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超越中国电影史的新作《纸骑兵》

好多年没有看电影了,看电影的习惯先是被看电视取代了,后来习惯看电脑,从盯着386到后来盯着老款的笔记本看视频看论坛,到现在时间都花在各个智能手机上看各个微信群了。

年轻的时候每过一二个星期天总要去看电影,遇到好看的电影去买票非常的紧张,几十个人像预备打架一样拼命挤到卖电影票的小窗口前,无数的手拿着二毛钱伸进小窗口,凭运气钱被卖票员收走买到电影票,有时候挤了半天相差二个人,看到票买完小窗口关闭的时候有点想哭。这时候边上有黄牛吆喝:当场票,当场票,一张四角(比正常二角翻一倍),一会儿又吆喝夜当夜当票(当天晚上的电影票适合情侣),当苏州小公园广场长征和东方红(现在的开明)等四家电影院的三家碰巧一起散场的时候,自行车的潮水挤满了通往五卅路的小弄堂(现在是开明北侧的花园到干将路乐桥公交站那一段)

后来有一段时间不看电影了,再后来陪女朋友看电影,因为选择的片子兴趣的不同,看得时候很无趣,有好朋友说你可以趁看电影的时候摸女朋友的手,回答摸过了,朋友问啥时候摸的?看电影前过马路的时候。朋友叹了口气说你应该带你女朋友看恐怖片,紧张处可以试探搂住女朋友,很想在看电影的时候试一试,但是自己也不喜欢看恐怖片。

星期一受《原味姑苏》杂志资深编辑的邀请和朱红老师等一批苏州老作家一起去看调试版电影《纸骑兵》,观看全程震撼:

第一《纸骑兵》所有的镜头拍摄地点都在苏州,可以明确而亲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有很厚重南方情节的故事。通过镜头看到了熟悉的苏州古城区,听到了熟悉的吴浓软语,熟悉的五卅路,熟悉的同德里,熟悉的老体育馆,还有既熟悉又陌生的苏州工业园区。

第二《纸骑兵》的故事情节展开是通过意识流来表达的,有时候分不清过去现实还是理想国里的场景,唤起了自己人生感悟的片刻体会也是如此。很多电影都表现客观世界的真实,但《纸骑兵》完美地展现了主人公主观世界的真实自然流动,的确美的电影艺术一方面要跟真实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必须跟自然保持一致,毫不夸张的说《纸骑兵》做到了这一点。

第三《纸骑兵》作为一部青春大片展示个体情感的丰富变化性,理性的把握自身的真实情感是极其困难的事,这也是当下恋爱中的男女所一直困惑的主题,片中三人情感的起伏将来会是吸引中国年轻观众群的亮点。

第四《纸骑兵》的细节处理很有意味,比如左林家的木马和脸盆架子一下子就唤起了时代的穿越,他在街道上偶然遇见卖报纸的剧团同事,暗示传统剧团和传统艺术的落寞和无奈,反映时代的变迁。

第五《纸骑兵》中有一句台词很经典:“纷沓的舞步,没有人能踩在同一个点上,就像左林和我,还有青青”,这不就是当下很多人际关系的写照吗?

第六电影的结尾很有意思,男主人公通过挣扎终于骑着纸马飞了起来,完成了个人的理想做一个骑兵,超越了与身俱来的罗圈腿,影片完全符合欧洲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自卑与超越。

当然也有同去的老作家观众说纸马是以前厚葬死人出殡用的,影片表达了个体的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和压抑,个体的宏大理想只有在死亡的轮回中得到下一个机会。这就是《纸骑兵》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不同的观众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和结果。

亲爱的资深网友,《纸骑兵》全球公映的时候您也该去看一看如此新锐超越时代的影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骑兵   开明   纸马   电影票   剧团   苏州   中国电影   新作   看电影   个体   女朋友   观众   熟悉   窗口   影片   真实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