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年,闺蜜的收入超过了我的十倍......


毕业十年,闺蜜的收入超过了我的十倍......


作者/小聪

第一次去北京,是2015年的夏天。那一天,在六环外的一个地铁口,我见到了闺蜜娟子,她骑着电摩托,兴奋地朝我挥手。

我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没有一处高层,低矮的楼房因为陈旧已经发黑,路灯又少又暗,路边有不少小商店,也大都灰蒙蒙的。娟子笑着说,你是不是觉得这里像个小镇?这里是北京的六环外了。我们边走边聊,一起去了她在北京的“家”。那是一个二十多年的单元房,顺着楼梯往上走,斑驳的墙壁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娟子拿出钥匙,我听到厚重的铁门打开时刺耳的摩擦声。

娟子说,这五十多平的老房子,每个月月租2500元。我一眼看到的是白的发黄的电子柜,土黄色的窗帘,漆皮掉的几乎看不出痕迹的餐桌,还有散落一地的儿童玩具。从她一进门,两个孩子便缠着她不放,她一边抱孩子一边招呼我随便坐。看着娟子的笑容,我心想,房子虽小,住了四个大人两个孩子,果然是一家人在一起,蜗居也很幸福啊!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到了十年前的那个秋天......

那一年,我和娟子进入同一班级上高中。我们一见如故,于是每天结伴一起吃饭,一起学习。娟子说,她的梦想就是在一线城市,有自己的小事业。

高中其实是一段特别美好的时光,没有硝烟弥漫,却有千里征程。

遗憾的是,我和娟子都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娟子果断选择了复读,而我去了一所普通的专科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

还好,复读一年的娟子,考上了本科。毕业后,她和大学男友一起来到了北京。

娟子说,北京是她心中的一个梦。梦想很远,但冲动很近。

初到北京的娟子,才知道梦想有多贵。六环以外合租的单间,仅够放一张床,月租一千,每天上班地铁加公交,来回四个小时。她早上六点多起床,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直接睡在办公室。

记得那时我问她:“你的身体受得了么?北京有啥好?”

她说:“我也矛盾过,这样拼命的日子值不值得。但我喜欢北京的文化,我相信难熬的日子反而会过得很快。”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没有退缩,结婚生子,考研升职,一样没落下。她说,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是,她的身体状况不错,在怀孕期间,并没有感到不适,状态很在线地完成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还作为人民大学社团的主席,代表全班做了毕业演讲。

我想,在专注中持续前进的时候,时光就是这样飞快流逝的吧......

这是娟子毕业后的前五年,她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在北京工作五年的她,月薪从最初的八千涨到了三万,她的住处,也从和别人合租的单间,变成了和家人同住的套房。

有一次和娟子闲聊,她跟我聊起她准备跳槽的事,一家是大型公司的HR高级管理,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一家是小型公司的HR总监,需要负责公司很多具体的大小事务,可能会对她的能力锻炼更大,她纠结不知道该选哪家。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什么建议也给不了她。因为这五年,她追求的是业务上的不断精进,我追求的是舒适稳定的体制生活。我和她的差距已经在慢慢拉开......

刚毕业时,我也曾在一线城市工作过半年,后来经人介绍,来到一个四线城市的国企,朝九晚五的慢节奏生活,让我很快就忘了在大城市的那种忙碌与危机感。我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工作,下班了就和朋友们一起逛街、健身、看电影,五年的青春在舒适中悄然流逝。偶尔泛起的焦虑感,也让我发奋学过一段时间的英语、考过一段时间的资格证、练过一段时间的吉他,朝三暮四、又不能吃苦的我,最终什么也没有学成。我一边安慰自己,小城市一个月四千元,加上各种福利待遇,也过得很舒服不是么?

毕业后的第五年,我们分别买了房子,她买在老家武汉,我买在了工作所在地的四线小城市。她跟说我,也许在北京漂久了,以后还是想回老家的。


毕业十年,闺蜜的收入超过了我的十倍......


第二次去北京,是2019年的秋天。这一次,我去的不是她的出租屋,而是她在北京买的房子。六十多平,装修的简单却很温馨,她很开心带着我参观,她说,首付了200多万,全是她和丈夫挣来的。

我看着她,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她平静地说:“今年是在北京生活的第九年了,不愿意再带着孩子到处搬家,咬咬牙就买了,每个月月供两万多。”从聊天中我得知,这些年,她的月收入已经从曾经的八千变成现在的五万,而她的丈夫前后完成了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和MBA的学业,经过几年的打磨,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大型的建筑施工图和过亿的商业谈判,收入自然也增加了不少。刚好武汉的房子,卖出去赚了八十万,勉强凑够了首付。繁忙的工作没有时间学习,他们的学业都是在挤地铁、坐公交、出差的路上完成的。

我半晌才说:“那你怎么还有时间看书,写读书笔记,陪孩子学英语?”

“基本没有时间娱乐,所有的时间要么花在提升自身上,要么花在提升孩子上。有几次组织公司搞活动,连续三天,基本只睡四个小时,中午眯半小时,也坚持下来了。我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自己,更自信、更有底气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了。”她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从不发朋友圈、从不抱怨、从不找我倾诉。因为,埋头前进的路上,顾不上那些鸡毛蒜皮,唯有极度克制,才能攒好力量,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发力。

我看到了,一个北漂族的艰辛和一个平凡人追梦的艰辛,也看到了,越努力,真的会越幸运。

那次从北京回来后,我终于沉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未来。毕业九年,我一直生活在舒适圈,干着同样的工作,工资略涨了一点点,刚好是娟子的10%。

我明白,我和她的差距,不是十倍的收入。接下来的事,很快验证了这一点。

去年年底,我从工作了九年的小城市离职了,来到昆明开始新的生活。我才发现,作为螺丝钉的我离开原公司,以我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找到同样薪水的工作。

我曾将原单位带给我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最终,我越来越懒,越来越胆小,直到我离开,才知道后果有多可怕。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错误的高估了自己。

我不断降低找工作标准,却依然找不到工作,而她却可以轻轻松松跳槽到更好的平台,纠结的仅仅是哪家平台更适合她的未来发展。我在小城市买的那个房子,五年之后,价格不升反降,更为无奈的是,两年了仍然没能卖出去。

厉害的人,收入会越来越高;而普通的人,工资会越来越低,甚至找不到工作。

好的房子,价格会越来越贵,甚至看不到天花板;而很多房子的未来,会越来越无人问津。

这一点,人和房子是一样的。人与人的差距,在于他有没有超级强悍的学习能力,来完成自我的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而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陷入自我意识的封闭期。

想清楚了这一点,我不再沉溺于后悔过去,而是开始庆幸自己离开舒适圈不算太晚,我还有时间去投资个人的成长。像一块海绵一样成长,像一个战士一样实践。具体怎么做呢?我做了三项实践。

第一个实践是,找到自己的长板。决定木桶装多少水的是木桶的短板,但是能让自己突出的,是自己的长板。我之前做过党建工作,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这属于我的相对优势,但这点优势不够突出,于是我通过每天写一千字,让自己的表达更精准、更迅速,不断积累直到远胜于别人,使之成为真正的竞争力。

第二个实践是,总结与归零。我把毕业十年来的事情重新捋了一遍,总结多年的得与失、功与过。我开始记录每天的时间支出,学会在无效社交上做减法,开始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花两个小时学习英语......在找工作时,我的心态清零,只要一份工作能让我获得成长,学到东西,我不在乎微薄的薪水。

第三个实践是,认真做职业规划。回想往事,我也有过很努力的日子,只是我的目标经常变换轨道,今天学这个,明天换那个,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而那些选对一个方向,一直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人,不动声色地把别人远远甩在身后。在我失业的时候,我反而觉得,时间就是生命,因为自己欠缺的知识与技能实在太多。

如果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游戏,偶尔迷失在低谷也不算什么吧。把自己料理好了,只要青山依旧在,管它几度夕阳红。

希望现在还默默无闻的你,也在不断变好的路上。有一天别人看见你时,你已准备好了一鸣惊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这一点   木桶   首付   单间   北京   找工作   地铁   舒适   房子   收入   能力   孩子   时间   城市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