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椅子”的破圈探索

本文转自作者 | 宁远

“一把椅子”的破圈探索

“椅(倚)子季”第一幕展览《一把椅子,》展览现场。图片提供:知美术馆

知美术馆的“椅(倚)子季”项目以当代艺术和设计为核心,寻求开启一次多维跨界的艺术文化体验之旅。


认识一座城市,先从它的美术馆开始。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成都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化艺术内容陆续在地发生。比如2018年的“成都•蓬皮杜:国际艺术双年展”、2021年11月即将开幕的“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等等。而成都也终于迎来了一个美术馆兴起的浪潮——2022年成都复星艺术中心即将开幕,而香港新华集团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等机构合作的“国际艺术岛”美术馆群落也将在未来三年落成——成都与北京、上海等相对成熟的艺术生态圈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三角架构。在这种环境下,成都原有的当代艺术美术馆也在不断发展自己、努力形成特色化和差异化——比如老牌的A4美术馆以及2018年开幕的知美术馆,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一方面持续深耕在地,一方面整合外部资源实现新的突破与合作。


“一把椅子”的破圈探索

A4美术馆外景。图片提供:A4美术馆


A4美术馆位于成都市区南三环外的麓湖生态城,从市中心天府广场坐地铁需要一个多小时;而由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设计的知美术馆,则更加远离市区,坐落于成都新津老君山脚下,距离成都市区驱车需要一个多小时——从位置上看,两家美术馆都不占据地理优势;但是这两家美术馆近几年来依靠持续的新动作,吸引了不少来自艺术行业内部和社会的关注。成立十三年的A4美术馆,在发现并支持新兴艺术家创作的同时,也关注艺术与城市里观众的交流,通过展览以及公共项目,逐渐打造与大众共同去关注并探讨公共问题的精神性空间。在地化的探索中,2014年由A4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李杰与美术馆团队策划发起的“iSTART儿童艺术节”项目,是全国民营美术馆中第一个专门为孩子策划的、持续发展的艺术展览项目,也是一年一度探讨“艺术之于教育”、“艺术之于儿童创造”的国际化平台。而从创立之初,知美术馆就提出了两个学术方向:“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艺术与科技——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相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而2021年10月刚开幕的“椅(倚)子季”,是美术馆正在开拓的第三条线索。“椅(倚)子季”年度项目以当代艺术与设计为核心,希望能为成都带来一场历时半年、多维跨界的艺术文化体验季。“椅(倚)子季”是知美术馆联合独立策展人陈超共同创造的“破界游戏”。第一季“椅(倚)子季”的召集人,收藏家曹峰、声音艺术家秦思源、媒体人宁文、知美术馆策展人于海宁,共同召集各个跨文化领域的创新作品,由成都发起,横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多展多城,并且跨界现当代艺术、表演、影像、声音艺术、行为艺术、设计、文学等领域,共同带来一场跨越多重边界的启发性体验。


“一把椅子”的破圈探索

“椅(倚)子季”以一个“新字”命名


为此,知美术馆创造了一个新字“椅(倚)”来为活动命名,倚靠与椅子之意合一,人偏居其中,与椅互相依存,又彼此联接。为什么选择椅子这一命题?知美术馆馆长、“椅(倚)子季”总制作人王从卉认为:“在人类所造之物中,从来没有一样像‘椅子’这样,最日常却最本质、最普通却最深邃,物性与神性完美无间”。首先,椅子是一种最基础的物品。它随人类的进化与上古文明发展而来,用于安定人类身心,在尚未有“椅子”这个名称前,古人手制的椅子就早已存在。其次,椅子是神话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供人落座的工具,更聚集了浓密的记忆与愿望,具有神话性”。最后,椅子是可以用身体阅读的作品,浓缩着各个时代的文化与美。我们与它日夜相处,习以为常,却常常忘记它作为艺术的神性特质。“椅(倚)子季”从内容、地域、时间上也对传统的展览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整个展览时间跨度将达六个月;展览跨越的地域、领域多——继序幕艺术项目王欣“侃•椅子”,及第一幕大展《一把椅子,》在知美术馆开幕后,两大平行展——《一个人的城邦——从昌迪加尔椅到20世纪的造城传奇》以及《信息的考古——艺术与设计的孪生》也将分别于2021年10月和11月在位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的“回到二十世纪”和位于上海的真宝艺术基金会开幕。其中《一把椅子,》由策展人陈超、于海宁联合策展,呈现了来自全球十个国家、二十位(组)重要艺术家、设计师、舞蹈艺术家以及实验音乐人的近三十件不同类型的作品,涵盖装置、绘画、雕塑、影像、摄影等多种形式。展览将“椅子”作为核心中介物,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史等多维度,折射椅子作为一种功能物品自诞生以来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关系。而北京、上海的平行展,邀请中古家具收藏家曹峰策展。其中北京站的展览《一个人的城邦——从昌迪加尔椅到20世纪的造城传奇》从建筑师兼设计师Pierre Jeanneret设计的一把经典款椅子出发,思考一个人的命运轨迹与社会文明变迁的互动关联。而上海站的展览《信息的考古——艺术与设计的孪生》则将艺术作品与家具及实用设计并联,希望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艺术与设计之间的联动,在直观表达的同时,意在探索二者本自孪生相通的关系与思考方式。除此之外,“椅展+倚剧”亦是构成“椅(倚)子季”的重要板块:与展览同期,多场不同类型的演出、行为、跨界活动也将于成都、上海、北京、深圳、武汉等多城陆续举行。与此同时,“椅(倚)子季”极其注重与成都在地的结合,通过椅子,让艺术与文化和城市的大众生活产生深度交互。设计师买手店、中古家具店、天台酒吧、电子音乐俱乐部、小剧场、livehouse、苍蝇馆子、拆迁的工地、城中村杂院……很多场艺术现场将发生在各种城市折叠空间中。


“一把椅子”的破圈探索

前:《沟通,02012》,劳伦斯•马斯塔夫。后:《椅子的纠缠(备忘录系列)》,詹姆斯•尼扎姆, 知美术馆《一把椅子,》展览现场


值得关注的是,知美术馆在城市在地性的探索中, “椅(倚)子季”特别以成都为起点,策划“交椅”城市公众互动艺术项目。“交椅”项目通过寻找探索每一把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椅子,发现隐藏之美,挖掘成都的变迁历史以及当下城市更新进程中的故事。《一把椅子,》是一个开放性的展览,而“椅(倚)子季”则是一个不断生长滚动的艺术项目。知美术馆发起的“椅(倚)子季”艺术项目在地发生、在地横向多纬跨界联动的同时,联合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艺术机构形成联盟、共同推出同一主题下、不同内容的系列展览。正如王从卉所说,“椅(倚)子季”是一个无限的清单,是一个由知美术馆发起、可以接力的游戏,向任何对这个命题感兴趣和爱创造的伙伴们开放,欢迎一起加入来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多维   椅子   新字   城邦   成都   美术馆   深圳   上海   北京   艺术家   当代艺术   领域   项目   艺术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