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500余名,捣毁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3800余个。

“老百姓最担心的食药犯罪问题就是我们打击的重点。”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副局长李剑涛发布会上开门见山,针对食药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下半年,公安机关还将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犯罪突出问题展开为期半年的集中打击行动,并将突出网上侦查,加强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展新一轮涉网打假行动,依法打击电商平台售假活动。

为期半年的集中打击行动,即是被外界瞩目的“昆仑行动”。该项行动自7月25日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据公安部方面透露,“昆仑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9万起,捣毁“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1.5万个,涉案总价值350余亿元。其中,近三分之一为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涉案价值达128亿元。

3 增设“食药警察”酝酿多年,破解打击治理难题

回顾过去一年,“食药警察”交出了一份颇为瞩目的成绩单。这个新组建的部门虽增设不到一年,但业界为此呼吁奔走却已有十余年。

2008年,湖南长沙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尝试将公安力量引入到食品打假领域,以加强对食品犯罪的打击力度。2009年6月,全国首支食品安全公安执法队伍——长沙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食品安全执法大队正式挂牌成立,其后各地陆续跟进,尝试在公安系统内设立专门打击食药犯罪的部门机构。

在国家层面明确将设立“食药警察”前,地方已实践了5年。

2014年,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再度公开表示,食药监管面临多头执法、职能交叉的情况,中国食药监部门的技术水平和执法能力还远远不足,相关人员数量与行政人员出现“倒挂”,此外,食药行政执法中不乏存在“以罚代刑”现象,即不移交案件给公安机关而用行政处罚替代刑事司法责任,导致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降低。

打击力度不足,行政力量欠缺,让不少专家学者呼吁,全国需专设专门的“食药警察”以加大打击力度,保障食药安全。

2014年3月28日,在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和公安部的联合发布会上,时任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华敬锋首次对外明确信号:国家层面将成立一个专门的“食药警察”机构,以对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实现更有效的打击。

“未来,从中央到地方,将建立一支覆盖全国,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专业执法队伍。”华敬锋明确表示,这一想法已酝酿了一年,国务院还为此制定了相关文件。公安部、食药总局等部门正在协调,“很快会有一个结果”。

一年后,《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出炉,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管理制度体系。

这一战略布局,既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公安改革指明了方向,更为“食药警察”这支队伍的组建列出了更清晰的时间表。

4 重拳打击食药领域犯罪,完善“行刑衔接”

千呼万唤始出来,备受外界瞩目的食药警察队伍,正让改革的正效应不断彰显。

“改革力度空前,打击力度空前,但组建食药警察队伍后,行政监管与刑事犯罪侦查,能否构建良好的案件线索衔接机制,非常关键。”

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新组建食药警察队伍后,如何避免长期以来存在的“以罚代刑、有案不移、有案不立”的现象,如何厘清行政监管机关与“食药警察”之间协调配合的关系,实现“行刑衔接”提高立案率,仍是当前的一大难点。

南都记者关注到,为解决这一问题,多地亦在改革中不断探索。

2018年5月,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印发《2018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有效建立地区间、部门间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办联动机制,形成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合力。

《通知》明确,做好涉案物品检验与认定、办案协作配合、信息共享、涉案物品处置等工作,及时将达到行政拘留等治安管理处罚标准或者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就在去年6月2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食品药品侦查局局长吕武钦再次提及,食药领域牵涉面广,问题复杂敏感,既需要各部门协同共治,也需要公安机关大力配合监管部门。

为此,食品药品侦查局副局长李剑涛曾表示,公安机关将结合打击办案实战经验深入研究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积极推动修订完善法律规范,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为从严从重追究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和完善的制度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公安部   警察   公安   假劣   舌尖   口罩   公安机关   疫情   副局长   食品安全   食品药品   机构改革   知识产权   力度   队伍   部门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