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觉醒年代》颠覆的爱情观:28年包办婚姻却创造了爱情的样子

前段时间《觉醒年代》热播,引发无数讨论,让我们看到了正剧也可以拍得这样有意思,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再只是历史课本上看到的那些冷冰冰的名字,而是鲜活了起来。

整部剧除了革命者们勇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李大钊,守常先生的爱情,他让我看到了婚姻最好的样子。

我们常说婚姻中一定要有爱,有爱的婚姻才能更加幸福,但两个人之间的爱是如何维系的,却很少有人知道。

李大钊的婚姻告诉我们爱情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创造出来的。

被《觉醒年代》颠覆的爱情观:28年包办婚姻却创造了爱情的样子

李大钊先生的夫人赵纫兰,是地地道道的农妇,是李大钊的童养媳,比李大钊大6岁,两人结婚的时候李大钊只有10岁。李大钊一直称呼妻子“姐”,赵纫兰则叫丈夫的小名“憨坨”。

李大钊学富五车,还曾留学海外,而赵纫兰大字不识一个,差距巨大的两人,却一直恩爱有加。

结婚后,李大钊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求学,家中全靠妻子赵纫兰操持,照顾老人、照顾孩子,还要支持李大钊的学业。

后来李大钊忙于革命,赵纫兰虽然不懂革命,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很多人认为,李大钊跟赵纫兰文化差距太大,一定没有共同语言,还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不离婚娶一个有文化的妻子?

李大钊却从来没有看不起自己的夫人,也没有因为夫人没有文化而觉得自卑,相反他一生敬重她、爱护她。

在他任职北大工作稳定之后,就将妻子孩子接到了北京跟他生活在一起。家里来客人,他会郑重地介绍妻子;妻子生病的时候,他会放下工作,专心照顾她;赵纫兰想要学认字,李大钊有时间就会教她读书、写字……

在外,他是让人尊敬的大学教授、学者,回到家,他就只是“姐”的“憨坨”。

被《觉醒年代》颠覆的爱情观:28年包办婚姻却创造了爱情的样子

同样,赵纫兰对李大钊的信任、关怀、支持也是无人能比的。

剧中有一幕让人特别温暖和感动:赵纫兰冒雨去被打给李大钊和学生们送饭,李大钊一边责备她冒雨前来,一边帮她擦干被雨水打湿的头发。

李大钊在北大就职时,薪水很高,但他的工资大部分都用来帮助贫困学生和工友朋友,家里经济很紧张,赵纫兰从来没有怨言,一直理解并且支持他。

她告诉李大钊,虽然不懂他做的事,但愿意支持他,家里的事情不用他操心,他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赵纫兰与李大钊的婚姻持续28年,生育了9个子女,4个孩子夭折,李大钊牺牲时年仅38岁,他5个孩子都由赵纫兰抚养长大,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赵纫兰不懂革命,也不懂时局,但她却知道丈夫做得都是大事,所以即使日夜担心,也不会拖他的后腿,而是尊重他,做他坚强的后盾,这也是李大钊能够一心革命的重要原因。

李大钊曾经这样评价赵纫兰:“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既是我的妻子,又是我的母亲,还是我的姐姐。”

被《觉醒年代》颠覆的爱情观:28年包办婚姻却创造了爱情的样子

李大钊和夫人之间的爱情既没有浪漫的开始,也没有浪漫的过程,有的只是相互扶持。

很多人在择偶时追求势均力敌,这本没有错,但却忽略了真正的势均力敌并不只是表面上的外表、家庭、经济、文化等方面,李大钊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人都是平等的,那些表面上的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尚的灵魂。

李大钊和夫人诠释了如何把婚姻过成爱情,用自己的真诚与包容去拓展婚姻的宽度。

被《觉醒年代》颠覆的爱情观:28年包办婚姻却创造了爱情的样子

作为现代人,我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爱情,却唯独缺少了爱的能力。

身处爱情、婚姻之中,总觉得不够幸福,想去外面寻找,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追求爱情的人,在感情中考虑的总是自己,一直在计算着利弊得失,然后感慨真爱太少。

究竟是真爱难遇,还是你自己没有卸下防备,准备好去爱一个人?

爱情从来不是一时的心动和想要靠近的欲望,而是日积月累的付出与包容,是每一次的全情投入和坚守,这样的爱情才是坚不可摧的。

被《觉醒年代》颠覆的爱情观:28年包办婚姻却创造了爱情的样子

最后用李大钊先生对于爱情的看法作为本文的结束,希望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想要的爱情。

“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保持他的自由、神圣、纯洁、崇高,不要强制他、侮辱他、污蔑他、压抑他,使他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李大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爱情观   婚姻   童养媳   爱情   势均力敌   在外   剧中   夫人   北大   差距   妻子   家里   丈夫   样子   事情   年代   孩子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