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的男女新同居时代

中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其中一部分男女进入了新同居时代,他们算不算集体进入了人生的第二春,他们究竟跟当下的年轻人婚前同居有何不同?让我们先看一下在这个群体中流行的老年人结伴同居生活协议书的部分内容:

一,双方自愿结伴生活不领结婚证,自由选择住男方或女方家,过一段时间后任何一方觉得不合适可以随时解除关系各回各家。

二,结伴生活期间的各自收入和财产都归个人所有,如遇到拆迁房子等事项受益方为房子原主人及子女。

三,结伴期间各自发生的债务由各自承担,男女双方在结伴期间发生的生老病医由另一方在第一时间通知对方子女,由子女第一时间接回家里照顾,另一方不承担责任。

四,男女任何一方去世,身后事由去世方子女承担,另一方不得干涉,在世方立即离开,不得带走财物,不再和该家庭存在任何关系。

五,男女双方作伴生活期间花费财务公开,如发生争吵任何一方不打招呼离开视作双方关系自动解除,另一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不得纠缠。

对于部分丧偶或者是离婚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在重新寻找自己的老伴儿的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更多的就是并不会采取正常再婚的这种方式,而只会采取这种只同居不结婚的方式。这是中国部分城市老年人群体的新动态。


曾有一篇文章说的就是老年人再婚的事情,文中说,有两位老人彼此相爱要结合时,双方的子女却反对,而且还闹得不可开交,弄得这二位老人身心俱疲,于是,死了结婚的念头。过了不久两位老人在外面租了房子,经常在一起相聚,双方的子女知情后,却从来不管不问。老年人最怕孤单,如果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只是想找一个相依为命的老伴儿共度余生。但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他们这个简单的愿望实现起来实在是不太容易了。作为儿女,为什么只看中了财产而丢掉了孝心?为什么年轻的一代要处处为老年人再婚设障而横加干涉,上演一幕幕棒打“老鸳鸯”的悲剧呢?为什么没有想到老年人再婚可以有效地帮助丧偶老年人消除孤独感和增加自信心呢?为什么不能丢掉那些陈旧的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视老年人的再婚为正常呢?凭心而论,真正不光彩的,应当受到社会公众舆论谴责的不是老年人,恰恰是那些以“关怀”老人为名的孩子们,却以谋个人利益为主,牺牲老年人幸福、抱着封建残余思想对再婚老人无端指责和百般刁难的人!


但是也有人认为:“老年人再婚,只同居不结婚行不行?”实事求是地讲,多半是不行的,协议再细也无法涵盖生活的细节,框架协议签订容易执行难,为了老年人以后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晚年生活着想,我们还是要采取:“既然是再婚,就要登记结婚,”毕竟我们的老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毕竟我们曾经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先进性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方家   中国   老年人   百般刁难   原主   老伴儿   子女   财产   老年   群体   愿望   老人   房子   男女   发生   关系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