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是在苦难中绽放出来的。

2012年,导演郭柯萌生了拍摄纪录片《三十二》的想法,一次偶然,他看到了韦绍兰的故事,于是不远万里奔赴到广西桂林,想亲眼见老人一面。

在找到韦绍兰之前,郭柯曾无数次幻想过这位老人的模样和脾气,以及自己接下来可能面对的遭遇。毕竟他所要做的事情,无异于“揭人伤口”,极有可能会被臭骂一顿或者被赶出村子,为此,他用了许久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

然而,当真正面对这位92岁的老人时,郭柯发现自己所想的许多观念都被颠覆了,取而代之的是极度震悚。

偻伛的身躯,像背负着大山般的压力;充满皱纹的脸庞,宛如岁月刻下的痕迹;微微颤颤的模样,让人情不自禁想起她所经历的漫长岁月。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在与韦绍兰的第一次见面中,老人给郭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同时,也让他有了一丝沉重的担忧:自己的旧事重提,会不会让这位长辈陷入痛苦的回忆?

事实证明,郭柯多虑了,在得知他来此的目的后,韦绍兰没有发怒,而是显得很平静,饱经沧桑的双眼陷入了沉思,口中不断诉说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我带着女儿往山上跑,鬼子就在后面追,跑了很久,还是被追上了,背带被鬼子用刺刀划断,女儿掉在地上,我们母子两人一起被他们抓了回去。”

“很怕,明晃晃的刺刀就在眼前,每一次都怕得要死,哭都不敢哭,低着头。”

“那时候被关在屋子里,白天晚上都去你房间……”

屋子门口,年近百岁的韦绍兰不断说着自己的悲惨往事,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似乎口中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郭柯的内心却越发下沉,通过老人的话,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不堪回首的一幕。

人生实苦,可问遍世间万般苦难,又有几个人能与韦绍兰的经历相比。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拍摄需要时间,在与韦绍兰相处的那段日子里,郭柯的言行举止慎之又慎,他有些害怕,怕自己的“无礼之举”冒犯了老人,也怕老人原本愈合的伤口会被揭开。

但事实证明,郭柯多虑了,韦绍兰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笑着的,丝毫没有因为往事而忧愁,在那间狭小的屋子里,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烟火。

“天上下雨路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闲暇之时,韦绍兰会坐在门口,对着远方的青山,慢慢地唱着这几句话。岁月的苦难剥啄脸庞,留下数不清的皱纹,她却如青山般平静且恒久,云淡风轻看遍世间变化。

韦绍兰说:“苦处难处,难到这一步就止了。”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伤口结疤化成抵御痛苦的铠甲,没有谁的坚强是与生俱来。

1944年的冬天,灾难来得如此猝不及防,24岁的韦绍兰带着女儿逃避日本士兵,不幸被抓走,在经历了3个月的惨痛折磨后,趁着给鬼子洗衣服的机会,她带着女儿逃出慰安所。

一路跌跌撞撞跑回家,韦绍兰来不及梳理肉体折磨带来的创伤,就遭遇了更加悲痛的内心煎熬。

看见妻子回来,丈夫罗讵贤怒目而视,喊着:“你还知道回来?你还晓得回来呀?”

在慰安所里被折磨了3个月,未曾流过眼泪的韦绍兰,听见丈夫的这句话,瞬间哭成了泪人,可就算这样,她依旧有口难言:“罪魁祸首是鬼子,可自己被糟蹋了,又有哪个男人看得起自己?”

身心的双重折磨让韦绍兰几乎崩溃,庆幸婆婆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她一边安慰儿媳,一边劝解儿子:“不是她学坏了,是日本人抓着她。”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罗讵贤反驳不了这个事实,沉默不语,只顾着摇头叹息,从那以后,原本尚且关心妻子的他,虽然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却越发变得冷淡。

天底下没有不漏风的墙,韦绍兰的遭遇很快就传遍了村子,在人们的偏见和嫌弃中,她只能抱着女儿相依为命。对于韦绍兰而言,女儿就是她活着的支撑点,在慰安所的时候,她就是靠对女儿的思念咬牙坚持下来的、

可天不遂人愿,从回到家的那天起,年幼的女儿就生起了病,浑身发烫,在缺乏医疗条件的情况下,韦绍兰只能紧紧抱着女儿,不停地流眼泪,期望能快点好起来。

心里的期望最终还是没能迎来期待,有一天,韦绍兰一如既往地抱着女儿,却发现女儿身体不再发烫,取而代之的是冰冷,那一刻,她失去了自己生命中的唯一慰籍。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沉浸在失去女儿悲痛中的韦绍兰,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孩子的父亲恰恰就是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鬼子。

命运没有可怜这个不幸的女子,在剥夺她人生幸福的唯一源泉后,又让她背负起不幸开出的果实。

面对无尽的打击,再乐观的心境也会绝望,再坚强的灵魂也会崩溃。

“没有哪个人比我更苦了!”在那个悲苦交加的年代,韦绍兰看遍世间苦难,却从未见过堪比自己身上的苦,她流着眼泪,感觉人生已经失去了希望。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如果可以活,谁又愿意奔向死亡,亦如溺水的人,拼命抓着那根救命稻草。

当一个人对人生陷入完全的绝望时,能想到的或许只有自寻短见了。韦绍兰找到一瓶农药,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感受着身体逐渐出现的不适,她闭上双眼,等待生命的结束。

或许是农药过期的缘故,韦绍兰预想的结果没有到来,她疼得几度昏厥,最终被村民发现,及时抢救了回来。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其实村民都知道这个女人的不幸是鬼子造成的,韦绍兰只是个被命运戏弄的可怜人,这场求死的经历,似乎触动了他们内心的关怀,从那以后,所有人都对韦绍兰很上心,不给她寻短见的机会。

活着生不如死,想死却没有机会,韦绍兰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宛如行尸走肉,呆滞而空洞过着每一天。就在这时候,婆婆艰难地迈着步伐走到她的身边。

“别动不动就想死,留着这条命在这里好!”

韦绍兰听懂婆婆话里的意思,可人活着也得有个盼头,自己如今被丈夫冷落,唯一的女儿也没了,拿什么去支撑本就艰难不已的生活。

她看向婆婆,却发现对方的目光正盯着自己那微微隆起的肚子,婆婆让她把孩子生下来,不管是谁的孩子,倘若日后无法生育,这个生命将成为她唯一的寄托。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韦绍兰听从了婆婆的话,只要有活下去的希望,没有人愿意去死。在那个年代,堕胎少之又少,她想走下去,也意味着要把孩子生下来,哪怕这个孩子带着仇人的血液,但终究是怀胎十月的骨肉,是无辜的生命。

韦绍兰觉得自己没有权利扼杀孩子的到来,同时也希望这个孩子能给予自己活下去的力量。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村头的山丘衔接着蜿蜒的小路,直达远方,韦绍兰站在山顶,抚摸着越来越大的肚子,她想起自己的少女时代,想起了结婚生子时的喜悦,更想起了被鬼子毁掉的幸福,回忆糅杂成一团,道不清,说不明。

命运是一场反复无常的戏,在它面前,人生脆弱不已,撕开了韦绍兰生命中最深处的沉重,也让她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哪怕这缕希望渺小而脆弱,但也总比暗无天日的绝望来得好。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生活有了希望,韦绍兰是坚强的,但她忘了,这希望本身就已经很脆弱。

十月怀胎,罗善学出生了,他的到来,成为韦绍兰的寄托,但也成为“万恶之源”,四周的人对他指指点点,说着伤人的话语,罗讵贤起初还出面解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上本就不多的耐心也被磨光了。

在罗善学的记忆里,父亲从没把自己当成亲生孩子看待,尤其是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后,更是如此,一个锅同时煮着米饭和杂粮,罗善学只能吃杂粮,而弟弟妹妹则是吃着米饭。

罗讵贤的厌恶情绪蔓延到下一代人身上,弟弟从未把罗善学当哥哥看待,甚至叫嚣着要让人砍死他,清理门户。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12岁那年,在父亲和母亲的吵架中,罗善学听到自己的身世,他明白了自己为何在外会被人戳脊梁骨,被骂“日本仔”,明白了同龄人动不动就对自己拳打脚踢,恶语相向的原因。

“我被当成仇恨的发泄口!”罗善学不知所措,同时也倍感无力,他不止一次咆哮着质问韦绍兰:“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韦绍兰不知如何回答,她把孩子生下来当成自己活着的意义,但却从未想过那个身上带着“罪恶之血”的孩子,在面对这样的遭遇后,他的人生意义又在哪?

上完小学三年级后,罗善学就开始了一生的农民生活,砍柴、放牛、以及和母亲半吵半闹的相依为命。

1986年,罗讵贤因病卧床,被歧视了半辈子的罗善学,主动承担了照顾父亲的义务,同年,罗讵贤去世,罗善学嚎啕大哭,为他置办了一口上好的棺材,他并不怪父亲的偏见,反而感激罗讵贤的养育之恩。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罗善学真正憎恨的是那个素未谋面的“鬼子父亲”,对韦绍兰,他更多的是不解和埋怨。

为了缓解和儿子之间冲突,以及给予人生意义的寄托,韦绍兰开始不断找人给罗善学做媒,但姑娘家一听到他是日本人的儿子,立马关门拒绝,言语中夹杂着仇恨和不屑。

一次两次,就这样,做媒做到第六次,韦绍兰和罗善学都放弃了,从那天起,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那间狭小的屋子里,韦绍兰和儿子过着平静而紧张的生活,她的眼神从愤怒到无奈,最后变成麻木和暗淡。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沧海桑田,当郭柯找到韦绍兰时,老人已经度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罗善学也变成了七旬老人。

时间冲淡了韦绍兰心中的悲愤,她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命长,穷就不讲了。”

罗善学赋予韦绍兰活着的意义,可命运似乎在不断轮回,找不到人生意义的罗善学,走上了母亲曾经的绝望,他说:“等我一个人了,我就喝农药去死!”

每次听到儿子说这句话,韦绍兰的眼中就会浮现厚厚的担忧,一如当初婆婆看自己的样子。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2013年,《三十二》正式上映,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关于慰安妇问题所引起的声讨也愈演愈烈。

在看到这部纪录片的那一刻,人们才意识到:战争遗留下来的不仅仅只有废墟,还有饱受伤痕的人。

作为国内已知的唯一公布自己儿子是中日混血儿的韦绍兰,同时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她和罗善学成为了指证日本罪行的强有力证据。

面对铁证般的事实,一向对战争罪行采取遮掩方式的日方,也不得不承认韦绍兰受过的侵害,但恶性难改,他们随后又表示,个人无权起诉政府。

面对仇人的种种刁难,韦绍兰没有放弃,她联合了更多“慰安妇制度”的受害人,在国际援助组织的帮助下,起诉日本,但等来的又是无尽的推卸责任。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谁都知道日方的想法:就这样一直拖下去,用不了几年,这些铁证般的老人,都会一一离开人世。

而事实证明,现实也的确在按照日方的计划所发展,短短4年的时间,当郭柯再一次进行拍摄时,《三十二》已经变成了《二十二》。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和掩盖罪恶的丑陋嘴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韦绍兰老人直面悲痛的勇气和对世界的热爱。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在前往日本的飞机上,韦绍兰一路带着恐惧感,这是她在漫长岁月后第一次面对自己的仇人,但渐渐地,韦绍兰开始平静自己的内心,接受采访的时候,她铿锵有力地说:“要告他,不让他们威风!”

上海师范大学的苏智良说韦绍兰的的勇气让他佩服不已,一个九旬老人,敢于站出来揭发日军的暴行,到东京大阪控诉日方的罪行,这无异于一个勇士。

有人曾问韦绍兰恨不恨日本人,面对这个问题,老人回答:“我很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中国人、韩国人、以及日本人。”

看似答非所问,实则已经清楚回答了问题,悲痛的遭遇没有让韦绍兰被仇恨冲昏头脑,她恨那些侵害自己的鬼子,却对除此之外的世界有着温柔的善意。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郭柯再次拜访韦绍兰,拍摄《二十二》时,这个每月仅有30元生活费,每顿都只能吃白菜的老人,一口气拿出100块钱包成红包,让郭柯自己“买糖吃”。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韦绍兰明白,郭柯的拍摄是在帮助她,自己应该报答对方。

命运和不幸曾让这个老人伤痕累累,但她却将满身伤痕化为坚固的铠甲,抵御悲痛,维持着内心深处的温柔和善良。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一如网友看完《二十二》后所说的那句经典评价:“让我进电影院的是她的仇恨,让我哭着走出电影院的是她的温柔。”

命运无情,将人生玩弄于鼓掌之中,世间有爱,让韦绍兰化悲痛为坚强和温柔。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不幸能蔓延至下一代,幸福也能延续。

对于韦绍兰而言,自己早已孑然一身,无欲无求,唯一放不下的就是罗善学,她害怕儿子重复一样的悲剧。

老人始终觉得自己亏欠罗善学,没有办法改变他那悲惨的命运,也没有能力给他更好的生活,甚至连媳妇都娶不到,如今自己已经年近百岁,时日无多,这样的愧疚感越发明显。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2018年,韦绍兰患上阑尾炎,做了手术,尽管身体恢复得很快,但她心里却隐约感觉到剩下的时间不多,毕竟自己已经98岁了。

望着在日本大发脾气,几次扬言要找到“鬼子父亲”,狠揍他一顿的儿子,老人不免有些担忧,她明白罗善学的这个愿望或许已经难以实现,害怕他自寻短见,因此不断嘱咐他:“再苦的命,也得给我咬牙活着。”

罗善学听完点点头,没有说话,眼睛里隐约闪着泪水。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2019年,99岁的韦绍兰走完她那坎坷艰难的一生,老人至死没见到仇人,也没能等来一句道歉,但她没有抱怨,而是带着欣慰和宽容离开人世,一如她经常说的那样:“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罗善学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的世界真的就剩下自己一个,这个大半辈子在愤怒和隐忍中度过的男人,流下了眼泪。

他其实并不恨韦绍兰,反而在心里很关心母亲,心思细腻的他,早在韦绍兰时日无多的时候,就已经为其准备好后事,在屋子的最里面,放置着罗善学花800块钱买来的一口棺材。

这是罗善学购买过的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他认为这是自己对母亲最大的尊重。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在韦绍兰离世的这两年里,依然时不时有人找到罗善学,对他进行拍摄。面对纷至而来的人们,罗善学最初的那种愤怒和无助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如母亲那样的坚强和乐观。

韦绍兰的努力没有白费,数十年的熏陶,让这个原本内心只有仇恨的儿子,逐渐改变,开心地活在世间,鬼子强加在韦绍兰身上的不幸蔓延到罗善学,但韦绍兰身上的乐观同样延续在儿子身上。

世间万物一啄一饮,皆有定数。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余华说:“活着的意义本身就是活着,而不是除此之外的任何事物。”

不管是韦绍兰,还是罗善学,他们的前半生都将自己人生的意义寄托在某件事物上,前者为了孩子而活,后者为了等待一个道歉而活,这样的方式无可厚非,但往往也过得很痛苦。

在人生的下半场,韦绍兰和罗善学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所寄托的心愿倘若不能圆满,人生也并非没有意义,为活而活,享受这个世界带来的善意,这种活法,才是生命的真谛。

24岁沦为慰安妇,被儿子记恨一生,这位百岁老人,用温柔感动世界

郭小川说:“生活就像一杯美酒,不经历三五次提炼,永远不会这般可口。”

哪怕是在最悲惨的时候,人生也能创造生命的意义。

不仅是韦绍兰和罗善学,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也有绝望和困难,但只要不放弃,敢于坚持,再大的苦难,也会被战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儿子   老人   日方   日本   鬼子   婆婆   不幸   温柔   父亲   身上   命运   女儿   意义   孩子   时间   人生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